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清华原创丨青龙唱丰收(随笔)

 真言贞语 2021-09-16

青龙唱丰收(随笔)

文/石清华

公元2018年9月12日午时, 我刚一走出教室,就开上自己的宝马——永久牌自行车,直奔青龙。

沿新修的水泥路,被自行车扛着,不紧不慢,胜似闲庭信步。不那么专心,大约也没什么危险,故而金色的稻浪,婆娑的黄叶,鸣唱的知了,路边的吆喝,都争先恐后地涌来,叫你应接不

“卖莲蓬啰,四块一串。刚刚从淤泥湖摘来的,纯绿色、无污染、清甜可口。”望一眼摊位上翠绿的鼓眼莲蓬,那脆,那甜,那清凉便袭上心头。

“老板,来两串、嫩一点的。”随即摸出十元钞票递上去,拿上莲蓬,登车就走。“喂,老哥,还找你钱呢。”可能在不惑之年上下的小妹妹,清脆、甜美地喊着。“哦,小妹妹不用找啦。”一边回望,一边前进。小妹妹见我无回转之意,用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着两张一元的纸币,走出摊位,边跑边喊“我不能多收你的钱。”见此,只好停下车来,当小妹妹气喘吁吁地递上钱时,看看我真诚的眼神“谢谢老哥的好意。我需要钱,但不该要的,哪怕是一分钱也不能要。”望着她跑回摊位的背影,心绪难平是可怜他人的好意么?或自以为可以摆阔么?害得小妹妹多跑了一段路,付出了没有收获的辛劳。

过了不久,孟溪镇十字路口,高高矗立的、洁白的三袁塑像背靠西南,面向东北,恍惚中,似乎可以转动,在欢迎四面来客,引导八方游人。伫立塑像前,仰望那深邃的目光,仿佛在叙说着淤泥湖的物产丰富、平和宁静,倾述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独特主张。读过几句书的人伫立其下,也许能沾一些灵气,带着几分敬意而离去。

南行一会儿,到了物兴小学。校门口是大大的红色拱门,赫然标明“丰收中国——鱼米公安”入口处。新辟的场地、操场、堤边、路旁等,凡能停车的地方,都摆满了甲壳虫似的大大小小的车,包括摩托车也不能向里面开。警察特别称职,一切都井然有序。我的车不能了,推着随人群东流时,警察看了看,瞄了眼也许浑身都响只有铃不响的永久牌自行车,车架后绑着个破旧的蛇皮袋。黑不溜秋的车主,穿一套路边贱卖的衣服,脚蹬五元一双的塑料凉鞋,本地的农民回家,放行。呵呵,穷有穷的好处。

东行两公里多路,漂亮的青龙村村部群众活动场上,周边村民的打禾场上,稻田的水沟边,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再在水沟边加上我的永久牌,倒是协调,也不伤大雅。

青龙村,依偎在湖边,名称这么霸气,既然在水边,与龙联系在一起,自然就有其理由了。龙,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之一,后成为王权的象征。若龙腾飞,吞云吐雾,横行天下。若龙潜隐,藏形屏息,静养无为。而今的青龙,可能要腾飞了吧。

继续东去一段路南向,平坦的、闪光的、六米宽的沥青路,带着形形色色的人群向前铺开去。路两边的所有入口处,都有警察把守,不得进入。

高高飘动的红色彩球,告诉来客们主会场的所在。少顷,微波荡漾的湖水,突出在湖里的小丘,低洼处衔着一片片耀眼的金色,纷纷抢入眼帘。路两旁的空地上,挤挤挨挨地摆着摊位。吃喝玩乐的,吹拉弹唱的,只要人们需要的,凡有应有、无所不有。没有商家不知道的,唯有顾客想不到的。所有摊主都笑脸相迎,考虑周到,服务热情。也许商家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群。

下午两点整,虽没有票,但仍挤在主会场入口处排队,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既然来了,就得设法进入会场。看看前后左右,他人都拿着入场券,别人前进几步,本人退后几步,连二百元一张的黑市票也买不到了。该如何进场呢如连会场都不能进,那是有点遗憾的。站在队列旁看了会儿,抓住机会,夹在一位拿群体票的人中间,混了进去。干了一辈子,不论什么事,从没混过,也不敢混,现在居然蒙混过关,也许是监管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看来,混有混的好处,座位是没有的,只好坐在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倾斜地面上。这又违背了巴尔扎克的教导看戏离舞台远一点,才热闹,千万别去舞台后看演员们化妆。哪还管这么多呢,反正比绝大部分观众都更贴近歌舞表演者们。

阔大的露天会场,人山人海,看来不多我一人。粗略估计,可能一万三千多人吧。两点十分,丰收节开幕。先后有中央七台的欧阳副主任、县长、青龙开发区总管、青龙村村长讲话。大约阐明各自的主旨,简明扼要,共用时不到三十分钟。所有官员们的讲话,假如都这么简洁、干脆,那该多好啊。

