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精品拍卖丨凝沚——诸家雅蓄中国古董珍玩之清代宫廷玉雕选萃

 光明使者9988 2021-09-16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是次北京保利2021(深圳)精品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专场将推出一系列清代玉器珍品,几逾宫廷御用之极,多由海内外重要藏家宝蓄,并展出于权威机构。其中,清乾隆御制白玉龙纹觥为知名藏家赵从衍家族收藏,曾展出于恭王府博物馆及保利艺术博物馆,并著录于《静中观造化—清代宫廷玉雕艺术展》,故宫出版社,编号12;清乾隆白玉福寿双龙耳洗,由美国藏家购藏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并由家族传承至今,其选料极精,工艺超群,传承至今,重现于市场,当为世所珍。

湖山绕屋,品茗赏玉。茫茫人海,纷攘世事,可暂坐一晌,玩美玉、饮香茗、品清香,是享受生活,亦可清却浮躁。携一段时光的约定,共赴一次艺术的盛典,本次拍卖集合保利古董部多年来夜场拍卖秉持之精髓,我们在深圳的金秋与您隆重相约。

北京保利拍卖2021(深圳)精品拍卖会

凝沚——诸家雅蓄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预展时间:
9月22日-26日
预展地点:
深圳市深圳湾1号T7(7层)
拍卖时间:
9月26日 19:30 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拍卖地点:
深圳市深圳鹏瑞莱佛士酒店2层大宴会厅
拍卖门类:
中国书画、古代书画(含古籍)、古董珍玩、现当代艺术、珠宝钟表尚品、名酒茗品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Lot 0546
清乾隆
御制白玉龙纹觥
H:18.5 cm
RMB: 15,000,000 - 20,000,000

备注:
1.香港船王赵从衍旧藏
2.香港苏富比,1987年春拍,编号337
展览:
1.“静中观造化—清代宫廷玉雕艺术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4年7月
2.“萃锦曩怀—清代艺术珍宝展”,恭王府博物馆,2019年10月2日-11月15日
出版:
《静中观造化—清代宫廷玉雕艺术展》,故宫出版社,编号12

图片 

出版物封面

图片

御制诗集,四集卷七十五

器为白玉制成,玉质洁白温润,略留皮色。器身为扁圆形,不太规则的椭圆形口沿,口沿外阴刻回形纹饰一周。其下琢刻斜方的几何纹饰,器的外壁凸雕二螭龙,一只螭龙的头部趴于觥的口沿处,一爪及下巴上的胡须分别搭在觥的口沿上。另一只螭龙侧身于觥的外壁上,身形比上一只要小,但长尾直拖至觥的底部。觥的另一侧凸雕兽吞式耳,并套以活环。底部亦为椭圆形,无足,阴刻相对的夔龙与夔凤。

图片

图片

清 玉夔龙纹活环觥

故宫博物院藏


觥为古代青铜器,用来盛酒和饮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此器的形状就是仿照商周青铜器型而作。清朝宫廷造办处遵照皇帝的旨意琢制了很多此类仿古器物,特别是立体器物,如玉炉、玉瓶、玉壶、玉觚等室内陈设用品,更是大量采用了古代青铜器的造型。清代仿商代玉器在造型、图案、风格方面都极似古物,只是在加工工艺上,失去了手工操作的古朴之意,而显得精工细致,有些器物经过做旧处理已酷似古物,几可乱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形状、大小比例尺寸及纹饰上都完全仿古的一类作品。在清代,宫廷中流传着《古玉图》《考古图》《三礼图》《古玉图谱》等等宋元时期有关玉器的考古图录,清代宫廷按照这些图录中摹绘的许多古代玉器的形状,制造了一大批仿古玉器。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八年十一月初七日,曾命造办处照着《考古图》制作白玉马、白玉仙人、碧玉虎等器,并烧烤上汉玉的颜色。由于这些古代图录中所摹绘的玉器缺乏考古依据,加上又掺杂了很多后代人很多想象的成分,因而这类依据图录所制作出来的玉器与真正的古代玉器差距还是较大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另一类仿古玉器,即在一件器物的局部采用了古代器物的造型或纹饰,或以原有的器物造型作为基础,再融合进了当时的风格特点,所制作出来的器物既有古代遗风,又具备了后代们不断变化出来的新的风格。此件玉觥即是此类玉器。器型是古代青铜器的形状,但纹饰及雕工皆为清代宫廷玉作的风格特点。此类玉觥在清代宫廷中多用于陈设,是清代宫廷中不为多见的观赏玉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Lot 0551
清乾隆
白玉福寿双龙耳洗
W:26.2 cm
RMB: 6,000,000 - 9,000,000

