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融为文典丽罕有比的文学家

 东方欲晓10 2021-09-15

唐朝是我国封建时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繁荣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学艺术,都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

    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章丘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崔融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史称“融为文典丽,当时罕有其比。”全唐诗中收入了他十七首诗歌,他与杜审言,苏味道,李峤被称为文章四友,以文章起家,得到武则天的赏识,他结交的也都是当时的文章名家,他的后代曾经有三人为丞相,两人中状元。

                崔融的家世

    说起崔融的身世,还得从章丘的崔邑说起。现在我市黄河镇的土城村,史称崔邑,这是崔氏的发源地。

    查有关资料,崔氏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齐国君主齐丁公伋嫡长子季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记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期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氏。

    后来,崔氏从章丘走出去,迁居清河等地,出现了清河崔氏,博陵崔氏,郑州崔氏等支派。崔融就是清河崔氏的后人,他的远祖是南祖泰,到宋库部郎中崔灵茂时,开始定居全节,到他这一辈时,定居全节县(章丘的龙山镇周围地区)已经是第七辈子了,也就是说,崔融这一支又迁回了崔氏的发源地章丘。他的祖父崔君实,曾任许州治中,父亲崔县解,曾任宜君丞。

    崔融的仕宦之路是以深厚的文学功底起家的。

   《旧唐史》载:“崔融,齐州全节人。初,应八科举擢第。累补宫门丞,兼直崇文馆学士。中宗在春宫,制融为侍读,兼侍属文,东朝表疏,多成其手。圣历中,则天幸嵩岳,见融所撰《启母庙碑》,深加叹美,及封禅毕,乃命融撰朝观碑文。自魏州司功参军擢授著作佐郎,寻转右史。圣历二年,除著作郎,仍兼右史内供奉。四年,迁凤阁舍人。久视元年,坐忤张昌宗意,左授婺州长史。顷之,昌宗怒解,又请召为春官郎中,知制诰事。长安二年,再迁凤阁舍人。三年,兼修国史。”

   《唐会要》卷七六《贡举中·制科举》载:崔融于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应制举,科目为词殚文律科。从崔融所应之科,便可知其文学素养颇深。崔融以丰厚的学识入仕,中宗为太子时,崔融便陪太子读书,“兼侍属文,东朝表疏,多成其手” 。许多太子的奏章,都出自崔融之手。圣历年间,武后巡游封禅嵩山,被崔融所撰《启母庙碑》深深吸引,备加赞美。封禅结束后,即命崔融撰写朝觐碑文。武后时,他曾任著作佐郎、兼右史,两度任凤阁舍人,并知制诰,兼修国史。

   崔融的文章深的武后的赏识,又是唐中宗的陪读。因此,虽然在仕途山稍有坎坷,最终还是得到最高统治者的重用。因此,他对唐王朝忠心耿耿,对武后心存感激,尽心竭力。武后去世,皇帝命令崔融撰《则天哀册文》,用思精苦,遂发病卒。可见他对武后的深厚感情。

     崔融留下文集六十卷 ,诗一卷。《全唐诗》卷六八共收十七首。 是《则天皇后实录》的编纂者之一 ,还著有《宝图赞》一卷,并且将李峤、张说等人的诗 集成《珠英学士集》五卷

                崔融的诗歌

    崔融的所处的时代为唐朝初年,正处在文学的变革时期,新体律诗的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他的诗歌不可能不带有时代的特性,另外,崔融是一位御用文学家,歌功颂德的作品也在所难免。但是他所接触的大都是文化名人,其中就有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以及宋之问等,他们互相唱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杜审言(约645708)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咸亨(唐高宗年号,公元670674年)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宋之问(约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省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人,初唐时期著名诗人。其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为近体诗定型的代表诗人。尤善五言律诗,对初唐律体之定型颇有贡献。

    崔融的古体诗歌,深得魏晋人的韵致,又已经开始具有有唐人的风骨。其诗《关山月》“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 汉兵开郡国,胡马窥亭障。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写的气势开阔,感情真挚。后两句“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可谓开边塞诗人的先声。

    另外,还有两首唱和诗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其一《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其二《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斑鬓今为别,红颜昨共游。年年春不待,处处酒相留。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其一表达了作者对宋之问被贬的同情,其二诉说了朋友之间的深情。都写得对仗工整,已经是严格意义上的近体律诗了,因此,再说起近体律诗的形成的时候,就应该说到崔融的,或者说崔融对近体律诗的形成是做出了实践和积极贡献的。

