分享

清亡勿忘告沈公:读民国五年《记沈宙泉先生墓道碑》有感

 胶东故事会 2021-09-15
近阅《莱阳沈氏族谱》(1936年迁莱十二世沈宜春等重修抄本),见谱中载有盖一山所作《记沈宙泉先生墓道碑》一文,读之令人感触。
该文作于民国五年(1916)阴历八月十七日,主要回顾了明末清初沈迅在家乡孙受(时属登州府莱阳县,现为莱西市沽河街道孙受村)结寨抗清最终阖门殉难的壮烈事迹。而当时距离沈迅殉难的顺治四年(1647)五月,已近270年(269年有余)。
盖氏之《记》全文如下:
岁丙辰(1916),奉县委任,倡办卢乡区模范小学,遂于中秋节后一日至孙守(受)村,得与吴君维崧擢卿诸人过,询及宙泉先生轶事。
维崧君云:“先生于明革鼎时,归隐此村。登州太守遣吏查访,造先生门。先生曰:'太守与我皆事明受国恩。今婢膝奴颜,屈身于腥膻夷族,不值一钱矣!’吏去归告,太守以谋反上,清兵旋来。先生火其宅,举家惨死。姜如农所撰《(沈)兵科传》中言之綦详。其祖茔在村南二里村(应为“许”字),有先生之墓道碑”。言之,貌若甚戚。
余闻此,急走视,果见丛墓累累,有碑屹立路侧,大书“宙泉沈老先生墓道碑”九字,体紧严,书法遒劲,惜未书名。旁镌:“公讳迅,字羽兄,号宙泉,前明崇祯辛未(1631)进士,户部、兵、礼各科给事中,甲申(应为'丁亥’)殉难,皇清赐谥'烈愍’。公崇祀忠义祠、兼敕专祠致祭。阖邑绅士,恭勒贞珉,以垂不朽!”只此数语,而碑阴阙如。此盖前清难于置辞也。
余就碑下录其文,而不禁喟然太息曰:“吾邑之三君子,萝石左公、如农姜公,余固素稳(?)其故里。今又过先生之墓门,如见先生矣。先生饮恨九原已二百六十余年,兹幸革命功成,但不知先生与汉皋、武昌、黄花岗、江宁死事诸烈士,相遇于泉下,相顾一笑否?”。
民国五年岁次丙辰中秋十七日。
从该《记》可知,民国五年(1916)八月十六日,在莱阳县府任职的盖一山受县府“委任”,以倡办“卢乡区模范小学”的名义来到孙受村。因明末清初的名进士沈迅系孙受村人,便向该村吴维崧等人询问有关沈迅的轶闻逸事。
吴维崧等人详细介绍了沈迅在明清易代之际,忠于前朝、誓不屈服清廷的刚毅气节,并告诉盖一山有关沈迅墓的位置。吴维崧等人在谈论起有关沈迅往事时,“貌若甚戚”,显得十分悲伤。
盖一山听完吴的介绍后,即急忙来到村南沈迅墓前进行了瞻仰,看完墓碑上的文字后,不禁又联想到数年前的辛亥等反清义举,于是感慨道:沈迅与“诸死事烈士,相遇于泉下,相顾一笑否?”

沈迅的事迹,在《明史》本传、姜埰《敬亭集》、民国《莱阳县志》及《莱阳沈氏族谱》等文献中均有记载,其中,姜埰所作《沈兵科传》最为翔实精彩。
沈迅(1605--1647),字羽公(《家谱》称字“羽兄”),号宙泉,莱阳孙受(现莱西市沽河街道孙受村)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历任河北新城、蠡县知县,后任兵科给事中。崇祯末年辞官回孙受居住。1644年清兵入关后,沈迅在家乡孙受不剃发、不臣服,俨然独立于清廷。登州府便上报朝廷,称沈迅意欲谋反。而时任京兆的王万象(已投降清廷,在明朝时曾与沈迅同朝为官并被沈迅弹劾过)出于公报私仇,也极力煽动清廷派兵攻打沈迅。其时沈迅当初任职之地恰有发生起兵反清事件,失败后“主事者”亡匿沈迅寨中被发觉,沈迅又拒不交出此人。

顺治四年(1647)五月,清廷命令登莱巡抚朱国柱率清兵三百人、汉兵二千人(另一说“三千人”)围攻孙受寨。当时沈迅正为其父发丧“营葬毕”(其父沈时亨于1645年去世),沈迅的8个姊妹与丈夫、孩子十余人,均在孙受寨内。清兵到达后,围寨三匝,水泄不通,然后先派人到寨中对沈迅进行劝降。使者进寨后拿出移文一道给沈迅看,沈迅见移文上都是满文,便怒火中烧,当即将移文撕碎掷还使者,并登上高台令发炮猛轰敌阵,一举杀死敌兵五百余人。
激战三昼夜,寨中弹尽矢绝,已无力应战。沈迅自知大势已去,便安排其弟沈迓与其子湘如趁夜溃围而出。此时,其母张氏也与儿媳、女儿等二十三人全部自尽。沈迅将殉难家人的尸体背到楼上,堆积柴草,点火焚烧,然后换上吉服,面朝北叩拜完崇祯皇帝后,便毅然投入火中自焚。寨破后,寨内的亲朋和远近来寨内避难的流民被杀者千余人。其弟沈迓与子沈湘如突出重围后,因夜间迷向,误入东海屯戍之地被捉,沈迓被押到济南被杀,沈湘如被拘于旗下做奴隶,最后不知下落。沈迅全家殉难可谓惨烈矣!

沈迅阖门殉难264年之后,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爆发。清廷灭亡,沈迅全家的冤魂终获慰藉,辛亥烈士的反清目标也得以实现。因而,盖一山认为:如果沈迅和那些辛亥烈士在地下相遇的话,一定会“相顾一笑”吧?虽然彼时的沈迅和此时的辛亥烈士之间,已经相距了两百多年、一个朝代的时空。就高度而言,这段感慨可谓此《记》中的点睛之笔,有“家祭无忘告乃翁”之意境。

行文至此,读者想必要问:碑《记》的作者盖一山是谁?对此,笔者虽然没有查到直接相关的资料,也没见到《莱阳盖氏族谱》,但在《莱阳世家科名录》中可见一丝线索:“盖桂馨,字一山,增生,著有《问花草舍丛集》”。
再根据碑《记》中盖一山的自述,可得出如下简况:盖一山,名桂馨,字一山,为清末莱阳籍(里贯不详)增生。清亡后在民国莱阳县政府任职,曾负责建设“卢乡区模范小学”事宜。
再根据碑《记》中盖一山的自述,可得出如下简况:盖一山,名桂馨,字一山,为清末莱阳籍(里贯不详)增生。清亡后在民国莱阳县政府任职,曾负责建设“卢乡区模范小学”事宜。(本文作者:崔学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