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江战役(3):中央红军北渡乌江的困难所在

 梦想童年594 2021-09-16

前面,简单介绍了中央红军渡乌江时要面对的黔军、乌江水文状况以及红军渡江的安排和具体经过;这些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但是,这些都不能很好的描绘出,红军渡乌江的困难所在;因此,今天我就来梳理一下红军渡乌江时面对的一些困难。

01.一些渡乌江的说法

在乌江回龙场渡口,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长杨得志和政委黎林向老乡请教渡河的办法;那些老乡都说,渡乌江一定要有三个条件:大木船,大晴天,加上熟悉水性、了解乌江特点的好船夫

准备在乌江江界河渡口架桥之前,王耀南和工兵连指导员严雄一起去作战局找原红校工兵教员何迪宙请教。两人说明来意后,何迪宙指着桌子上的一大堆书苦笑着说:“我已听过侦察员的报告,情况也知道。我查阅了日本的、英国的架桥资料,资料上都说明,在流速每秒两米以上的河面上不能架桥,更何况我们既没有架桥材料,也没有架桥设备,流速有时甚至超过每秒中两米呢!

依据军委命令,红三军团四师准备从茶山关渡口渡过乌江。红四师还没到乌江的头一天,就听着当地群众告诉我么关于乌江的故事:乌江水深不可测,水势急流,鹅毛也要沉入水底,除塘头以下有小船外,只有苗船可通,除在渡口乘渡船以外,是没有别的法子可以渡河。当红四师问当地群众,是否能够架桥;他们带着失望的神气告诉我们:架浮桥更加办不到,因为前几年王家烈与犹国材打仗的时候,架了好几天都没有架成

02.受限的渡江方式

乌江两岸山高且陡峭,似利剑刺破青天;江水波涛汹涌,河面宽度多达200多米,窄处虽只有数十米,但是水深流急(流速达到每秒1.8米,甚至是每秒2米以上);河床河岸都是石灰石,江水清澈见底,但是明礁暗礁很多,不时激起层层浪花。乌江的水文状况以及黔军的安排,极大限制了红军渡江的方式。没有材料、水流急、水轻浮动力不大,且有敌人居高临下,使得红军难以架桥;水流湍急,如果选择凫水,那么红军战士随时都有可能被汹涌的波涛吞没;黔军将乌江南岸的船只,要么烧坏,要么被沉入江底。

尽管中央红军的渡江方式受限,但是红军以其聪明才智不约而同地想到以扎竹排作为渡江工具。

担任江界河渡口架桥任务的王耀南回忆称,一排长李景富(在赣江边长大,参军前经常跟着他父亲站在竹排上,带着鱼鹰在赣江上打鱼)提议,可以扎些像打鱼用的那样的竹排渡送部队过河。

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长杨得志在考察龙溪回龙场渡口时,“忽然发现蒋总漂着一样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一节很粗的竹竿。它漂在江心,随着风浪的冲击起伏着,旋转着。尽管一个一个浪头淹没了它,浪头一过,它却又顽强地浮出了水面。”这根竹竿让杨得志想到了过江的办法--扎竹排。

03.选择扎竹排后的困难

尽管红军想到了以扎竹排作为渡乌江的方式,但是红军战士还是要面对不少的困难。

(1)架桥工具少且不先进。架桥工具只有斧头、柴刀、锯子、大锤、钢钎和绳子,江边没有一条木船作为支柱。

(2)材料少。架桥的材料有:黄竹,门板,木材和绳索。乌江南岸竹子不少,便于扎竹排,但是其他材料缺乏。江界河渡口南岸本来有几间茅房,但被敌人放火烧尽。龙溪回龙场渡口,沿岸村庄被严重破坏了,没有船,连木桨都没有一支,连像样的木板都难以找到。对于其他材料的缺乏,红军只好到沿江附近的村庄,设法收购船只、木料。对于绳索的缺乏,红军一方面是用竹篾编成绳索拖运,篾绳在水里越跑越结实;另一方面红军战士立刻解下绑带,后来又把打土豪和买来的布匹统统拿出来。回龙场渡口,红军扎竹排,没有麻绳用草绳,没有草绳剥竹皮,最后连绑腿带也解下来用上了。