备注:
美国藏家旧藏,购于20世纪早期,并于家族内部递藏

此品整料掏膛雕琢,玉质温润白皙,如割凝脂。椭圆形制,造型规整大气,器壁均匀,敞口深折肩,鼓腹斜收,壁打磨光滑,腹部弧线优美,口沿两侧立体雕琢翼龙衔活环,双翼搭口沿上,样式特别,秀美华丽;下承四云足。颈部雕琢云蝠纹饰,腹部大多留白,中央浅浮雕寿字,底部雕云蝠。因整料雕琢,其双耳活环亦为整料镂空雕制而成,工艺繁复,费工费时,堪为宫廷制玉之奢侈。
 

图片

清中期 玉龙凤纹炉
故宫博物院藏

双耳洗早见于宋代,流行于宋至清代,明、清式样多,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白玉双立人耳礼乐杯”,造型借鉴商代青铜簋、春秋耳杯,汉代活环柄杯。据《金石学著述考》统计,清之前研究金石学有855人,清代则为1505人,超过历朝人数之和,慕古风气兴盛。乾隆帝对古物鉴定水准不凡,仿古玉多制于宗教祭祀为用,水准颇高,对古玉认识超过前朝,细节模仿之精确前所未有。正如此件玉器,其在“慕古”的时代潮流下,极其注重玉器的雕琢工艺,四平八稳的中间对称、规整严谨的造型皆受到古代青铜器皿样式的影响,又将明清高浮雕工艺和当时的吉祥纹饰与之结合,气度宏大之中凸显宫廷的奢侈考究之工艺,此种玉雕器皿非清中期不可为,嗣后伪者无此高贵气质,在纹饰刻线上的淋漓畅快,造型之厚重令人品得清乾隆玉雕的高度。

图片

图片

Lot 0513
清乾隆
白玉飞龙耳洗
L:24 cm
RMB: 2,600,000 - 3,600,000

备注:
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
展览:
1.“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滨州市博物馆,2018年12月28日-2019年2月20日
2.“萃锦曩怀—清代艺术珍宝展”,恭王府博物馆,2019年10月2日-11月15日
出版:
滨州市博物馆:《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2018年,64页

图片

清中期 和田玉蝠莲纹兽耳活环洗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玉器全集6清》图314

此洗取材白玉,整体呈圆形,侈口,收腹下敛,甾四面脚,用料厚重,器壁、挖膛均匀,边沿微带黄色。洗口宽立起沿,平整规矩。口沿处双飞龙腾跃为耳,狮鼻凸目,鬃发后扬,龙角突出,羽翼后张与洗身相接,用以回纹饰之,龙身向下翻卷,挂一圆润活环,飞龙英气勃发,器身光素无纹,温润如君。玉笔洗从唐代开始逐渐增多,到明清时代达到高峰。明清的玉器在造型、琢磨等风格特点上,可用“精”“细”二字来概括,雕琢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圆似满月,委角圆润光滑,镂雕玲珑剔透,规矩方圆,一丝不苟,从整体到细部都给人一种和谐圆满的美的享受。此洗玉质圆润光洁,精雕细刻,既可用来盛水洗笔,亦可做为文房陈设,是清代玉洗中的佼佼者。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图片

Lot 0552
清乾隆
碧玉年年有余环耳洗
W:30 cm
RMB: 1,200,000 - 2,200,000

备注:
香港佳士得,2009年5月27日,编号1839
展览:
1.“圆明园特展”,山东省博物馆,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
2.“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滨州市博物馆,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2月20日
3.“萃锦曩怀—清代艺术珍宝展”,恭王府博物馆,2019年10月2日-11月15日
出版:
《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滨州市博物馆,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2月20日,第68-69页

图片

清乾隆 玉镂雕八宝纹花薰
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碧玉质,内含深绿斑点,圆形,口沿有窄边光素无纹,洗底内中心浅浮雕双鲶鱼纹和莲纹。洗身外壁浅浮雕连枝花叶纹一周,洗两侧各雕花卉纹为耳 。底四小如意足。此件玉洗玉质之好,雕刻之精,为乾隆时期同类器形中之精品。原配座。洗内雕双鲶鱼纹意味着年年有余,如鱼得水。在中国古代,鱼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唐宋时,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鱼”又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整器通体以碧玉雕成,碧玉是清代上等玉料,是软玉里的一个品种,在我国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玛钠斯县出产量最大,所以碧玉又称“玛钠斯玉”。碧玉多用于制作器皿,也有一些用来生产首饰和玉器,历来是玉雕工艺品的上乘之选。碧玉的质地细腻如墨绿色凝脂,很少有瑕疵。到了清朝乾隆中期以后,碧玉才成为宫中普遍使用的玉种,碧玉雕刻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集阴线、阳线、平凸、隐起、镂空等多种传统做工,又吸引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揉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由于乾隆皇帝非常爱玉,因此朝廷为制玉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君王。乾隆本人不仅收藏玉器,而且亲自参与鉴别,对于得到的珍贵之器,每每要题诗赞咏。根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亲自过问玉作的技术力量的选配,在他的直接倡导下,宫廷内许多画家为玉作进行图稿设计,使玉雕的艺术表现力得到高度的发展。