                 崔融的后代

    查阅《新唐书、丞相世系二下》,崔融比较著名的儿子有崔禹锡,字洪范,中书舍人。崔翘,礼部尚书。而崔翘这一支的子孙更为显达。

    崔翘生子陵,陵生子庇,庇生子璙,璙生子昭纬、昭矩等。崔昭纬、崔昭矩兄弟二人为状元,崔昭纬排为唐中和三年(883)状元崔昭矩为唐大顺二年(891)状元。崔昭纬还是唐昭宗时的丞相。

    另一支比较著名的子孙是,崔翘生异,异生照,能,从等,从生慎由,崔慎由为唐宣宗时丞相,慎由生胤,崔胤为唐昭宗是丞相。父子二人,前后为相。

    因此,崔融的后代出过三个丞相,兄弟双状元,世代进士为官者许多人,可谓有唐一代著名的世家望族。

    现将崔融后代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关传记资料简附后,从中可以看出崔氏一门的宦迹。

    崔从,字子觕。唐代齐州全节人,崔融曾孙。少时孤贫,与兄崔能寓居太原(今山西太原市),隐于山林,刻苦读书。德宗贞元初年,崔从进士登第,出为山南西道推官。因母丧回乡守制,结庐于墓旁。后被西川节度使韦皋引为西山运务使,又奏迁为节度判官,权知邛州事。邛州狱中有盗在押,前刺史已定其案,崔从疑其有冤,不治其罪,后果然捕获真盗。韦皋死后,节度副使刘辟举兵反,欲并东川。崔从寄书阻止,刘辟怒,发兵攻之。崔从绕城守御,终不服从。朝廷派兵平刘辟后,从刘辟反者皆伏法,唯崔从得免,宣歙池观察使卢坦举荐其为副使。

    宪宗元和初年,崔从入朝,累迁吏部员外郎。裴度为御史中丞,奏以崔从为侍御史知杂,守右司郎中。裴度入相后,又以崔从代己为御史中丞。不久崔从改任给事中,数月又出任陕州大都督府长史、陕虢观察使,兼御史中丞。后回朝任尚书右丞。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出为兴元尹、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等职。宪宗欲任其为相,监军使(宦官)揣知此事,向崔从为朝中权贵求取贿赂,崔从不肯,由此不得为相。穆宗即位,召拜尚书左丞。长庆二年(822年),任检校礼部尚书、?州刺史、?坊丹延节度使等。其属地之内,神策军镇相望,骄横犯法者甚众,历届节度使皆不敢治;崔从到任后,皆绳之以法,由此境内肃息。其属地内又常有党项羌族等携带羊马前来互市,历届节帅皆受其贿赂;崔从到任后,概不收受,党项也不敢兴兵犯境。长庆四年,崔从入为吏部侍郎,改太常卿。

    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出任检校吏部尚书,充东都留守。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入为户部尚书。宰相李宗闵因其与裴度、李德裕等友善,改其为尚书右仆射,太子宾客,分司东部。太和四年拜检校左仆射、兼扬州大都府长史、御史大夫,充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按旧制,扬州境内凡交易资产、奴婢皆须按值纳税,百姓养羊须按口纳税,官府还通过酒曲专卖以获利,崔从到任后皆罢之。太和六年(832年)病卒,赠司空,谥号“贞”。

崔能,少勵志苦學,累辟使府。元和初,為蜀州刺史。六年,轉黔中觀察使。坐為南蠻所攻,陷郡邑,貶永州刺史。穆宗即位,弟從居顯列,召拜將作監。長慶四年九月,出為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卒。

