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频丨大众ID.4 X和ID.6 X值得买吗?

 百车全说 2021-09-16

百车全说

别人研究车,而我研究你!


前几天由于拍摄视频的需要,我从上汽大众4s店借了一台ID.4 X和一台ID.6 X用来试驾。早在今年1月份我们节目就聊过ID.4 X和ID.4 CROZZ,没想到大众电动车的更新速度这么快。不到半年,又上了一款新车ID.6 X和ID.6 CROZZ。我们当然也可以理解为,ID.4放大了一圈,成了6、7座版本。而这次成都车展,我又看到了ID.3,这车有点儿像电动版的高尔夫。我对ID.3其实挺感兴趣,因为家里那台威马EX5,媳妇总是不愿意开,一是嫌大,二是女生都看颜值,不符合她的审美。当年准备给媳妇买车的时候,高尔夫她就很喜欢。可惜因为加价我错过了。

目前ID.3能看到的消息是,后置后驱电机,170马力,310牛米,47.3kWh电池包,理论续航430km。比较中规中矩,对于我这种已经是400km续航的车主来说,换车的动力还是有些不足。但是这台ID.3的价格应该也跟高尔夫差不多,15-20万左右可以落地。我曾经也考虑过极氪001,给媳妇看过照片,她直接否决了,没别的,还是审美问题。我吹了一通极氪001的配置和性能,媳妇就回了一句,你要买就买,别问我意见,反正我不喜欢。所以,甭管网友怎么喷大众,我起码敢说一句,你拿N款车,给家庭成员投票,大多数不懂车的女性家庭成员,绝对会投大众。

我这次试了ID.4 X和ID.6 X之后,也仔细思考了一下,如果是我,会不会买这两款车?我思来想去,一定要让我二选一的话,我可能会考虑ID.6 X。因为市面上可以替代ID.4 X的车型很多,但是可以替代ID.6 X的车型很少。ID.6 X售价23.9888-33.5888万,定位纯电六/七座SUV非常讨巧。因为基本上同级找不到其他替代产品。七座纯电SUV看一圈下来,也就是比亚迪唐EV属于同级竞品,但是喜欢比亚迪的客户,跟喜欢大众的客户我觉得原本就是两个群体,不冲突。而六座ID.6 X只有顶配双电机四驱版才有,售价33.5888万,怎么看这台车的竞品都是理想ONE,拉开配置表一看,ID.6 X也的确是盯着理想ONE死磕,一向舍不得给配置的大众品牌,竟然也堆到了几乎满配。但一个是纯电,一个是可以加油的增程式,这也是两个不同的客户群体,相互替代的可能性也不大。

为什么我说ID.4 X市面上可以替代它的车型很多呢,首先他的定价19.9888-27.2888万。这个价格区间,新造车势力小鹏家里的车全都可以选,从G3到P7,再到今晚上市的新款P5,都没有问题。广汽传祺的埃安V定价更低,优惠更大,续航也更长。比亚迪秦、宋、汉都在这个价格区间。威马全系也都可以选。还有最近的网红车型极狐阿尔法T,甚至奥迪Q2L e-torn都能买到了。有人可能要问,你怎么把轿车和SUV放在一起对比。实际上,很多家庭把电动车作为补充的代步工具,家里如果有一台燃油轿车,就会买台电动SUV。如果有一台燃油SUV,就会买一台电动轿车。所以本质上,ID.4 X面对20-28万的客户群体,大家能否用人民币投票给它,不一定完全取决于他的产品力。

ID.4 X上市半年多了,厂家不太满意经销商的实际销量。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开展0元租3天的活动,也就是客户去4s店办理手续,把车开走用3天,先支付99元租车费用。然后上上汽大众APP写使用心得,平台再把99元费用退还。这就有点像大众点评的霸王餐,吃完嘴一抹就走了,你哪好意思写人家坏话。而往往车主写的文章,比较有烟火气,看起来朴实无华,不像专业编辑的语气,更加容易让其他车主信服。