本品造型庄重圆润,纹饰规整,布局对称,花纹装饰,亦谐亦庄,极具几何对称和谐之美。其制作工艺采用水磨技术,通体玲珑薄透,鬼斧神工,从内壁可以看到外壁浮雕的花纹。在装饰手法上,该器采用浮雕、立雕、镂空雕等复杂的组合工艺。表面处理又普遍采用剔地阳文的方法,即雕刻时先琢平底子,再浅浮雕纹饰。浮雕的纹样磨去琢痕,形成凹凸的视觉反差,使该器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本品选料名贵,雕刻极精,应为清代盛世宫廷玉器之典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Lot 0550

清乾隆

白玉交龙钮方玺「乾隆御笔之宝」

A WHITE JADE 'QIANLONG YUBI ZHIBAO' SQUARE SEAL WITH DRAGON-KNOB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13×13×9.5 cm

RMB: 8,000,000 - 12,000,000

备注:

法国藏家旧藏


图片

这件宝玺系法国藏家旧藏。用上等青白玉制成,体量巨大,气势撼人。清早期因西北动乱,玉路不畅,宫廷用玉仍需仰仗前朝遗留。乾隆二十四年平定西域,定春秋玉贡之制,内府玉材始大为充沛,优质的青白玉更是成为玉料大宗,广泛用于制作玺印、陈设、礼器、日用器皿等。且乾隆皇帝爱玉成癖,广招能工巧匠,尤其是苏州玉匠入京,对玉作关心备至,每制一器,往往亲自过问其选料、画样乃至打磨、配件等事,当时官造玉器,皆选料精当,制作细致,非后代能及。此玺印钮雕成双龙相背而立,雕工细腻华美,形制、工艺皆与清宫旧藏乾隆御印十分相似,可参阅《故宫经典—明清帝后宝玺》图98,页142。

图片

图片

Lot 0547
清乾隆
白玉太平有象如意一对
L:42 cm
RMB: 2,600,000 - 3,600,000

备注:
1.Harold E.Stack旧藏
2.香港邦瀚斯,2012年11月24日,编号0225,《恒光彻耀-Harold E.Stack珍藏玉器》

如意一对,玉质坚致,身呈S形,温润晶莹,犹如凝脂。首部做如意云头状,边缘起线。内雕象、瓶,云蝠,寓意太平有象,中部柄身亦雕宝瓶,尾端雕狮子戏球图案。全器从如意头部的边缘,到中段拱起的桥身,再到柄的头部,线条优美柔和,雕工精湛,不见繁复。此对如意将传统文化底蕴与制玉工艺完美结合,刻画于清幽意境同时又作深刻寓意,别具匠心。整器玉质温润,色泽纯美,造形生动逼真,设计精巧别致,技法高超娴熟,而且纹饰细密复杂、贴切自然,布局有致,表现出十分成熟的技艺。

在清代宫廷,如意被广泛视为祥瑞的象征,成为朝贺、祝寿、喜庆时不可或缺之物,清人姚之元在《竹叶亭杂记》里记述:“年节王大臣呈进如意,取兆吉祥之义也。自雍正年间举行,嘉庆元年,贝勒、贝子公等,以至部院、侍郎、散秩大臣、副督统,俱纷纷呈进两份”。清代诸帝无不喜如意,宫禁之内,宝座、卧榻、案头等方方面面都少不了如意陈设。清朝宫廷绘画中,《雍正观花行乐图轴》与《采芝图轴》,便曾描绘雍正与乾隆二帝手持如意的形象。乾隆皇帝更是作《咏白玉如意》一诗赞曰:“盈尺和阗玉,良工琢曲琼。惟坚待为错,曰白自含英。底籍公孙辩,还嗤惠子鸣。指挥供代语,静默足沉情”。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Lot 0501