歌舞演出开始。首先是随央视七台来的八名演员亮相,主持人说明与演员的自我介绍,彼此唱和,很是活泼有趣。接着是地方歌舞、小品之类的表演,尽管有些特色,但观众的兴趣似乎不高。可能是没看懂或是缺少欣赏水平吧。不到一小时,大约有五分之三的观众退场了。我捡了张票出去,看看场外的世界,也许有另外的收获。

从西边低洼处,看那片片黄叶。农民出身的我,情感也许是永久的农民吧。知道那黄叶下,藏着颗粒饱满的稻谷。如果放眼望去是金色的稻浪,那稻谷的产量肯定不高。因为稻穗的颗粒少,秕谷多,不饱满,稻穗才会向上竖立农民见此,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的。来到黄叶边,蹲下去,摸一把黄叶下沉甸甸的稻穗,有种似曾相识的亲近感。找了一穗个头中等的细数,有一百五十三粒稻谷。站起来望一望那片纯净的黄叶,几乎没有一点杂色。估计亩产至少五百公斤以上,不禁为农民的硕果而笑在脸上喜上心头。

穿过那片黄叶地南向往东,蜿蜒的湖边,是农民兄弟姐妹们踏出的小道。荷叶、芦苇、茭白,像是给那一片一片黄叶地镶上了绿色的锦边。也许是太喧闹吧,没有看见鱼跃,也没听到鸟唱但风和着歌声,在湖面弄起阵阵涟漪,向主会场挤过来。那碧波向着偶尔从云层里钻出的太阳笑一笑,笑得有点叫人不好睁眼。湖边的船,只有渔网没了桨,但仍不忘职责轻轻地摇啊摇的。有观众跳上去,摇动幅度大增,不过没有危险,挺好玩的。若能遇见渔舟唱晚,那是何等的惬意啊。

北上挨湖的小丘上,是星罗棋布的农民住房。平房、楼房、小别墅,都干净、美观,且不说住,看上去就给人一种舒适感。正游目四顾,突然“砰”的一声巨响,吓了一跳,向前望去,原来是爆米花。儿时的最爱,现在居然还有。大约是发思古之幽情吧,去看看。但见老人、中年人、小孩,装一小碗或一小杯或一小袋米,拿了一个大大的、透明的塑料袋,来到爆米花处,排队等待。师傅将一小杯米倒进锅内,加点什么佐料,盖上盖子,将锅放在煤炉子上转动。一边转动,一边看压力表。大约两、三分钟吧,将锅套入架子中,用脚将锅另一头的栓塞一蹬,“砰”的一声,一锅爆米花就成啦。爆米花的主人提起架子边长的帆布袋,将爆米花装进自己的塑料袋。在这热热闹闹的“砰”“砰”声中,似乎创造了人间奇迹将一小杯米,制成了满满一大袋爆米花。

四点啦,赶紧回主会场。正好央视来的演员在歌唱。石头、好迪、谭晶,还有《老鼠爱大米》,各有特色,尽显风流。

“哇,快看,乌兰图雅。”座位上的观众,随着喊声站起来;周边闲游的观众,随着喊声涌起来;所有人员,随着喊声叫起来。——“乌兰图雅”。在演员通道上,身着内蒙古民族服装的乌兰图雅,在身材魁梧的保镖张开的两臂间,走向舞台。我情不自禁地站在通道边,看那红色的连衣短裙,镶上黄色的金边,耀眼夺目。脚蹬红色长筒马靴,原本一米五八上下的个头,顿时显得高挑起来。黄色的头发,绯红的苹果脸,与显凹陷的、迷人的眼配合得那么得体,很有点像老外。她与我擦身而过,本想用手机留下其倩影,但不敢。怕有不尊重他人之嫌,怕有毫无教养之叹。只是光艳的一闪,乌兰图雅,已登上舞台。

那红色的倩影,立于舞台中央。伴着激越奔放的乐曲,敞开嘹亮的歌喉“给我一片蓝天,一轮初升的太阳。给我一片绿色,绵延向远方。”那舞台,好像专为此而设计。台面被低洼处的成片黄叶托起。左边的会标,右边的旗杆,背靠缓慢上升的、秀气的小丘。舞台后是与逐渐抬升的稻田向远方,直到天边。这壮阔恢宏的画面,多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蒙古草原。再配上热烈、奔放、轻快的套马杆》,这才是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几乎每天听《套马杆》,都没有今天这么好听。声音更清晰、更响亮、更甜美;心情更激动、更舒爽、更难忘。

末了,又一曲《我们唱起来》,虽逊色多了,但亢奋的观众,扯开嗓门,与乌兰图雅一道“我们唱起来

曲终人散,各奔东西。但淤泥湖,常留心间。湖西青龙鱼蟹诱人,湖南陆兴民居漂亮,湖东荆红桂花飘香,湖北三袁闪光。

腾飞吧,青龙。腾飞在公安,腾飞在荆楚大地,腾飞在华夏的天空。

2018年9月20日

【作者简介】石清华(男),公安县向群中学教师。出身卑微,有幸长成,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只好勤奋干事,踏实做人。胸无大志,交游平民,酸甜苦辣,离合悲欢,渗透于心。然盼其觉醒,努力上进。替己谋福利,为国尽忠诚。畅叙平民事,共享人间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