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洛宁县洛河南土匪最为猖獗,常过洛河北扰民。洛河南有个匪首叫牛长法,派了一个土匪叫王法,到牛渠村王小黑家“下肉票,”限几日拿出粮食送到三乡街,如若不然,将会大难降临。王小黑一家人如坐针毡,失魂落魄。当时王姓户首是王德荣,又是邻居,急找王德荣想办法,想躲过此劫。王小黑一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户,家底虽不是豪门,但按当时村内还是差不多的富户,土窝刨食,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汗滴脚下土啊!王德荣,憨直胆大,助人慷慨,为王姓户首,主持公道。老三兄弟又在县政府干事,家庭富裕,有钱有势。村内,族内有不平之事,敢说敢为,甚至大声呵斥,不留情面。村内建王姓家庙和戏楼,众推举总理事,也是功德主。 王德荣早上起床,正准备去地,忽见王小黑象丢魂似的颠跛进门,语不成句:“老……弟,大…事不…不好。”“啥事,看把你吓得”,“有…有人去咱屋,下…下肉票。”“在哪里?”“刚出村!”“不要怕,你去把他叫回来,说到千佛寺说事”。有王德荣壮胆,王小黑缓过了气,也有了劲,赶上“下肉票”人王法,“河南的不要走,我有话说”。“一家子的,话好说,事好办,你给我回去,咱们商量看咋办,不是俩球钱嘛!不能伤了和气”!洛河南的土匪王法信以为真,就没多想,随小黑拐了回来。王德荣打发王小黑去撵人,在村里叫来几个壮汉,埋伏在千佛寺院内,他藏在门旮旯。王德荣个高,五马三粗。当土匪刚进门里,王德荣迅雷不及掩耳,猛跑出来,一把抱住土匪的腰,架起来摔倒在地,埋伏在千佛寺院内的人,一涌而上,手里拿着砖头,石头猛砸,顷刻间,土匪命丧黄泉。 洛河南的土匪王法被活活打死在千佛寺院。人命关天,惹下大祸,洛河南的土匪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要来村报复,父老乡亲该遭殃了。况且是洛河南土匪窝送肉票的土匪,不得了了!咋办?王德荣说:“都不要怕,好汉做事好汉当。既然人已经打死了,先找牛长法说事,看机行事。”大伙经过商量,在村里找了四个有胆有识,能说会道,有头有脸的人。王德章、王连玺,吴明天、还有河西村的郭德章。王德章是牛渠村王姓南门人,在王姓家族中辈分较低,王姓南门和吴姓是亲戚,吴姓“望”字辈的闺女嫁给了王姓南门“光”字辈的郎君,所以牛渠村的吴姓和王姓辈分不乱。王德章辈低,见了幼童照样“爷爷,老姑”的称呼,村内人反而很尊敬他。能说会道,村内红白过事儿,常是总管。谁家要分家、邻里发生纠纷,都离不开他。王连玺,家境好,也读过书,常年不干活,衣冠楚楚,说起话来,常常是“之乎者也”,文质彬彬很像有大学问人。吴明天,泼皮胆大,村内办不了的事,常找他想办法,人都说他办事有办法。村内流传“吴明天真大胆,敢给王小黑家当总管。”是因为王小黑他爹去世了,要过丧事,家大业大,人多事多,还请来两班鼓乐。没人敢当总管,都怕事大,容易出乱子,丧事过不顺利。吴明天不怕,挑起总管的重任。事后村内流传上面的那句口头禅。河西村的郭德章也是村内能人中的能人,本事了得。四个能人在一起商量后,决定就“这股劲,这股劲办。” 洛河南土匪头子牛长法在家里,左等右等不见送肉票的回来汇报情况。第二天一早有土匪报告“河北有人过来了。”牛渠村四个有本事的人一行,从三乡过洛河到张午。面见牛长法,一齐抱拳“牛掌柜这厢有礼了”!牛长法以礼相迎,“诸位好!”按主宾落坐后,牛长法问“不知贵客来之何府?”吴明天站起慢条斯理介绍道:“这是王德章,这是郭德章,这是王连玺,本人吴明天,给牛掌柜道歉来了!”牛长法一听“王队长、郭队长、王连系、无明天,”这四个人虽不认识但都有来头,不一般,不是善茬,要小心点。“进门都是客,自己人,有用得着小弟的尽管讲,不必拘礼!”吴明天也不客气,说道:“昨天您的一位朋友到河北牛渠村办事,村内人误会失手,意外伤亡,这是我们四位照看不周,才出之不幸,特来赔礼道歉,看牛掌柜有啥要求,请直说无妨”!牛长法听说人死了,眼见这四个人两个是队长,一个是连络官,还有一个话中有话,事情不叫等到明天,叫当机立断。牛渠村内有百拾杆枪(实际有四五拾杆),村内还有一个在县政府管事的人,牛渠村不好惹,不能因小失大,坏了我的家当,这桩生意算是做赔本了。“人死就死了,不能复生,有啥要求,都不是外人,太客气了!让牛渠人把死人送上张午船,这边人到河边接回来成了,这事就这样算球了。”下午,牛渠人买了口棺材,把土匪装殓好,抬到洛河滩,抬上张午船上,洛河南人接了回去,牛渠村人大摇大摆回来了。 作者简介:吴电智,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人,热衷于家族文化研究,现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