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百征文党员篇·二】大国工匠

 小苏打123 2021-09-16

——记2020年全国劳模、西南铝锻造厂模压制造部高级技师刘永刚

文/ 肖光鸿

从一名模压新手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的他,被称为工人“院士”。但当兵出身的刘永刚说,他只是普通的一个“兵”。他现在的“战场”是机台。

经刘永刚锻造的产品,很多用在“上天”、“下地”、“入海”的国家重大工程上。说到这些,刘永刚总是特别骄傲和自豪。

36年来,刘永刚坚守机台,埋头苦干,在西南铝锻造厂已然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从一名模压新手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大家称他为工人“院士”。但当兵出身的刘永刚说,他只是普通一兵,现在的“战场”是机台。

普通“士兵”

1984年,在前线经过战火洗礼的刘永刚转业了。他被分配到西南铝锻造厂,成为一名模锻工人。于是,空气里浓郁的油味代替了战场上的硝烟,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代替了战场上的枪炮声。

刚入职那阵子,师傅们在3万吨模锻水压机下工作的场景让刘永刚望而却步:20多米高的水压机下,周围温度高达400多摄氏度,师傅们全靠人力将近1吨重的锻件翻面,常常是七八个人一起忙活,有的拿撬杠,有的拿钳子,一瞬间就汗流浃背,脸上布满了油污。军人的特质,让刘永刚养成了不服输的精神。不管什么重活苦活,他总是冲锋在前。他下决心要把这里当成今后的“战场”,打好每一次“突击战”。他说:“部队学的武器装备知识在这里虽然用处不大,但是在军队里学到的纪律严明、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让我受益终身。”

刚开始,刘永刚主要负责用撬棍翻动七八十公斤重的锻件,有时要连续工作上六七个小时。一天下来,手抖得不行,吃饭时筷子都拿不动。“年轻的时候,我虽然比较瘦,但是很多工友干活比不过我。别人在高温料旁只能待半个小时,我就可以干1个多小时。”说起工作,刘永刚总是滔滔不绝。凭着肯干、肯学、肯吃苦的精神,没过几年他就当上了模压操作手。

模压操作工不是只靠吃苦就能胜任的。因为每一次操作失误,都意味着工厂要遭受巨大的损失。这份工作更需要操作手和模压机做到“人机合一”,需要操作手拥有较快的成长速度。

平时,刘永刚总会提前1个小时到岗,根据订单需求弄明白技术要点。每次锻造成功后,他都会仔细分析这次工艺过程中所碰到的难点问题。凭着日复一日的学习探索,刘永刚很快练就了一身绝技:废品率几乎为零。这在行业中堪称奇迹。

如今,他依然是早上6点钟就起床,第一个到车间,最后一个离开。“毫不夸张地说,曾经有20多年的时间里,我从来没有休过节假日。”刘永刚说。

之所以不敢懈怠,源于很早以前他和师傅的一次工作。有一次,刘永刚和师傅们一起翻料,时间一长,手上的动作便不由得慢了半拍。老师傅沈正树忍不住开了口:“小刘,你知道这些东西是拿来做什么的吗?”“听说这些都是要上天入海的。”刘永刚答道。

“没错,这些都是要装到飞机大炮上的。”沈正树说,“如果我们打马虎眼,产品质量不过关,你说会怎么样呢?”一番话让刘永刚如凉水浇头。从此,他暗自要求自己“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工匠情怀

“只有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精益求精,锻造技术才会有长足的进步。”“炉前的操作必须精准,不能有丝毫之差,快三秒慢三秒,都会使所制器具成为废品。”这些是刘永刚常挂在嘴边的话。

也正因为这样,如今的他面对操作台上涉及气压、水压、阀门、平衡等70多个按钮,能做到闭着眼就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也因此练就了在锻压直径长达几米的毛坯件时,能将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的绝技。

2016年,锻造厂某重点产品订单激增。依靠以往的工艺既无法保证产品合格率,也无法按照规定时间交货。刘永刚和他所在的班组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了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经过1年时间,他们进行了二三十次实验,终于攻克了该产品成品率低、耗时长的难点。他们将加工工序由4道4火优化为2道1火,将材料利用率提高了5%,加热能源消耗降低了58.9%。仅这1项,每年就可以为工厂节约上百万元的资金。

刘永刚还独创过一种“卡环操作法”来优化反挤压管生产工艺。这种工艺降低了操作难度,解决了产品偏心、粘上模和润滑等诸多难题,成功地将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5%以上。但随着客户要求的提高,产品品种规格增多,“卡环操作法”在某些复杂产品上已经不适用了。刘永刚没有止步。他敢于思考、敢于尝试,通过反复探索和实验又创新出了一种新的操作方法。通过这种新的操作方式,生产出的管材壁厚均匀,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2016年,西南铝成功轧制出重型运载火箭用10米级整体铝合金环件。这是刘永刚同研制团队在9米级的基础上锻造成功的,被称作“世界第一环”。

那一段时间,刘永刚带领着团队与专业技术人员起早贪黑、连班作业。他们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有时为了攻克1个技术难题通宵不合眼。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刘永刚不仅锻造出刷新世界纪录的“世界第一环”,而且先后参与完成了C919大飞机新材料、“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工程、鲲鹏运-20铝合金锻件材料等生产试制任务。而他也因此荣誉加身:全国技术能手、重庆市第三届劳动模范、第十三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2016年度十大“巴渝工匠”。

“我的岗位虽然平凡,但是干的活责任重大。我唯有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才能以技能报国。”这是刘永刚深植于心的工匠情怀。

师者传承

2020年,刘永刚已经57岁了。锻压工人属于特殊工种,国家规定55岁就可以退休。但刘永刚选择留下了。因为他还有心愿没有实现。“目前的设备还不能完全实现智能化、信息化,有一些环节还是需要人力去完成的。这份工作比较辛苦,我还得静下心来培养新人。”他说。

刘永刚早在1990年就开始带徒,至今已经有20多个徒弟,其中4人已成长为6000吨水压机、1万吨水压机和3万吨水压机的主操作手了。但他觉得还不够,他想再多培养一些,让企业有更多的人才储备,让国家有更多的技能大师。他说:“无论一个人的技术多么高超,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去教会更多的人,技术才能真正地传承下去。”2013年,由刘永刚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西南铝锻造厂成立。工作室整合、汇聚了锻造厂生产技能和工艺技术方面的高技能技术人才,在技能培训、带徒传技、质量提升、技术创新、项目研制等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和潜能。刘永刚终于可以在这里大展身手了。

2015年以来,工作室共同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公司级科研项目4项。“目前工作室已培养出3名高级技师、5名技师。我心里也有了底。”说到这些,刘永刚倍感欣慰。

徒弟们对这位名师赞不绝口。因为刘永刚愿意把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徒弟们深夜值班时操作遇到困难求助刘永刚时,他丝毫没有怨言。

虽然在工作上屡获荣誉,但生活中的刘永刚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早年他和妻子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照顾,父子不太亲近。对于长辈,他也心存愧疚。“前几年,父亲得了直肠癌,在新桥医院开刀,我也没能好好地去陪伴他。”说起这些,刘永刚依然有着深深的遗憾。

36年四季轮换,刘永刚从操作台出发,一步一步的踏实足迹,从普通员工到大国工匠、国家级技能大师,进而成长为全国劳模。他用实干践行着理想初心,用成绩诠释了责任和担当。

报送单位:中铝高端制造西南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