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探微(301):丢盔弃甲——释“甲”

 邈思遐想 2021-09-16

图片




朱英贵

一、“甲”字小引

成语“丢盔弃甲”是用来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的,其中的“盔”指头盔,是古代作战用的防护帽,“甲”是指衣甲,是古代作战用的防护衣。对于这种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古书中多有记载,诸如《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三国演义》第一○四回:“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撒戟,各逃性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中国先秦时代的甲衣基本使用札甲,由于材料、保存上的问题,年代久一点,连接铠甲的麻绳或皮条就会腐烂,造成保存不易,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很少,大部分只能根据史籍和出土的零碎来考察。从出土的实物来看,上古时代的战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除皮甲之外,商周以来的战甲还有“练甲”和“铁甲”。练甲时间较早,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通常以金属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那么,这种古代作战用的防护衣为什么要称作“甲”?“甲”字的初文含义又是什么?本文来讨论“甲”字的形义联系。

二、“甲”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甲”字的古文字字形含义,诸家解读多有不同,大致有像种皮开裂、像田畴划分、像甲衣缀片等几种说法。而在甲骨卜辞中,“甲”字大多借作商代先王名用字,诸如上甲、大甲、小甲、羌甲等,或者借用作天干第一位甲乙丙丁之“甲”,因为这些都是借用,故不能证实其初文本义。

图片

 “甲”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甲”字的甲骨文字形本作“十”字符号(如上图甲870),《甲骨文编》释之为:“甲子之甲皆作十。”(第545页),“甲”字的甲骨文字形也有在“十”形符号外围添加方框的(如上图甲632),《甲骨文编》释之为:“上甲之甲,象石函形。”(第545页),至于有说其像田畴之形者,因其“十”并不与四围相接,恐不能成立。那么剩下像种皮开裂与像甲衣缀片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则关乎“甲”字初文的构字理据与造字本义。

林义光《文源》认为:“甲者,皮开裂也,十象其裂文(纹)。”也就是说“甲”字像草木萌芽时外皮坼开之形。

鲁实先《文字析义》认为,像铠札之形,像省去甲札的缀组,则像甲札片片相连之形,当以甲札为本义,即后世的甲叶。

拙论认为,甲骨文创制之时恐怕并不是为战争用的甲衣这种高级防护器物而造,因为很难象其形,也很难表达其防护功用;而若为种皮开裂创造象形字则颇为容易,并且也容易引申为甲衣之“甲”,而若要让植物种皮之“甲”由铠甲之“甲”引申得来,似乎有难易倒置之感。因此愚以为种皮开裂之说更为可信,因为这直接来源于先贤生活中的视觉观察。

《说文解字》卷十四甲部:“甲,東方之孟,陽气萌動,从木戴孚甲之象。一曰人頭宐爲甲,甲象人頭。凡甲之屬皆从甲。𠇚,古文甲,始於十,見於千,成於木之象。”

许慎的上述解说大致意思为:“甲”,在天干之中,甲代表最东边的方位,因为古人在十位天干中用“甲”和“乙”来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东方,而“甲”又位于“乙”之前,故称“东方之孟”(在“孟仲叔季”的排序中“孟”居首)。甲也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木,阳气萌发,运行于万物之间,它的字形就像草木初生时头戴甲壳(种皮裂开)的样子。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人的头部适合戴甲(宐yí古同“宜”)。大凡跟“甲”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采用“甲”作为表意偏旁。“𠇚”(见上图说文古文),这是古文写法的“甲”,好像是始于“十”、见于“千”、成于“木”的样子。

许慎的解说似乎在下大包围,几种情形似乎都说到了,但是感觉其中最要紧的一句是“从木戴孚甲之象”,可见《说文》作者理解的“甲”字的意思相当于“壳”(植物萌芽时已经裂开但仍然覆盖在种芽上的种壳),愚以为这种说法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图片

让我们再回到“甲”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甲”字的金文字形是对甲骨文的直接继承,那些只有“十”字符号的形体,应该是象种皮开裂之形,“十”字符号又添加外围轮廓的,应该是辅助表达种壳的意象。或许还有其他原因,那就是在甲骨文字形中,“十”字符号本是表示数目字“七”的,在文字隶变后被添加了一折横时,则“七”的一竖才被拐了一个弯。而当“甲”字被借用为天干第一位成为“甲乙丙丁”的“甲”,或者被用为殷朝祖先的人名用字时,为了避免跟表数目的“十”(七)字形混淆,便又在字形外围添加了四边轮廓。