我和一线销售聊天,咨询他们ID.4 X和ID.6 X的情况,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的地方说卖的还不错,有的地方说卖的不行。有的地方说ID.6 X受欢迎,有的地方说ID.4 X更好卖。仔细研究之后,我发现这款两款车的销量,与当地经济水平有一定关系。比如某个三、四线小城市,我问他们销售卖的怎样?他说卖的不行,我问4不行,还是6不行,他说都不行。原因很简单,当地人觉得20多万买台电动车没什么面子。有这预算,凯迪拉克,沃尔沃都能买到了,为什么要买电动车?而且三、四线城市公用充电桩布局太少,很多小区物业又不让装私人充电桩,最后4S店被逼的没办法,直接拿帕萨特和途观PHEV版的随车充送给客户。这个随车充进货成本1700,对外卖价2000多。客户也没办法只好拿回去,在电动自行车充电棚拖个接线板,来给电动车充电,一般得要17-18个小时才能充满。面对这么多问题,还能坚定不移的买电动车的客户,大多数也都是一些时髦的年轻人,人家更粉特斯拉、蔚来之类的品牌,很少会看到大众4s店去看电动车。

而在一些经济发展不错的城市的,ID系列卖的就还不错,我曾经去无锡出差的时候,当地一位上汽大众销售就告诉我,无锡的ID.4 X就卖的很好,现如今ID.6 X上市销量也还行。奇怪的是,在北上广这类一线城市,ID系列销量又不太行。我思来想去,觉得这款车切中的人群,必须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对电动车比较感兴趣,但是不相信新造车势力,只认可传统品牌,特别是大众这样的大品牌。二是当地的房价和车位相对便宜,周边的充电条件比较好。所以,无锡和常州这类城市,就特别典型。老百姓有房有车位,手头也宽松,对电动车有兴趣,但是对新造车势力不太信任。这时候,有款大众的纯电动SUV,颜值还行,续航还行,配置也还行,就果断出手了。而北上广这类城市,两极分化严重,普通家庭为了绿牌买电动,没有车位可以充电,只能到处找充电桩,买车预算也有限,不会考虑大众ID.4 X这类性价比并不算高的车型。北上广有房有车位,预算有充足的客户,就直奔特斯拉和蔚来看了,玩的就是新鲜感和科技感。

有人可能要说,特斯拉和蔚来能有什么科技感?L2级自动驾驶辅助,大众ID系列也有,车机屏幕也够大,看着也还行。的确看着还行,但是用起来真的不行。太卡了,卡到让我想哭。这台车机可能唯一值得让人吹一波的,就是无线Carplay。最近准备换这车的朋友,正好也给了自己一个换iPhone13的理由。我一直没搞懂为什么大众连个车机系统都做不好?我看有文章分析,ID.4 X车机是ICAS3,内置三套操作系统:QNX+Linux+Android。QNX=软件集群/汽车功能/诊断/... Linux=导航(ABT导航显示及操作)/演示(AR HUD的输出)/在线服务(仅在导航上所需的在线)/...Android=中国区软件商店及其他车载APP(APP以虚拟机形式运行)及其在线和HMI交互。但据我所知,很多车机都是内置两套以上系统,这不是根本问题,硬件只要能跟上,系统再用心优化就不应该出现这种问题。这还是属于传统车企转型过程中的痛点,因为原来的传统燃油车,并没有重视车机系统这一块。大众如日中天的时候,没人因为车机不给力,最后放弃不买的吧?现如今,在电动车领域,真的有很多人,就因为车机不给力,直接放弃的。

反倒是网络上被网友一通调侃的ID.4和ID.6后轮鼓刹的问题,一线销售反映,几乎来看车的客户几乎没有人提过。后来我想了一下,能来店里咨询这款车的,肯定已经研究过这车了,不能接受鼓刹的干脆就不来店里了。这就跟丰田的中控屏像个大彩电一样,网上也是一通吐槽,但是4s店销售说,基本没有客户提出异议。这个鼓刹现在也是个迷,大众现在是铁了心在MEB纯电平台上普及后轮鼓刹。很多媒体报道,这就是简配。可是不是针对中国市场才用鼓刹,全球都一样?后来又有大众的工程师站出来说,这个鼓刹是大陆集团与大众集团共同研发的“全新电控鼓刹”,采用了最新的材料和涂层,既保留了传统鼓刹制动力大抗腐蚀性强的优点,又消除了传统鼓刹的热衰减和反应慢(电子信号控制)的缺点。大家还是不信,于是各大平台又来了一拨测试,发现连续20次100-0刹停实验无明显热衰减,最好刹停成绩34.7米。这才平息了不少关于鼓刹的负面评论。其实,大众得要吃一堑长一智,这种问题要放在新造车势力里,肯定不是问题。人家车还没造出来,先整几十页PPT,关于“全新电控鼓刹”,他能吹到让你碟刹车主选配鼓刹,你信不信?所以在电动车忽悠领域,后浪推前浪。大众一直玩简配被人骂,现如今,弄个电控鼓刹模块比普通碟刹成本要更高,结果还被骂。搞得隔壁奥迪也很慌,因为不久的将来奥迪Q4 etron也会使用同款电控鼓刹。