清乾隆
白玉云龙赶珠如意
L:44 cm
RMB: 500,000 - 800,000

备注:
香港藏家旧藏
展览:
“萃锦曩怀—清代艺术珍宝展”,恭王府博物馆,2019年10月2日-11月15日

乾隆一朝的白玉如意有一定造量,但雕赶珠云龙纹者却是难得一见。本件如意硕厚的柄身起伏有致、线条优美。如意头的装饰简约光洁,游龙则攀绕柄身底面向上,张爪夺珠之势,威严磅薄。现知同类只有一支白玉赶珠云龙纹御题诗如意(详阅《吉祥如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1995、编号13)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可能亦因为瑰宝难求,乾隆在得此如意万分高兴的同时,似有所启思。念到采玉隧伍长途跋涉冒莫大风险,不惜牺性,加上玉匠们费尽心血,才可令他愿望得偿,“克遂心愿”,所以他“固知如意好”,但亦警惕不可只顾一己之愿,姿意妄为,反要学习“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宁”,按百姓的愿望施政才可得长治久安。


图片

图片


Lot 0502
清乾隆
白玉太平有象如意
L:34 cm
RMB: 680,000 - 980,000

备注:
北京诚轩,2014年11月20日,编号747
参阅:
《吉祥如意文物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95年,页97,图24

清代宫廷视如意为祥瑞的象征,一般用于帝后寿诞、皇帝大婚等节庆,日常亦供宫廷陈设。自雍正朝始,如意成为节庆的重要贡品,嘉庆年间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云,“年节王大臣呈进如意,取兆吉祥之意也”。乾隆皇帝酷爱如意,宫廷造办处为迎合帝心,制作如意力求尽善尽美,其材质之多样,工艺之精巧、装饰之华丽繁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反映出清代工艺品制造的最高水平。

拍品形制、工艺、纹饰,均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白玉八吉祥如意极为相似(参见《吉祥如意文物特展图录》 ,页97,图24)。以大块玉材完整雕琢而成,云叶式如意头较宽厚,顶端高浮雕蝙蝠一只,蝠尾衔接祥云延伸至柄背,首面中央浮雕回首立象,四周分饰宝瓶、白盖、宝伞、金鱼;柄中部隆起,略呈长方形,浮雕盘肠、莲花、法螺;趾略宽,浮雕法轮,趾端镂雕蝙蝠口衔祥云延伸至柄背。全器雕工精致细腻,蝙蝠立体感极强,宝象、八吉祥线条流畅,当出自造办处良工之手,极为珍贵难得。

据文献资料,如意原为实用之器,与佛教渊源颇深。公元410年中译之《大藏经·四分律》载,如意为佛家僧侣日常用具。历代佛教雕塑和壁画中,手持如意者以文殊菩萨最为多见。至清代,宫廷崇信藏传佛教,以如意为祥瑞祈福之器,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六柄镌刻佛经的镀金如意,原即供奉于养心殿佛堂。拍品浮雕佛教八吉祥纹和太平有象,有祈求如意吉祥、天下太平之美好含意。

八吉祥为藏传佛教中代表不同法力的八种物象,包括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为清代宫廷流行的装饰纹样。

图片

图片

Lot 0515

清乾隆
白玉留皮多子多孙
L:6.3 cm
RMB: 500,000 - 800,000

备注:
1.大都会博物馆旧藏
2.ORIENTAL RARITIES(ALAN IIARTMAN),纽约,1980.11.3 佛罗伦萨(1920-2018)及赫伯特(1917-2016)欧云伉俪惠赠

清代的松鼠葡萄坠是一个特殊的玉雕品种,多留皮巧雕。此器选白玉籽料,以松鼠葡萄为题材镂雕而成,留有鲜艳的黄皮,松鼠形态灵巧,葡萄果实饱满。松鼠葡萄是中国传统艺术题材,它寓意着多子多富,早生贵子,因而在民间成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整器材美工精,虚实结合,层次丰富,取“松鼠葡萄”之硕果累累、子孙万代的祥瑞寓意,佩之增福添喜,集玩赏与风雅于一身,不仅载情,藏趣更是盎然。


图片


图片


图片


Lot 0516
清17-18世纪
黄玉留皮鹿皮孝子
H:8.5 cm
RMB: 1,000,000 - 1,500,000

备注:
1.杨门玉器珍藏,1964年购于香港
2.纽约苏富比,2019.03.19,编号0241,成交价USD150,000
出版:
罗伯特·杨门,《杨门藏玉:中国玉器·新石器时代至清代》,芝加哥,2008年,图版181

拍品以黄玉为材,玉质温润细腻,带金褐沁。巧以金褐色为鹿皮,披于童子头上,童子头饰发髻手提木桶。衣褶飘逸,刀工流畅,背部皮色鲜艳,十分美观。此件玉器表现“鹿乳奉亲”的典故,古人郯子仁孝之德,据《增订绘图孝经白话句解》卷首《二十四孝图》第五幅载: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