说文古文的“甲”和说文小篆的“甲”,又将“十”字形变为“丅”字形,再进一步线条化与艺术化其外围轮廓,不再写作用方框包围十字的形状了(因为容易跟“田”字混淆)。

于是有附会的说法,认为篆文的“甲”上面环绕的部分像一个人形,里边和下边的一横一竖,示意人的胸部和躯干,故有铠甲覆盖之状。其实这已经是文字形体讹变的结果了,并不能证明“甲”字的甲骨文、金文的初文构字理据与造字本义。

今天写的“甲”字,则是在它的小篆字形基础上经过隶变与楷化的产物,当然其初文构字理据也已经不可再现了。

总之,“甲”字在六书中的造字方法当属于独体象形,它的造字本义当为植物某些部分的外壳。至于“甲”字的铠甲之义应该是它的后世引申义,因为“甲”是古代将士作战时穿的防御兵器杀伤的装备,因为它的功用类似于有防御作用的植物某些部分的外壳,故后世亦称之为“甲”。

图片

三、“甲”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甲”字的本义是指植物某些部分的外壳,如种皮、花萼、果实外壳等。例如:“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易·解》)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皮曰甲。”再如:“(大豆)夏至后二十日尚可种,戴甲而生,不用深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大豆》)又如:“(芜菁)秋初可种,自破甲至结子,皆可食。”(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八)

“甲”字由此植物种皮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指植物的新叶。例如:“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唐·杜甫《有客》诗)仇兆鳌注引《说文》:“草木初生曰甲。”再如:“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剪绿杨丝。”(前蜀·韦庄《立春》诗)又如:“水痕秋渐落,蔬甲日看长。”(明·吴甡《新晴》诗)

其二特指龟甲。例如:“灵龟之甲,不必为战施;麟角凤爪,不必为斗设。”(晋·葛洪《抱朴子·广譬》)再如:“葺鳞镂甲,诡类舛错。”(《文选·左思〈吴都赋〉》)刘逵注:“甲,谓龟甲也。”又如:“于时睹甲别贵贱,太上藏法传昆仍。”(宋·王安石《同王浚贤良赋龟》)又如:甲骨(中国古代占卜时用的龟甲和兽骨)

其三,指带有甲壳的水族。例如:“鳞甲育其万类兮,蛟螭集以嬉游。”(《初学记》卷七引汉蔡邕《汉津赋》)

其四,指战士的护身戎装:战甲。即用皮革、金属等制成的护身服。例如:“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周礼·考工记·函人》)再如:“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又如:“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又如:“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鲁迅《呐喊·阿Q正传》)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指甲士,士兵。即披甲的人。例如:“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再如:“彼有精甲数万,临高守要,一人挥戟,万夫不得进。”(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又如:“羽林东下雷霆怒,楚甲南来组练明。”(唐·杜牧《东兵长句十韵》)

二是表示披上战甲。例如:“四海之所环,无一夫甲而兵者。”(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再如:“秀实列卒取之,断首置槊上,植市门外。一营大噪,尽甲。”(《新唐书·段秀实传》)又如:“自是诸军民官必甲,而后敢出城。”(明·唐顺之《叙广右战功》)

三是指物体外起保护作用的装备。例如:“倘战时船边有水处击穿,则水入船内穹甲之上,甲未损而船或沉矣。”(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七月十六日》)此中的“甲”指甲板。再如:铁甲车,装甲车,穿甲弹……

其五,指人的指甲:即人手指和足趾前端的角质层。例如:“西方曰辰,其时曰秋,其气曰阴,阴生金与甲。”(《管子·四时》)尹知章注:“阴气凝结坚实,故生金为爪甲。”再如:“我苦行六年,手足爪甲不剪,皆长七寸许。”(《法苑珠林》卷五一)又如:“使人拔女手,牢不可开。审谛之,则左右四指,并卷如钩,入木没甲。”(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尸变》)

