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经济万年史】187 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9-16

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

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是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扩张和中国人盼望自强求富的必然产物。但是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机器工业是由外国人经办的。

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投资重点是航运业和船舶修造业,到60年代,先后在广州、香港、上海等处设立船厂47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862年设在上海的祥生船厂,1863年设在黄埔的黄埔船坞公司,1864年在上海成立的耶松船厂;60年代至80年代,投资重点于加工业,如设立缫丝厂、制革厂、制糖厂、轧花厂、打包厂等;80年代以后,投资于火柴、肥皂、玻璃、造纸、制药、建筑材料,以及自来水公司和光电公司等。

中国人自己经营的机器工业是以清政府的名义经营的。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郭嵩焘、左宗棠、刘铭传以及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地方督抚实力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引进西方的机器,兴办军事工业,发展民用工业,自强求富;他们不仅著书立说,而且兴办实业,兴起洋务运动。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安庆内军械所,1863年他派容闳赴美购买机器,1865年运回上海装备江南制造总局,从此揭开了中国办机器工业的序幕。从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到1890年张之洞创办湖北枪炮厂为止,洋务派兴起的自强创办了约19个军火厂,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等。

江南制造局。1865年,两江总督李鸿章在上海虹口买下了美商旗记铁工厂,并将1862年在上海设立的上海制炮局和1863年在苏州设立的苏州炮局并入,加上容闳从美国买回来的机器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1867年,为了扩充生产,李鸿章将该局迁往城南高昌庙,购地70余亩;总局下分设机器厂、汽炉厂、轮船厂、熟铁厂等,到1893年又增设黑火药厂、钢厂、炮厂、炮弹厂、栗色火药厂和无烟火药厂。制造枪炮、水雷、弹药、火药、钢铁机器和修造轮船等。江南制造局在创建的过程中,注重学习国外先进技术。1868年,在局内设立翻译馆,聘请了一些" 通晓中国语言文字" 的洋员,如英国的傅兰雅、伟烈亚力,美国的林乐知和徐寿、华蘅等共同译述西方科技书籍。十年中译成西洋书近百种,比较有名的如《汽机发轫》、《汽机问答》、《运轨约指》、《泰西采煤图说》等。江南制造局创办经费约54.3万两,1867年后常年经费约30-60 万两,均从清政府调拨。

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福州船政局创办时共用47万两,常年经费自1866年起每月由闽海关拨银5 万两,从1873年起每月由茶税项下增拨2 万两。厂内设有转锯厂、大机器厂、水缸厂、木模厂、铸铁厂、钟表厂、铜厂、储材厂、拉铁厂、锤铁厂、铁胁厂等及船坞一座。18696 月,船政局制造的第一艘轮船" 万年清号" 下水,这是一只用法国旧引擎作主机而装配起来的木质暗轮,载重350 吨,其速率据称顺风90里/时,逆风逆水时70里/时。船政局设有船政学堂,设航海建筑和航海理论两班,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人才。

天津机器局。1867年由崇厚奉旨在天津创办。创办经费21.333万两,常年经费约20-50 万两。1870年李鸿章接办后,将其整顿扩充,建立东西两局,增添设备,建立了一个小型炼钢厂,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

此外,还有1865年李鸿章将苏州开办的机器兵工厂搬至南京成立的金陵制造局;1869年左宗棠在西安创办的西安机器局并于1872年搬迁兰州成立的兰州机器局;1869年由英桂创办的福州机器局;1872年由岑毓英创办的云南机器局;1874年瑞鳞创办的广州机器局;丁宝桢1875年创办的山东机器局和1877年创办的四川机器局;1881年吴大澂创办的吉林机器局;1883年奕  在北京创办神机营机器局;1883年刘秉璋在杭州创办浙江机器局;1885年刘铭传在台北创办台湾机器局;以及张之洞1892年创办的湖北枪炮厂等。

" 清政府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从中央到省,一共设立了大小十九个军事工厂,雇佣工人约一万到一万三千人,花费了4500万两左右的国库经费。" 军事工业的生产需要原材料和燃料," 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 因此,燃料工业、采掘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成为配套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维持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还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自强与求富是分不开的。