前面说到ID.4 X和ID.6 X销量没有达到厂家的预期,那具体销量怎样呢?ID.4 X今年3月份开始交付,3月份销量数据625台,之后逐月提高,4月922台,5月847台,6月1100台,7月2651台。看起来还可以,起码月月都在增长,是不是?实际上,这个数据的背后,经销商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因为至今为止,ID系列都必须在线上APP下单,理论上都是原价销售,经销商没有让价的权限。其实经销商很想打折卖,但是厂家有巡查,抓住处罚很严重。大众想把ID系列,弄成类似特斯拉这种直营销售模式,定价权由厂家主导,4s店只是用来服务客户的。所以从5月份开始,经销商就被分配了任务,上汽大众是分星级经销商的,如果想冲5星级经销商,就得每个月卖2台。想冲6星级和7星级经销商,就得每个月卖3台以上。这里的2-3台包含ID4和ID6两款车。有人说一个月卖2-3台不是很简单吗?这得分城市,有的城市非常困难。我调查的某个三线城市,由于集团下死命令,必须完成3台以上,结果当月只卖了1台。没办法,销售总监和总经理,一人提了一台。这是真事,我当时听到也是笑了半天。

后来厂家也觉得这个政策很多地方完不成,有些太苛刻了。就改成了每个月必须从厂家进货3台以上,就算完成。这样就简单了,几乎没有完不成的。但是进货到了仓库里,还是卖不出去怎么办?后来上汽大众就又出了一个方案,在库21天以上,就可以不走线上系统销售。这里解释一下,什么叫不走线上系统销售。理论上,订购ID系列,客户应该在手机上下单,支付2000元定金(后来改为支付5000元),后续的金融贷款,二手车置换合同也都在网络上签订。甚至你去到店里刷卡,都是厂家发给4s店的专用Pose机,钱款直接进厂家账户,然后发票再由厂家寄给4s店。这就叫走线上销售。但是,21天之后,这些库存车就可以不走线上销售了。店里可以直接签订合同,客户可以直接在4s店刷卡开票。理论上讲,今后这批车,是有一定操作空间的。并且,最近政策也是越来越松动。刚刚听说,21天库存的要求,又被改成了7天库存,就可以不走线上销售。看来,上汽大众的压力真的很大,而且政策总是在变,说明经验还是不足,好在顺应市场的动作还算挺快。这方面上汽真的是吊打一汽。所以,你如果要问我买上汽的ID系列,还是买一汽的ID系列,我肯定毫不犹豫的推荐你买上汽。

说实话,虽然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决心已定,但是走近看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就像看一个小孩子在学走路。就连以往他们引以为傲的渠道优势,现在反而成了一种负担。举个例子,明明订车提车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现在需要客户在手机上下单,然后厂家的人再加客户的微信,然后推送产品信息给他。厂家的人再与4s店销售同步与客户的沟通进度,等于说厂家的客服服务线上,4s店的销售服务线下。在我看来,厂家就是想在传统经销商内部,再打造一个直营体系。可是这个直营体系,又需要依附于代理商的服务,所以理论上只能是线上直营,线下代理,这本身就是个矛盾体。我不知道有没有听友买过ID系列,大家的体验如何,可以在评论区聊聊。

在ID.4 X和ID.6 X两台车上,我的确也看到了一些创新的地方。比如前后四扇车窗,但是只有两个控制键,想操作后排车窗,就得再按一些切换键,才可以使用。再比如天窗遮阳帘的打开和关闭,按键是前后滑动操作,的确是全新体验。再比如,他的换挡机构也是全新的设计,而且B档制动力回收力度并没有明显的拖拽感。这些都算是不错的体验。可是,就一个体验巨差的车机坏了所有的心情。按照大平台的实测,ID系列的续航里程,市区打84折,高速打72折,还算可以。ID.4 X NEDC 555km,ID.6 X NEDC 588km续航大家折算一下,就清楚自己平时够不够用了。但唯一一个目前无法解释的问题,需要留给市场来检验,那就是大众的燃油车很保值,那他的电动车也比其他车型更保值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