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在芬兰,减负与教育质量不矛盾?有哪些细节?

 五道口的颜学姐 2021-09-16

这几个月,国内最受人关注的是双减政策。双减指减作业负担,减校外培训负担。这件事已经不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而是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每半个月就要汇报总结一次。

这意味着,双减已经不单纯是学生减负担,而是教育要重大改革,我们需要有新的教育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芬兰教育是全球教育的标杆,值得研究一下。

10年前,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芬兰多年来一直排名第一。PISA项目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15岁学生的一次测试,测试他们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中国后来也参加了,排名第一,超过了芬兰。下图是2009年,PISA测试结果的排名。

不过中国派出去的是上海的学生。另外,芬兰学生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很短,没有补课,没有课外班。下图是PISA2018年的结果,中国派出去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个省市的学生,得分全球第一,芬兰稍微落后几名。

但是,中国孩子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最长,每周57小时,而芬兰最短,只有36小时,中国孩子每周比芬兰孩子多学习21个小时(见下图)。而且,芬兰属于生活满意度最高的国家,而中国、韩国、日本则属于生活满意度最低的国家。

在2016年,芬兰发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教育再次有重大改革。

媒体上时常有芬兰教育的文章,关于现象式教学,关于不分科教学,但细节很少,而且有些文章的内容有矛盾的地方,所以,虽然我看了不少文章,但还是不太清楚。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现象式学习》,这本书是芬兰著名的教育家,科丝婷·罗卡写的。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芬兰教育的历史,什么叫学习,学习的教育心理学依据,芬兰教育要求学生达到的7个能力,现象式学习介绍,对未来的展望等等。这是关于芬兰教育最全面、最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尤其对学习做了很多阐述,对教育感兴趣的老师和家长可以看一下。

芬兰的教育历史

芬兰是北欧五国之一,经济发达。不过,芬兰的历史不长,在1917年才开始建国,曾经被瑞典统治过很长时间,所以,芬兰的官方语言有芬兰语和瑞典语,直到19世纪后期,芬兰语才跟瑞典语有同样的法律地位。

芬兰的大学历史还是很悠久的。在1640年,芬兰最著名的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就建校了。这个时间早于很多欧洲著名大学,比哥廷根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都要早很多。

相应的,芬兰的普通教育历史也比国家的历史要长。在19世纪60年代,就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有师范学位的老师,面向所有人的基础教育当时是4年学制,不过不是强制性的。

到1921年,也就是建国4年后,芬兰颁布了《义务制教育法》,要求7~13岁的儿童必须要接受6年的义务教育,政府建立和维持学校的运营。1948年后,学校给所有学生提供免费午餐。

从上世纪60年代起,芬兰教育全面贯彻平等接受教育的思想,不管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志向,全部接受一样的教育。义务教育改为9年制。到1985年后,所有学生按照同一标准学习,取消难度分级制度。

芬兰学生上学时间短,家庭作业少,课外请家教的情况很少见。在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是非法的,因此,少数私立学校也是免学费的。

刚才说的PISA测试,芬兰第一次参加时还很惊讶,批评了这个对学生的严苛考核。哈哈,凡尔赛本赛。

芬兰的公立教育好,跟师资水平大有关系。芬兰从1976年起,要求所有的全科老师都要接受本硕连读的师范教育,这在全世界很少见。硕士教育分两块,一块是学科,比如数学的硕士教育,另外有一年的师范教育课程。

在1995年以后,幼儿教师也必须要获得学士学位。

在芬兰,教师是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要当老师很不容易。每年有2000多名学生想报考赫尔辛基大学的全科教师专业,只有120名学生被录取。录取率是6%。

现在我们国家也有这个趋势,不少硕士、博士正在应聘到中学去当老师。师范大学的录取分越来越高。有些师范学生会哀叹现在中小学很难进去,如果真的想当老师,可以看看学前教育,以后学前教育的师资要求肯定也会提高。

芬兰对教育重视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认为芬兰是一个小国,很长时间非常贫穷,只有不断学习、创新,解决问题,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什么是学习

这本书用了很大的篇幅写了教育心理学,影响学习的一些因素。讲透了这些,再看课程大纲,也就很顺理成章。这部分的内容很好,对家庭教育也很有用。

芬兰教育侧重学,有“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传统。这点很赞。在家庭教育中,会提到让父母蹲下身子,跟孩子同一个高度看世界。这样看到的世界跟父母平常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如果从学习者看教育,跟从教育者从上往下看教育,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教师也许很优秀,但从学生来看,他们的灌输不一定有用。为了让学生学到东西,必须要先激活和挑战学生之前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重新构建大脑里的想法,转化成自己的理解。

因此,学习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知识获取和知识创造是两回事。前者就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课,这是工业社会中的教学方法。

文章中这一段让我印象深刻:工人每天起来上班,完成交给他的工作,没有人对他们的思想、情绪或者动机感兴趣。任何一个关心教育的中国家长和老师,应该深有体会。中国孩子陷在题海中,课外班中,有多少家长和老师关心他们的情绪、动机?即便关心,又有几个人能帮助摆脱这种困境?