(3)敌人的破坏。江界河渡口,正当红军战士把缆绳拴在木桩上固定竹排的时候,黔军的炮弹落在了战士附近的水面上爆炸了,掀起丈高的水柱,刚扎好的竹排被炸坏了一个,红军战士李文华英勇牺牲了。后来,黔军炮火越来越猛烈,红军战士不得不暂停架设浮桥,等打掉乌江北岸黔军的火力点后再行架设。黔军不仅以火炮轰击红军的架桥,还用机枪和步枪专打红军战士的水手,这使得红军战士搭桥面临的威胁很大。

(4)寒冬江水冰冷刺骨。有红军战士回忆称,江界河渡口,下着小雨加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江水寒冷刺骨。寒冷的江水使得,在水中工作的红军战士不多久手脚都冻得麻木僵硬,有的甚至裂口留血。

红四团二连在江界河渡口进行第三次强渡时,为御寒保暖,每人都喝了一些白酒,又用白酒擦了擦皮肤;但是,泅渡时,还是冻得全身直哆嗦,跳入江中的工兵一个个冻得全身发紫,牙齿打颤。

岩坑渡口,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大多数都是武装泅渡。田野一片霜冻,江边结着薄冰,四处夜雾茫茫,十步以外不见人影。初下水时,冰冷的江水像万枚冰刺直插骨髓,冷得牙齿打架,浑身发抖。

(5)固定竹排。乌江水流速度也别快,放入乌江的竹排,不仅上面马上就出现一层水,划起来也特别吃力,并且一个一个劲的往下漂流,用200来斤的石锚也拴不住。对此,红军战士李成凯建议说,做铁锚(到余庆、瓮安收集了十个铁匠打铁用的铁砧)。将两个铁砧捆在一起,共做了五个铁锚。为防止流速很快的乌江水冲断浮桥,红军战士还采取了许多锚定竹排的方法,编了许多竹篓子,里面交叉捆两根削尖的竹子,然后在篓里装满石块;由于乌江河底礁石多,这种石笼锚一沉到河底,篓子上捆的竹十字架就扎到石头缝里去了,竹排锚定得很稳固。

锚定从单块石头变成用篓子装石头。用竹片编成大篓子,里面填满大小石块,中间交插三根两头削得很尖的长木棍,作为锚爪,石锚的顶端还系上一条粗锚纲,每个石锚有一两千斤重。

(6)时间的紧迫性。前有黔军在乌江北岸布防,后有国民党军的尾随追击。军委工兵营到达江界河渡口后,红一军团二师师长陈光对工兵营说:“后面的敌人离这里只有几天路,江对岸有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队的双枪兵严加防守......”又说:“现在他们控制着江面,任务是十分艰巨,必须马上分头行动,争取明天下午把桥架好,晚上开始通过部队,只能提前,不能推后,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一月二日,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告诉架桥的工兵营:“追击我们的敌人离我们不远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迅速而坚决地架好舟桥,越快越好。如果我们不能按时过江,势必只能背水一战,情势就将更为严峻。”

04.红军战士搭建的浮桥。

在江界河渡口,经过20多个小时的忙碌,工兵连终于架设好一座近300米长,宽约五米的浮桥;这座浮桥,不仅可以同时通过两路纵队,而且骡马辎重也可以在桥上通过。刘伯承见到工兵连架设好的浮桥后,夸赞道:“很好,很好!”又说:“请你们转达我对全营同志们的问候和谢意。”毛主席经过时,指着桥说:“真了不起,我们工兵就地取材,用竹排架成这样的桥,世界上都没有。”后面毛主席又问:“比这水还急、浪还高,能架过去吗?”王耀南说:可以。“”毛主席满意地笑了。

05.末尾:今天的江界河大桥

如今,在江界河渡口,乌江上横亘着一座贯通乌江南北的大桥--江界河大桥。江界河大桥,1987年动工修建,主体工程于1992年动工,全面竣工通车是在1995年。江界河大桥,全长461米,宽13.4米,桥面至最低水面有263米,主孔跨径330米,在同类桥梁中,江界河大桥雄居世界第一,堪称天下第一桥。江界河大桥的建成,宣告了桁式桥梁新的世界纪录的诞生,也意味着乌江天险再次被克服,而且是永久克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