图片

图片

图片

Lot 0517

清乾隆
黄玉童子骑虎
H:6 cm
RMB: 700,000 - 900,000

备注:
杨门玉器珍藏,1964年购于香港

此黄玉童子为清乾隆之物,由大块上乘黄玉圆雕而成,玉质光洁莹润,白玉莹莹无杂,悠悠脂韵,更显古朴。整体采用圆雕技法,双童子面带笑容,其一双手向下环抱住一虎,身体向一侧微倾,另一小童子头靠大童子肩膀,曲线灵动。童子大头,天庭饱满,地角方圆,笑逐颜开,神态自然生动,人见人爱。反映了天真、纯洁、浪漫的孩童特点。纵观本品,玉料上乘,雕刻娴熟,人物栩栩如生,面部表情清晰可见,线条宛转自若,打磨精细光润,无一不透出乾隆盛世时期的精湛技艺,堪当宝爱。


图片


图片

Lot 0518
清乾隆
碧玉麒麟负书摆件
「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L:18.5 cm
RMB: 1,200,000 - 1,800,000

备注:
美国藏家旧藏

图片

清乾隆 玉麒麟吐书
故宫博物院藏

碧玉麒麟取材上等,用料硕大,其色泽翠绿喜人,纯正浑厚,包浆自然,皮壳靓丽。宫廷匠人施以圆雕技法,刻画出卧姿稳健,回首吐瑞,背负宝笈,口含经卷的瑞兽麒麟,可谓神游物外,神乎其技。放置在厅堂之上,可见碧玉麒麟精磨细琢之工艺,栩栩如生之神韵,那自然的表情,清晰可辨的鳞片,将其熠熠贵气活灵活现的表达了出来,应为帝王之陈设佳物。在民间传说中,麒麟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传孔子降生的当晚,有麒麟降临孔府阙里,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五,征在贤明”字样,既告众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孙,后人以麒麟负书,表现祥瑞降临,圣贤诞生,故皇家贵胄竞相供奉。本器用材奢贵,雕工卓绝,出身高贵,为乾隆宫廷陈设之佳器。

图片

图片

Lot 0544

清乾隆
白玉长宜子孙佩
L:11.8 cm
RMB: 3,500,000 - 4,500,000

备注:
重要私人收藏
展览:
1.“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滨州市博物馆,2018年12月28日-2019年2月20日;
2.“萃锦曩怀—清代艺术珍宝展”,恭王府博物馆,2019年10月2日-11月15日
出版:
滨州市博物馆:《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2018年,48页

图片

清 玉镂雕夔凤长宜子孙璧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乾隆中期以降,宫廷玉料为新疆和田地区贡入,玉材洁白无瑕斑,品质上乘。此佩,即以上好和田玉雕成,片状,呈圆形出廓,上部镂雕双夔龙,面面相对,头顶云纹。下部圆形镂雕双夔凤纹及篆书“长宜子孙”四字。清代乾隆时期,内廷各处依皇帝所好注重仿古,借鉴和仿制古代工艺品的造型和纹饰,其中玉佩大部分是仿照汉代玉佩制作,并且加以变化,在装饰、造型上较汉代玉佩更加复杂精致。本品运用圆雕、镂雕、透雕、线刻等技法雕制而成,做工精致,细腻润泽,纹样精美,具有典型宫廷造办处风格,且有清代宫廷仿古繁缛奢华之风格,是工料完美的典范之作,弥足珍贵。“长宜子孙”寓意后世子孙都能过上美好安逸的生活,此种主题的佩玉在乾嘉两朝宫廷玉器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当为皇帝御赐诸皇子皇孙之用。

龙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许慎《说文解字·鱼部》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最初,古人把龙想象为“百虫之长”,把龙当做保护神来崇拜,赋予龙种种非凡的本领和神奇的力量。在奴隶社会,人们把龙说成“鳞虫之长”,是掌管雨水的水神,龙成为古人敬奉、祭祀的神物,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社会功能。而到了封建社会,龙又成了专制皇权的象征。时间越长,人们所赋予龙的文化内涵越丰富,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政治、宗教或文化、审美的目的,龙纹造型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最早的“龙”是出土于距今约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中的玉猪龙。在古人看来,不仅龙具有避邪的作用,玉也有避邪的作用,人们把玉与龙结合起来,制作玉龙,用来避邪和祈求吉祥幸福。这种史前玉龙造型稚拙古朴;到了商周时期,玉龙的装饰性纹饰增多;春秋战国时的玉龙往往刚柔并济,风格多样;汉代玉龙形象生龙活虎,威猛无比;唐代玉龙,形体华丽,动感十足;宋元玉龙形象多腾云嬉水,穿花过草;明清玉龙则细致繁缛,千姿百态。