崔彥曾,崔能子。有干局。大中末,歷三郡刺史。鹹通初,累遷太僕卿。七年,檢校左散騎常侍、徐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武寧軍節度使。彥曾通於法律,性嚴急。以徐軍驕,命彥曾治之,長於撫養,而短於軍政。用親吏尹戡、徐行儉當要職。二人貪猥,不恤軍旅,士卒怨之。先是,六年,南蠻寇五管,陷交址,詔徐州節度使孟球召募二千人赴援,分八百人戍桂州。舊三年一代,至是戍卒求代。尹戡以軍帑匱乏,難以發兵,且留舊戍一年。其戍卒家人飛書桂林。戍卒怒,牙官許佶、趙可立、王幼誠、劉景、傅寂、張實、王弘立、孟敬文、姚周等九人,殺都頭王仲甫,立糧料判官龐勳為都將。群伍突入監軍院取兵甲。乃剽湘潭、衡山兩縣,虜其丁壯。乃擅回戈,沿江自浙西入淮南界,由濁河達泗口。其眾千餘人,每將過郡縣,先令倡卒弄傀儡以觀人情,慮其邀擊。既離泗口,彥曾令押牙田厚簡慰喻,又令都虞候元密伏兵任山館。龐勳遣吏送狀啟訴,以軍士思歸,勢不能遏,願至府外解甲歸兵。便還家,彥曾怒,誅之。勳等擁眾攻宿州,陷之。出官帑召募。翌日,得兵二千人,乃虜奪舟船五千餘艘。步卒在船,騎軍夾岸,鼓噪而進。元密發伏邀之,為賊所敗。時亡命者歸賊如市,彥曾驅城中丁男城守。九年九月十四日,賊逼徐州。十五日後,每旦大霧不開。十六日,彥曾並誅逆卒家口。十七日,昏霧尤甚,賊四面斬關而入。龐勳先謁漢高祖廟,便入牙城。監軍張道謹相見,不交一言,乃止大彭館。收尹戡、徐行儉及判官焦璐、李梲、崔蘊、溫廷皓、韋廷義,並殺之。翌日,賊將趙可立害彥曾,龐勳自稱武寧軍節度使。

    崔慎由,崔从子。太和初擢進士第,又登賢良方正制科。聰敏強記,宇量端厚,有父風。釋褐諸侯府。大中初入朝,為右拾遺、員外郎、知制誥,正拜舍人,召充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再歷方鎮,入朝為工部尚書。十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兼集賢殿大學士,轉監修國史、上柱國,加太中大夫、兼禮部尚書。子柅、艤。柅,景福中為起居郎。艤為右拾遺。柅累官至尚書。

    崔昭緯,祖庇,滑州酸棗縣尉。父巘,鄂州觀察使。昭緯進士及第。昭宗朝,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同平章事。性奸纖,忌前達。內結中人,外連籓閫。屬朝廷微弱,每托援以凌人主。昭宗明察,心不能堪。以誘召三鎮將兵詣闕,賊殺宰輔內臣,帝深切齒。會太原之師誅行瑜,罷相,授右僕射。後又以托附汴州,再貶梧州司馬。時昭緯行次至荊南,中使至,斬之。兄昭符,仕至禮部尚書。昭願,太子少保。昭矩,給事中。昭遠,考功員外郎。

崔胤,崔慎由子。字昌遐,乾寧二年登進士第。王重榮鎮河中,闢為從事。入朝,累遷考功、吏部二員外郎,轉郎中、給事中、中書舍人。大順中,歷兵部、吏部二侍郎,尋以本官同平章事。時王室多故,南北司爭權,鹹樹朋黨,外結籓帥。胤長於陰計,巧於附麗;外示凝重而心險躁。自李茂貞、王行瑜怙亂,兵勢不遜,杜讓能、韋昭度繼遭誅戮,而宰臣崔昭緯深結行瑜以自固;而待胤以宗人之分,屢加薦用。累遷中書侍郎、判戶部事。昭宗出幸石門,胤與同列徐彥若、王摶等從。車駕還宮,加禮部尚書,並賜號「扶危匡國致理功臣」。后為汴軍所殺。

胤傾險樂禍,外示寬宏。初拜平章事,其季父安潛謂所親曰:「吾父兄刻苦樹立門戶,一旦終當為緇郎所壞。」果如其言。胤累加至侍中,封魏國公。初,朱全忠雖竊有河南方鎮,憚河朔、河東,未萌問鼎之志。及得胤為鄉導,乃電擊潼關,始謀移國。自古與盜合從,覆亡宗社,無如胤之甚也。子有鄰。

崔昭纬和崔胤为相时,唐朝已经走向了覆亡的边缘,朝政日益腐败,内有宦官,外有藩镇,在这种大势下,作为丞相的他们已经很难左右政局,只有或依附宦官,或倚重藩臣,到头来只落得或被皇帝赐死,或被乱臣杀死的结局。这是他们个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不久之后,唐朝的大厦最终崩塌,华夏大地进入了分崩离析的战乱之中。有些史家把唐朝的覆灭归为他们二人,其实是有失公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