此外,外国在华近代工业的优越性,其丰厚的利润也刺激了国内资金流动的方向。在求富的主张下,70年代后兴起了创办民用工业的过程,在采矿、炼铁、纺织、轮船、电讯、铁路等部门建立了数十家民用企业。1894年以前,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共建有工矿企业15家,交通运输企业7 家,两项合计22家。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轮船招商局、基隆煤矿、开平煤矿、漠河金矿、汉阳铁厂、兰州织呢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局等。

轮船招商局。1872年开办,是洋务派最早举办的一个民用企业,由海运委员朱其昂、徐润等具体总办。招商局1872年只有3 艘轮船,1876年又购轮船9 艘,1877年以222 万两的价钱收买了美商旗冒洋行的轮船18艘,使轮船招商局总船数达30艘,占在华轮船总吨位的36.7%。招商局曾先后派遣轮船驶往日本、吕宋、新加坡等地贸易,由于外国轮船的竞争,不久即告停顿。

开平煤矿。1876年唐廷枢筹建,1878年正式开办。开办开平煤矿主要是解决1867年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和1872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煤的需要。由于煤藏量丰富,煤的质量好,1881年开始出煤,1882年已日产煤500-600 吨,1894年为1500吨。开平煤矿所产煤除供给天津机器局和轮船招商局使用以外,还大量在市场上销售,利润在20%左右。

漠河金矿。漠河金矿在同治初年就被发现,有"金穴" 之称。1887年李鸿章以" 筹边兴利" 奏准开办,1888年成立漠河矿务局。1891年李鸿章向朝廷奏报漠河金矿的开办:" 光绪十三年春间,李金镛带同员司由墨尔根入山勘道,度地兴工,缔造经营,时历二载,规模始具。开厂后,招回流民数千,……三年以来,先后出金砂六万二千余两,除陆续归还借款,分给股商官利外,所有勇夫、饷械、粮运及各局经费,均由该厂筹给,不费公家之款。并提存余利,解充黑龙江军饷,以伸报效,实属办理得法,成效昭彰。"

汉阳铁厂。该厂前身为广州炼铁厂,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清政府令他筑修芦汉铁路,他认为"铁路修造应尽量用中国材料与中国资本,故须大规模开采矿山,并建立炼铁厂。" 张之洞把广州炼铁厂移到湖北于1893年建成汉阳铁厂;在建厂的同时又勘察煤、铁矿,发现大冶铁矿蕴藏极为丰富,大都露在表面,开采非常容易,开始修建运矿铁路。汉阳铁厂一切机器厂房、工料均从德、英、比订购。汉阳铁厂规模庞大,有熟铁厂、铁货厂、马丁厂、贝色麻厂、拉钢厂等大的分厂,还有修理、翻砂、锅炉、打铜、打铁、木模、钩丁等小分厂,并有炼铁炉2 座,炼钢炉4 座。汉阳铁厂最大的问题是厂址设在地势低洼的汉阳大别山下,既不靠近原料产地,也不接近燃料地,原料和燃料的运费增加,从而使产品成本增加。盛宣怀曾提出:"大冶江边煤铁锰矿与白石均在一处,天生美利,如在江边设厂,百世之功。惜在大别山下,转运费力,屡谏不从。" 张之洞以" 与省城对岸,可以时常亲往督察。" 为由,把厂址选择在汉阳。

上海机器织布局。1878年由彭汝琮兴办,1890年正式开车生产。该企业设在杨树浦临江,占地300 余亩。织布局机器包括轧花、纺纱、织布各机全套,依照纺机3.5 万锭,布机530 台配置的。李鸿章曾给上海机器织布局奏请了减税和10年专利权。" 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在这种优厚条件下,织布局到1892年," 每日夜能出布六百匹,销路颇畅,利润优厚,仅股红即达25".1893年计划向国外增购新式细纱机,扩充纺纱车间的生产能力。不料十月间,清花间不慎起火,织布局全厂被焚毁。189311月,李鸿章令盛宣怀等负责恢复织布局,改为华盛纺织总厂。与此同时,张之洞1893年也在武昌建立湖北织布官局并部分投入生产。据18933 月间的一项记载称:" 织布官局当时有纱锭三万枚,布机一千张,每日出纱达一百担。"

天津电报总局。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认识到电讯事业的重要性,且投资少,获利快。1880年经李鸿章奏准在天津设电报总局,派盛宣怀为总办。

