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乡村-95|泉州市晋江深沪镇科任村

 忆茶阳风物 2021-09-16

泉州市晋江深沪镇科任村

浪卷云藏震天响
乌石暗夜何见光
但燃生命如炬火
无灯照起一方亮
今日,我们邀您走进科任村
一同回顾革命斗士们用鲜血凝成的故事

图片

     科任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深沪镇政府驻地西4公里,南界金井镇,东临深沪湾。公路连接金井至深沪公路。古时原名乌浔,又名浔江。“乌浔”的“浔”字,代表的是“水边”的意思,另外一个“乌”字,因为科任的海边有很多礁石,这些礁石浸泡在海水里,变成黑色,所以当时这里名为“乌浔”。相传明代有一登科进士官员回乡祭祖,为显耀祖宗和村落,便将村名改为科任。


图片

 01

科任事件旧址

图片

     科任事件旧址林萱旧宅位于晋江市深沪镇科任村林厝。

     1945年,由于形势发生新的变化,5月21日,中共福建省委根据华中局指示,在长乐县南阳村召开会议,决定立即撤离隐蔽在国民革命军中的海上抗日武装队伍,派中共闽中工委委员粘文华前往湄洲岛部署撤离事宜,并派闽南特委副书记蔡文焕率一个基干班赶往惠安接应。

     蔡文焕一行于5月21日下午从南阳出发,步行到长乐牛头湾。蔡文焕临时决定改乘木船驶向湄洲岛,但由于行动迟缓,错过时机,由200多人组成的海上抗日武装队伍于6月上旬被国民党军解体,莆田、惠安沿海港口被国民党严密封锁。在与海上游击队联系不上,又遭国民党军海上巡逻船袭击的情况下,蔡文焕一行12人把船驶往晋江科任村。6月9日,人员登陆后住进林萱家里隐蔽。

     6月12日被国民党军发觉受包围。蔡文焕等10人被捕、2人逃脱,随带武器和党内文件被搜走,其中有泉州中心县委报特委的部分干部名单。蔡文焕等8人遭国民党军杀害。由于蔡文焕擅自改变行军路线和地点,未能完成省委交给的任务,导致“科任事件”的发生,使泉州党组织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教训是极其深刻。


02

红色英雄:蔡文焕

图片

    蔡文焕(1910~1947)号炳斋,化名郑五,笔名起庸、微尘等,莆田县梧塘镇人。

    1930年在省立二高读书时参加革命,后在家乡省立小学任校长,负责地下交通站工作。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互济会莆田临时县总主任、莆田中心县部主任。其间,为支持重建莆田红军游击队,集巨款上交党组织购买武器。

     1934年6月,莆田党、团组织被破坏后,赴上海正风文学院就学,参加沈钧儒等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总会工作,兼任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农村》杂志编辑。

     1937年底,应调回莆,先后任莆田县委委员、莆田中心县委委员,主要负责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7月闽南(中)特委成立后,历任特委委员、副书记,先后在莆田、长乐、仙游、永泰等地开辟新区和领导抗日反顽武装斗争。

     1945年6月,奉省委之命率小分队从长乐赴湄洲通知闽中海上游击队扬回仙惠游击区,由于航程延误,“东吴事变”已经发生,不得已顺风南下在晋江科任登陆隐蔽,不幸被当地自卫队围捕,并押至1947年被害。


END

文字、图片 | 来源网络

文字整理 | 张逸凡

编辑排版 | 郭晶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