图片

图片

Lot 0545
清乾隆
黄玉保合太和双联鸡心佩
L:7 cm
RMB: 1,000,000 - 1,500,000

备注:
欧洲藏家旧藏

图片

清乾隆 玉龙螭太极佩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 白玉太和保合佩一对
故宫博物院藏

黄玉为材,琢雕双联鸡心佩,顶部装饰背象双夔龙,勾唇卷尾,姿态威仪,底部则装饰对象双凤,尖恵长羽,体态优美。无论冠、喙、羽、翼,皆精工细作,勾、勒、碾、琢都悉心周到。此玉件雕琢技术精湛,刀法娴熟,线条流畅,打磨极为精细,做工一丝不苟,寓意富贵吉祥;且用料考究,精光内敛,雕工细腻,包浆醇厚,高贵稳重,端庄华丽,颇具皇家风范,乃随身佩带的精雅之物。

易经中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儒家认为“性”是人性,命是天命。按照乾卦之道来做,性和命都能得以正。“性”和“命”要“保合太和”,才能“利贞”。“保合太和”是中华民族的最高价值取向,“保”是要保持住,“合”是要保持住全宇宙间万事万物阴阳和谐的最高状态。“和”又分为太和、保和、合和和中和,“太和”是目标,“保和”“合和”“中和”是手段,只有通过后面三个“和”才能达到“太和”。康熙有一方御用青玉石印章,印文即此四字。

图片

图片

图片

Lot 0511

清乾隆
白玉御题诗贝壳洗
「乾隆甲午仲春月御题」款
L:10.2 cm
RMB: 1,600,000 - 2,600,000

备注:
海外藏家旧藏
展览:
“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滨州市博物馆,2018年12月28日-2019年2月20日
出版:
滨州市博物馆:《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2018年,58页

图片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四十六

图片

清 玉茄式洗
故宫博物院藏

此洗为白玉质,玉质温润细腻,表面零星散布点点皮色,金艳寓于润白之中。洗身中央纤薄,边缘厚实,中部清透明亮。整器作贝壳形,五瓣如瓜棱式分布,逐渐收敛,头部向一侧倾斜婉转,卷曲呈螺旋形,其后向下回摆与白玉洗颈部相贴,有如瓜蒂,造型清秀雅致。洗池内部雕琢贝壳肌理棱纹,分作五瓣。洗池面上阴刻楷书御题诗文词句:“天方瓜样伙,此器肖瓜形,瓤讶留斯白,皮宁籍彼青,一花承妥帖,五瓣列匀停,贮水郑门市,擎浆裴驿亭,种疑召家圃,泣匪楚王庭,绵瓞虽征雅,宾夷亦惕经。乾隆甲午仲春月御题”。雕刻工整,排列齐致,字体小巧,颇具清秀雅致气息。洗身背面浮雕一六瓣花卉置于贝壳正中,乃是借鉴了痕都斯坦玉器制作风格。同诗及器形可参见首都博物馆藏“青白玉'绵绵瓜瓞’御制诗洗”。

痕都斯坦玉约在清乾隆时期开始进入内廷,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在他近800首咏玉器诗中,有30余首咏题痕都斯坦玉器的诗文。目前我们所见痕都斯坦旧玉有两种,一种为当年输入,另一种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特设仿制痕都斯坦玉器专作所出,即“西番作”。与进贡品相较,清宫制品多刻有年款,譬如此件拍品。此器构思巧妙,雅意与祥和尽显。其主体光素,彰显玉质之美。其柄部纹路以线刻精雕细琢,线条流畅,温润可人,与器身的洗练表现手法形成鲜明对比,一张一弛,于素雅中见华美之妍,堪称清代宫廷造办处仿痕都斯坦玉器中代表之作,颇为珍贵。


图片

图片


Lot 0508
清乾隆
白玉「黻」章纹方盒
W:7.4 cm
RMB: 650,000 - 850,000

备注:
欧洲藏家旧藏

图片

清 玉八卦十二章纹印色池
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为白玉雕四方盖盒,以白玉为原料,玉色清润温和,纯净无暇,微微透光,质地细腻通透,温润晶莹。盖盒为子母口,严口紧密,棱角分明,造型极为规整,掏膛干净利落。

器盖四边斜削,斜边刻U形连贯纹一周。盖四边刻拐子龙纹。盖面剔地四角刻仿古纹饰四组,中间为十二章之一「黻」章纹,其周围绕四组拐子龙和四、纹。盒身周围纹饰与盒盖四周相同。纹饰皆为典型的乾隆时期风格。其器用工之繁复,纹饰之精美,比例之协调实所少见。

