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能把全部《红楼梦》一字不漏全背下来

 学生100分之路 2021-09-16

有一次,出版家章锡琛,和文学家郑振铎、书画家钱君陶一起闲聊。章锡琛说:沈雁冰这个人非常聪明,他能把全部《红楼梦》一字不漏全背下来。郑振铎说:你有点言过其实了吧?《红楼梦》120回,出场人物有名有姓的700多,没有名姓的200多,诗词歌赋、楹联、谜语无数,100多万字,别说一字不漏背下来,就是能背出其中一部分,也是奇才了。章锡琛说:你不信是吧?那好,咱们打个赌怎么样?郑振铎笑着问:怎么赌?章锡琛说:我们点一桌酒菜,我把沈雁冰找来,你拿着《红楼梦》随意提个头,让他背,如果他背不出来,或者有漏句漏字,算我输,这桌酒席我请客。否则,就算你输,你看怎么样?郑振铎也来了兴致,他说:好吧,周六我们再找几个人,一起去饭店。章锡琛说:那就定在周六。然后又对钱君陶说:君陶做为我们两人的证人。
那一天,包括沈雁冰在内,一共有十个人,不过,沈雁冰对郑、章二人打赌的事一无所知。

酒过三巡,大家谈兴正浓,章锡琛说:这样喝酒没有多大味道,是不是来个节目助助酒兴?有人问:你说来什么节目?章说:我听人说,雁冰兄能把《红楼梦》全文,一字不漏背下来,能不能请雁冰兄即兴背几段助助酒兴?众人听了,齐声叫好。这时,沈雁冰酒兴正浓,他说:好吧,找一夲《红楼梦》来,谁看着书,我来试试。郑振铎立即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书,说:那我就提个头吧。说着,他翻开书,随便说了一个章节,沈脱口而出,就像捧着书读一样。刚背了几分钟,郑振铎说:停一下。又拿起一卷,翻了几页,然后又点了一回,像上次一样,沈雁冰毫不迟疑,行云流水一般背诵。就这样,郑振铎愈提愈快,由某一回到某一节,然后说出某人某景。沈雁冰也不含糊,提到哪里背诵到哪里。在座的人,都是饱学之士,哪个没读过三遍五遍《红楼梦》?听到沈雁冰背的如此熟练,既惊讶又佩服,不由得一齐鼓起掌来。
郑振铎放下书,对章锡琛和钱君陶说:也不用你这个证人了,我认赌服输,这桌酒席钱我出。章、钱二人大笑,沈雁冰这时才知道,章锡琛让他背《红楼梦》早有预谋,并非即兴。他笑着说:原来你们是拿我打赌呀?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

沈雁冰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自幼聪明,读私塾时,就因《孟子》一文中解释和塾师辩论。后来报考北京大学预科,轻易地做完了试卷,信心满满地等待发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发榜那天,他反复看了几遍,也没有找到沈德鸿的名字,只好怏怏不乐地回家了。
过了几天,他意外地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感到很奇怪,细细一看,地址不错,收信人的名字,却是沈德鸣。
他非常纳闷,就带着通知书来到北京大学,向有关老师询问,老师拿着通知书去查对试卷,这才发现,试卷上姓名栏中,沈德鸿的鸿字过于潦草,誊抄人员误认为是个鸣字,因此闹了一场误会。

说到名字,他还有一件趣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他心中十分苦闷,写了一篇小说,投稿时,遭遇两次退稿,第三次,他把稿件投给小说月报,写了一个笔名:矛盾。
编辑叶圣陶看了稿件十分满意,发表时,他觉得这个笔名锋芒太露,何况,矛字也不是姓,就在矛字上加了草字头,改成了茅盾。从此,茅盾的大名,就载入了史册。

新中国成立之后,茅盾被任命为第一任文化部长,兼任第一仼全国作协主席,为了新中国文学事业,他力排众议,扶持文学新人。
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发表之后,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甚至有人说,这篇小说色调阴暗,当时,茹志鹃的丈夫是“右派”,本来茹志鹃的处境就不好,铺天盖地的责难,更令她陷入危机之中。茅盾找来小说,仔细阅读之后,写了一个万字短篇小说评论,其中有两千字谈到《百合花》。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千余篇短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他结构严谨,没有闲笔,庄严的主题,却用清新、俊逸的手法表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与此同时,他还让《人民文学》全文转载。有了茅盾的支持,形势马上好转。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出版,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一些极左人士,对小说上纲上线,这给作者杨沫极大的压力,也给这部刚刚出版的小说,罩上了一层阴影。茅盾再次挺身而出,发表了对《青春之歌》的评论文章,他的公正、客观的评论,旗帜鲜明的支持,终于使《青春之歌》得到广泛的流传。

1981年3月,茅盾在临终之前,仍然关心文学事业,他写信给中国作协,愿意把一生积蓄的稿费捐献出来,希望建立一个长篇小说奖励基金。作协接受他的建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茅盾文学奖,从1982年开始评选,从此,茅盾文学奖,成为全国文学的最高奖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