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述洛宁公路历史:难忘建设国防公路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大美洛宁 2021-09-15

编者按:每个人都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者。每个人的家国记忆,既是一份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精神财富。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建设者不辞辛劳地付出。上世纪70年代,洛宁筑路工人不畏艰险、甘于奉献,建设了贯穿洛宁东西全境的“双青”国防公路,书写了国防公路建设的不朽传奇,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在洛宁交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不仅仅是建设者,更是城市建设的见证者。喜看今朝,郑卢高速贯穿全境,省道八官线、三登线、安虎线四通八达,交通更加便利。可以说,洛宁公路的发展史是一笔厚重的和永远值得珍藏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好教材。

时值喜迎国庆之际从今日起,《洛宁城事》开设“讲述洛宁历史, 留住城市记忆”专栏,通过一些“老国防建设者”口述,挖掘重大事件、重点工程等背后的故事,重温那些不畏艰难、战天斗地、勇踏征程的感人记忆,从而激发人们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澎湃激情,信心百倍,再铸辉煌。

口述人物

1.方次民,小界乡熬庄村人。1974年10月参加国防公路。长水-县城段路基施工,后到上戈柏树嘴工区负责下寺沟段路基爆破施工。他说:当时爆破后都是用䦆头和锨铲将土石方往外一铣一铣抛除沟底,从不叫一声苦,不说一声累,日复一日地战斗在工地上。

2.李长治,陈吴乡禄南村人。1970年毕业后在长水电站渠搞爆破、砌石渠,后来到马店电站、故县水库从事水利工程,随后承担焦寺河5公里路面施工设计、测量预算及招标任务。1974年,国防公路建设开始,他分到罗岭工区大铁钩东指挥挖隧道打炮洞,放石炮及路面铺柏油路工作,后到县乡所工作。现在退休在家。

3.张治民,陈吴乡德里人,67岁。1974年国防公路开始,随河南省勘测设计院从事测量工作2个月。10月到城关工区新城-吴村-庄上段施工,带领技术人员完成阶梯型化肥厂桥、石婆庙桥、小铁沟桥等施工任务。随后到杜河铺柏油路2年。国防公路结束去公路段从事测量工作5年,建成洛宁第一个灌注桩桥——杨坡桥。之后到交通局5年,随后去县乡所工作,参加了崇白公路测量设计及崇阳大桥、磨头桥及方村挢的施工工作。2008年退休后又参加了福宁大道、洛河大坝、紫金黄金冶炼厂等工程的建设任务。

4.郭志勇,底张乡草庙岭村人。1969年参军;1970年7月入党;1975年3月于部队退伍回家乡。1975年6月洛宁县组建国防公路铺装队,是铺装队的一个班的班长,带领全班努力完成领导交给生产任务到年底顺利完成了从长水到崛山的铺装任务。1976年春天,开始从长水到上戈施工放样,放样结束后到柏树咀工区负责测量工作。主要负责各工段的水平测量和施工放线。国防公路结束后到上宫金矿从事矿山测量到退休。

徐文治:刚才听了大家发言,深受教育,很有启发。洛宁国防公路是在当时的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决策修建的一项国防战备工程。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吃的是红薯饭,很少能吃到蔬菜,但谁都没有怨言。施工不像现在有专业施工机械设备,建设者主要的施工工具就是十字镐、铁锹、扁担和箩头等。在艰苦的环境面前,这支筑路铁军没有退缩,他们斗志昂扬、动力十足,提出“要让高山低头、让河流让路”的口号。从开始规划设计的砂石路面到现在的沥青路面快速通道,经历40年,彻底改变了原有公路不适应战备需求的现状,为全县人民出行提供舒适、便捷的通行条件,堪称是洛宁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岁月无声,历史留痕。洛宁人不会忘记,人民永远铭记。在此对所有为国防公路建设作出贡献的各位技术骨干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希望各位在当代要好好保重身体,祝大家生活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