图片

图片

Lot 0548

清乾隆
翡翠碗(一对)
「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
D:14 cm
RMB: 1,200,000 - 1,600,000

备注:
1.欧洲藏家旧藏
2.附中国工艺集团宝石鉴定证书
展览:
“玉意—乾隆帝的艺术梦”玉雕精品展,温哥华保利艺术馆,2018年9月。

翡翠碗由整料琢磨而成,材质、造型、规格均如出一辙,对保存至今,颇为可贵。此对碗造型端庄,规整秀丽,可见口沿外撇,边缘似刃,弧腹圈足,器形与乾隆官窑瓷器对碗一致,且壁薄质细,白润中透闪翠色,碧亮喜人,造型圆融无碍,体态流畅婀娜,打磨精细出宝光,有增一分嫌肥,损一分见瘦之感,是难得的皇家御用之物。高档翡翠通常也以“素”身来表现其自然本质,而本品冰种质地,浅淡绿色,通体不事雕琢,光素无纹,正符合此意。老子云:大器不琢,亦通此乎?真水无香,珍玉不镂,是此器妙处。其实,平淡见真功,是匠人终身之求。平淡往往无奇,若平淡而有奇,必是至境。看此器在在处处,何曾省事?一一均见硬朗真工。清朝先帝日擎时用,自然珍罕之至。


图片


Lot 0519
清乾隆
碧玉兽面纹鼎式炉
17.4×8.5×18.2 cm
RMB: 800,000 - 1,200,000

备注:
“卡赛尔玉”,欧内斯特·卡塞尔爵士(1852-1921)旧藏
出版:
丹尼斯·霍尔曼,路易夫人,《博尔马女伯爵的一生》,伦敦,1952年(照片拍摄在位于伦敦威尔顿街2号博尔马伯爵及夫人宅邸的图书馆背景)彩色图版3,第8-9页。

图片

清乾隆 玉仿古召夫鼎
故宫博物院藏

此碧玉兽面纹出戟方鼎,器形仿古青铜鼎,霸气舒展,威风凛凛。玉质温润细腻,色泽浓艳。上部炉盖可打开,顶部浮雕龙钮,盖壁浮雕饕餮纹。高长耳,四角及正反面中央出戟,炉身通体雕饕餮纹。四足作兽首柱状,稳重敦实,使器物保持了完美的结构和线条比例。采用白玉仿古青铜器时对于雕琢工艺,结构设计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否则不但无法复制青铜器的大气严谨,反而会使玉器本身显得厚重无神。此器物无论是雕工,结构都可谓一流。

乾隆朝文治武功,史所推重,所制玉器亦是精美文雅,远迈前朝。其中尤以玉仿青铜器制器最为世人推重。此鼎以青铜方鼎为蓝本。器形古朴厚拙,雕工规正精美。穆穆古风又富丽华贵。此器当时不处三种用途。一宫中陈设,二赏赐臣工,三礼赠外邦。无论何种用途,都以珍宝视之。此鼎远观近玩,令人赏心悦目,处处彰显富贵豪奢之气,当令藏家心仪。

图片

Lot 0520

清乾隆
碧玉缠枝莲盖瓶
16×7.5×31.6 cm
RMB: 800,000 - 1,200,000

备注:
“卡赛尔玉”,欧内斯特·卡塞尔爵士(1852-1921)旧藏
出版:
丹尼斯·霍尔曼,路易夫人,《博尔马女伯爵的一生》,伦敦,1952年(照片拍摄在位于伦敦威尔顿街2号博尔马伯爵及夫人宅邸的图书馆背景)彩色图版3,第8-9页。

图片

清 玉兽面纹仿古壶
故宫博物院藏

精选整料和阗碧玉雕成,覆盖合唇,形制硕大,质地致密莹润,抛光工序一丝不苟,墨绿之色凝脂均匀,莹润有光,尤显尊贵。器分盖与身两部分,盖略高作覆钵式,外壁饰变形蝉纹一周,顶上圆雕莲瓣形钮。瓶口呈椭圆形,束颈折肩,扁圆腹,斜腹下收,下承圈足。颈饰蝉纹,双耳装饰以花卉、活环。腹壁满刻缠枝莲纹,正中偏上方拱卫万寿绳结纹饰,寓意吉祥。