芬兰的教育家更愿意认为,在学习的时候是知识的建构和创造,学校应该是积极学习的场所,兴趣、动机和参与都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

知识获取只是一个浅度学习,知识的创造才是深度学习。

大家可能对PISA比较熟悉,高等教育中的测试很少。几个月前,Nature发表了一篇文章,中美俄印四国的STEM学生学业的研究中,发现中国学生,不论是重点大学还是非重点大学,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技能水平上了4年大学之后,均下降。

这个结论堪称惊悚,其实也符合实际,因为“钱学森之问”至今还没有满意的答复。很多人认为这个结果跟中国的大学教育有关,太轻松。说实话,我认为现在清华等学校的学业不比国外顶尖大学的轻松(这个实验,清华大学也参与了),中国学生在大学能力下降跟中小学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原先练的都是浅度学习,深度学习能力不足。

中国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了无聊和焦虑。焦虑在这代学生中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了,官方的权威机构发布了中国学生抑郁症的检出率是15%。而这样的情绪既阻碍了学习,又违背了学习的初衷。学习的初衷本来是想让人、让社会变得更为幸福和繁荣。

新型人才需要的七个基本能力

我不知道大家对教育怎么看?也许很多人会认为中小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高考,进入大学。进入大学之后,也许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

芬兰在2014年提出了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并在2016年正式实施。标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文明和开化的人,提出了七个基本技能。包括:思考与学会学习的能力文化感知、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多元识读信息及通信基石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每一种能力都有很多具体的做法,比如学会学习的能力,基于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就很重要。这里面,老师不是提供最少的支持,而是让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把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能结合起来,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互相协作,评估、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

这七个能力,前面4个,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有思考能力的人,后面三个,非常有未来的味道。大概芬兰教育厉害之处,就是意识很超前。

里面的细节很多,还谈到了游戏对学习的影响。现在我们国家对游戏发布了禁令。在这本书里,对游戏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都有阐述。

现象式学习

大家可能听说比较多的是基于项目的学习。这在芬兰也有,一般是在职业教育里,在基础教育里用的是“现象式学习”。

现象式学习就是基于某一个现象来学习,这是一个整体性的学习方法,包括了很多学科。

比如,世界各大洲的知识用现象式教学。先把学生分组,各领一个大洲的研究任务,各个小组会提出例如气候、植被、文化、宗教、民族、国家、语言、时区、欧元换算等等主题。

这个项目用了4个星期。每周的生物、地理、数学、芬兰语、英语和音乐课都分配给了这个项目。参加这个项目的学生主要跟他们的全科老师、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在一起。

老师会告诉学生使用自我评估和互相评估的工具,学生最后会做一个PPT来展示成果。

在这种学习里,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焦虑,甚至挫败感,所以学习如何应对这种情绪是现象式学习的重要成果之一。

很多媒体经常会说,芬兰已经不按照数理化分科的形式来学习了。这是不对的。在芬兰还是按照学科来学习,只是每年有1~2个现象式学习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各个学科分工合作,都是围绕着这个现象来进行教学。

人类从古希腊不分学科学习,到后来分成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慢慢地,人类觉得这种分类太细,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所以,后来提出了STEM的科学课程,中国大学现在最多的也是交叉学科,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和新农科。

而芬兰教育走到了更前面一些,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了全科系统性的学习模式。

芬兰教育的其他一些细节

芬兰对教育特别重视,他们有些细节非常让人称道。

芬兰有特教。芬兰除了严重残疾的学生之外,其他学生都是普通班上课。因此,如果老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上有问题,就会咨询特教老师。特教老师会设计干预措施,有时会组成福利小组,包括校心理医生、辅导员、护士、班主任或者单科老师等等。如果是移民学生,会有一名课堂助教。

芬兰没有针对天才学生的特殊班。这点我们的教育要反思,从小到大,都是各种天才班,人为增加内卷,但天才的成才率并不高。

芬兰的青少年在18岁之前不会有高风险的考试,但在9年级的时候会分流进入高中或者职业学校。不过虽然进了职业学校,他们也可以申请大学或者应用技术大学。

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虽然我自己觉得这个读书笔记有些长,但很多细节都没有写,感兴趣的读者自己去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