津沪线是中国正式开办的第一条陆路电线,18814 月从上海出发,循运河,越长江,经镇江而于11月间抵达天津,12月开始使用,全线3000余里。

继津沪线之后,1883年开始架设苏浙闽粤电线,第二年夏天完成;1884年全线长达1600里左右的长江线建成;1888年九江庾岭线、1890年陕西甘肃线,以及1890年汉口襄阳线和沙市湘潭线分别建成。"五年以来,创设沿江沿海各省电线,绵亘一万数千里,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悉由商集。"

综合上述若干经济部门若干典型企业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看,官督商办企业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中国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产生、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虽然官督商办企业大都采用官商融资、政府拨款的办法,但是企业吸收私人资本、以商品生产为目的、追求利润,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期发展;西方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这些企业而引入,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官督商办积累了近代企业管理的经验、技术,培养了人材等,这些也为纯商办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官督商办毕竟还不是自由资本主义,官办企业或官督商办企业必然使企业官僚主义化、衙门化,因而不可能不赔钱。当时的有识之士,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例如容闳在给曾国藩办第一家工厂安庆军械所时,一开始就主张:" 官厂只备工作母机,造就各种机械,由民间办厂生产。顺天府尹胡燏芬也曾指出官办之大弊病,说有此之弊,办一百年也办不好,因而主张开放民营,甚至主张军工业也要民营,认为那样才能造出最好的枪炮。"

中国纯民办的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始见于1872年,1872-1894年,一共办了100 多家企业,大多投资少、规模小、设备简陋、生产效率低和资金周转困难;同时在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官商督办企业的竞争中处境艰难。

机器缫丝业是中国民办资本近代工业最早的行业。1872年广东南海华侨商人陈启源于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 法国式之器械制丝"1881年广州附近已有机器缫丝厂10家,到90年代初大厂已雇工数百人,广州成为民办资本机器缫丝业中心;1881年,上海建" 公和永" 为名的第一家机器缫丝厂,1884-1895年间又相继建立了五家机器缫丝厂,每厂有缫丝车200 300 部,雇佣500 1000工人不等。

棉纺织业。上海机器织布局最初民办资本集资,后为官商合办。直到1894年朱鸿度在上海开办民办裕源纱厂,一切机器设备均通过上海瑞生洋行购自英国,纱锭2.5 万枚。

机器轧花业。1886年在宁波成立" 通久源" 的第一家机器轧花厂。厂内有40台日本制造的踏板轧花机,1887年改建了厂房,安装了12台用蒸汽机发动的轧花机。1891年上海建立的棉利公司和上海源记公司,以及1893年建立的礼永和轧花厂也具有一定规模。

面粉业。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1883年上海建立裕泰恒火轮面局;1887年建立福州机器面粉厂;1891年在北京东便门外成立北京机器磨坊。1888年祝大椿建源昌碾米厂。

火柴业。1887年至1890年间,先后兴办厦门自来火柴厂、上海庆昌水柴厂、浙江火柴厂、重庆森昌泰火柴厂、上海燮昌火柴公司等。

造纸业。1881年美国商人在上海建华章纸厂,获利极厚,引起中国资本家重视。1882年广州开始建立用机器造纸的工厂;1889年广州商人钟锡良创办广州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1891年上海创办伦模纸厂。

印刷业。中国商人见英商在上海创办的点石斋石印局获利优厚,便模仿建立各种印刷局。其中以1882年徐润在上海创办的同文书局规模较大。

采矿业。1880年前后创办的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安徽池州煤矿和贵池煤矿、湖北荆门煤矿、山东峄县煤矿、广西富川与贺县煤矿、直隶临城煤矿等均在土法开采的基础上开始使用部分机器。民办资本还投资其它金属矿,1883年,李宗岱创办山东平度招远金矿。

船舶修造业和机器制造业。适应外国来华轮船装备和修理的需要,民族资本在上海、广州、汉口开始经营船舶修造厂。上海的均昌船厂规模较大,修造了9只小汽船。60年代民办企业已使用车床、70年代初开始使用蒸汽动力设备。

此外,在机器榨油、豆饼制造,以及制茶、制糖、制冰、制药、制玻璃、碾米等行业中都有规模较小的企业。在公用事业方面民办投资也不少,1890年华侨黄秉常在广州创办电灯公司,1891年供电灯700 盏,这是中国第一个用电照明的城市。

民办资本主义企业虽然从性质上讲具有自由资本主义的属性,较好地利用了当时火柴、缫丝、面粉、煤炭等市场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其资本少、规模小、数量集中、竞争能力不强,因而发展是有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