清代,宫廷玉制品生产达到高峰,因乾隆帝的喜好与提倡,使宫廷艺术呈现浓厚的仿古风格。又碧玉古雅苍郁之天然质地,赢得宫廷喜爱,宫廷陈设中出现大量碧玉瓶、壶、炉等仿古玉器物,造形千姿百态。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两件清乾隆 碧玉兽耳活环兽面纹壶,与本件构图、技法类似,纹饰虽略有不同,但同为乾隆时期仿古创新形制之基本风格,可作参考比对。本品造型肃穆典雅,整体琢磨精致,纹饰繁缛,生动威严,极具乾隆宫廷玉作风范。


图片


图片


Lot 0541
清中期
白玉双花卉耳狮衔花卉香炉
W:17 cm
RMB: 1,000,000 - 1,500,000

此玉炉通身以白玉雕琢而成,色泽温润,质地莹润,如脂若冰,其料颇佳,工艺精湛。香炉有盖,嵌入炉身,其上雕一狮为钮,狮口衔花卉,一足踏于花枝之上,颇显威势。珠目毛尾均雕琢精美,生动巧妙,风格浑厚朴拙,刀法圆润流畅,细处精致。炉身圆腹,两侧双耳各为一攀爬花卉配活环,雅致清丽,华贵而不艳俗。腹下三足,亦做花卉状,与钮、耳相呼应。整器除钮、耳及足部花饰,余部均光素,不见雕痕,掏膛规整,抛光极好,各方衔接得体,浑若天成,平整细致光滑如镜的打磨技艺尽显美玉天姿,实为陈设赏玩之佳器。

图片

图片

Lot 0542

清乾隆
白玉兽面仿古蕉叶纹盖瓶
「乾隆」、「年制」款
H:24.5 cm
RMB: 1,200,000 - 1,800,000

备注:
英国藏家旧藏

图片

清 玉双耳活环瓶
故宫博物院藏

瓶体扁圆,形态修长,直颈、与肩交接处鼓出一周。其下圆肩圆腹,束胫,圈足外撇。盖为抓钮,盖面浮雕对龙。瓶盖开合如意,子母口沿上下环饰连续回纹,颈部雕蕉叶纹,两侧铺首耳套环,是清宫仿古玉器上常见装饰。瓶身满饰,颈下鼓起的一周装饰双夔龙捧寿字,下为垂莲瓣纹一周。腹部以一条回文带划分成上下两部分,其上为双夔龙,其下主体装饰兽面。本品选用整块白玉,精光内蕴,质地温润,细腻如脂,图案布局,讲究居中与对称,具厅堂凛然之气,实为宫廷玉作之典昭。

和田玉产自昆仑山脉,书称其质地“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绌然”“暇不掩瑜、瑜不掩暇”。清早期蒙古准噶尔等部叛乱频仍,新疆至内陆的贡玉道路长期被阻断,致使清廷内玉料颇匮乏,仅能制作部分玺印及小件玉器,少见大型作品。乾隆二十四年平定西域,在和田设置采玉机构,大批优质玉材源源不断地进入宫廷,方有条件制作大件精品玉器皿,且乾隆皇帝嗜玉成癖,对玉器加工精益求精。清宫后遗存的数万件玉器,大多是乾隆时期收集制作,其时玉作线条方直圆弧法度均匀,雕琢技巧已达艺术之巅峰。乾隆皇帝是清代诸帝中在书画方面投入最多、个人成就最高的一位,堪称风雅皇帝。在玉器品位方面,他以迁就材质、机巧繁缛、寓意吉祥为俗,以传袭古典为雅,以“师古”矫正当时民间盛行之“俗式”,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清代玉雕艺术创作,此品即为一例。


图片

图片


Lot 0543
清乾隆
白玉雕龙纹寿字双凤耳盖瓶
H:27.7 cm
RMB: 1,600,000 - 2,600,000

备注:
欧洲藏家旧藏

白玉瓶,形体朴拙,包浆温润,古意盎然。盖顶设抓钮,盖身浮雕变形蕉叶纹。器身圆口,颈部外附双凤耳,颈部外撇,下端折接桶腹,颈部雕蕉叶纹,腹部雕两龙捧寿。细腻之处,足见雕工之精。整体造型出于古器而又有所变化,曲线变化丰富,纹饰寓意吉祥。宋代文人即开始喜金石而好古,明中叶以后蔚成风气,清乾隆时期集其大成。尤其是清代中期仿古之风最为盛行,对古风的青睐确实是这一时期宫廷工艺的突出特点,同时与当时的流行纹饰和审美相结合,做到“仿古而不泥古”,此件玉瓶造型仿古,纹饰又富含当朝流行的元素,结合巧妙,实为清仿古玉器的杰出代表,从中即可管窥清王朝对古风之好及当时玉工工艺之精湛。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