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的宿命与狭义相对论

 少加点班 2021-09-16
小时候,看卫星直播新闻,就一直好奇一个现象,每当驻外记者跟本地记者对话时,双方就要对着镜头尬等几秒才能听到对方,然后回应。
这不是“直播”么?为何双方交流总会产生无法消除的延迟?当然,初中物理常识解释了我的困惑,因为光传播也需要时间,卫星传播极大延长了距离,因此延迟变得“肉眼可见”。
问题来了,双边记者明知会有这种延迟,他们就不能做点什么消除延迟的尴尬么?答案是不能。

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我们从“实时直播”看到的根本不是“实时”,我们看到的是几秒前的记者播报的几秒前的世界。有什么技术手段能让我们“消除延迟”,看到真正意义的“实时”么?
答案是,不能。
因为光速的限制。
这就是物理学的光锥现象。浪漫的说法叫:光锥之内是命运。

举个例子,就在“这一刻”太阳瞬间熄灭了。我们地球是否在“同一时刻”跟着玩完?并不会。
在这8分钟内(地球与太阳相距8分钟光年),人们该加班的加班,该逼着孩子做功课的做功课,该忧虑下个月房贷的接着忧虑……在这8分钟内,岁月静好,一切如常。
只有8分钟后,地球才瞬间意识到出大事了,我们那会可能还在跟同事勾心斗角,甚至还来不及跟最爱的人说声我爱……就被冻结了。

咱把思绪回到现实。
这就是狭义相对论揭示的残忍真相。
我们永远只能跟外界的“过去”打交道!
我们看到的星空,是跨度几亿年到几年之前的不同星星的残影,当你在欣赏它们的美丽之时,有些星星已经死亡万年;
我们看到的太阳8分钟之前的太阳,看到的月亮是1.3毫秒前的月亮;
躺在你身边的爱人,无论他离你多近,那也是零点几纳秒前的他……

换句话来说,任何人永远只能跟世界的过去打交道
与你共享“此时此刻”的人压根不存在,我们只能与自己“活在当下”,从生到死,顾影自怜才是人类的终极宿命。
狭义相对论的暗喻是——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
 
以上,或许是正儿八经的胡说八道。
但这正是孤独的魔力,它的迷之魅力能驱使一个人,跨越最惊人的想象力去寻找解释——这恰恰是创造力的源泉——借助独处,摆脱庸常思维,这是通向灵感的捷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