由此又可引申指演奏弹拨乐器的假指甲。 前端扁长,后部环形,供演奏筝、琵琶等弹拨乐器时套在手指上使用。例如:“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再如:“檀板轻声银甲缓,醅浮香米玉蛆寒,醉眼暗相看。”(《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

其六,指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例如:“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晁吾以行。”(《楚辞·九章·哀郢》)再如:“星居宿陈,绮错鳞比,辛壬癸甲,为之名秩。”(《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李善注:“辛壬癸甲,十干之名。今取以题坊署,以别先后也。”又如:“再考天干、地支,则甲本天干之首。”(清·魏源《〈说文〉假借释例》)又如:“我的姑丈已年逾花甲,原是台湾C县S中学的语文教员。”(季仲《乡思·南曲声中》)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指一旬的第一日。例如:“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易·蛊》)孔颖达疏:“甲,为十日之首。”高亨注:“每月三旬。每旬十日,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记之。”再如:“日用甲,用日之始也。”(《礼记·郊特牲》)又如:“先甲一日易,后甲一日难。”(汉·扬雄《法言·先知》)李轨注:“甲者,一旬之始,已有之初也。”

二是表示第一。例如:“彼子长、子云说论之徒,君山为甲。”(汉·王充《论衡·超奇》)再如:“江山多处乃尔毒,始信中原天下甲。”(金·麻九畴《跋伯玉命简之临米元章楚山图》诗)

三是表示居于首位,冠于其他之首。例如:“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为诸第之上也。”再如:“先第在东都思顺里,盛丽甲当时。”(《新唐书·张弘靖传》)又如:“林材冠赣省,钨产甲神州。”(郭沫若《井冈山巡礼·登赣州城内八境台》诗)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四是指科举殿试录取的等第。即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例如:“其及第授官并与进士第一甲同在明经之上,仍于告身前列。”(宋·司马光《论选举状》)再如:“新进士一甲一名,为一等侍卫;二、三名,授二等侍卫;二甲选十人授三等侍卫。”(清·张祥河《会典简明录·侍卫处》)又如:“另有几箱,原在教育部,不过都是二三甲的卷子,听说名次高一点的在清朝便已被人偷去了,何况乎状元。”(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五是泛指等级。例如:“今时大不然,每当输一石,而义仓省耗别为一斗二升,官仓明言十加六;复于其间用米之精粗为说,分若干甲,有至七八甲者,则数外之取亦如之。”(宋·洪迈《容斋续笔·田租轻重》)

其七代称“木”。古以干支与五行相配,甲乙配木,属东方,因以甲代称木。泛指木柴、森林、树木等。例如:“甲子受制,则行柔惠。”(《淮南子·天文训》)高诱注:“甲,木也。木王东方,故施柔惠。”再如:“岁既旱暵,念彼编民,所以焦心默虑,敕躬斋宿,昭告于上帝,甲未及燃,而密云四合,甘泽大澍。”(宋·王定国《南怀州修汤王庙记》)

由此又可引申代称“仁”。甲属木主仁,故以甲名仁。例如:“庚断甲,义断仁也。”(汉·扬雄《太玄·断》)范望注:“庚,义也;甲,仁也。”叶子奇注:“庚属金为义,甲属木为仁。”

其八宋代杂剧戏班称谓。例如:“宋世杂剧名号,惟《武林旧事》足征,每一甲有八人者,有五人者。八人者,有戏头,有引戏,有次净,有副末,有装旦。五人者,第有前四角色。”(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

其九旧时户口编制单位,始于宋代。例如:“以十户为一甲,一甲之中择管额多者为首。”(宋·胡太初《昼帘绪论·催科》)再如:“坊图皆有十甲,甲有管首,管首如户长。”(清·恽敬《新喻东门漕仓记》)

其十宋代地方军队的基层组织单位,二十五人为一甲。例如:“四甲为队,有队将正副二人。”(宋·李纲《建炎进退志》卷三)再如:“熙宁初,王安石变法募兵而行保甲,帝从其议。”(《宋史·兵志六》)又如:“诸军团练,以五人为伍,伍有长,五伍为甲,甲有正。”(《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

其十一清代用作田地计算单位。例如:“浙江新涨沙涂,民、灶皆承领,百亩为号,十号为甲,十甲老农导耕。”(《清史稿·食货志一》)再如:“(台湾)内山未垦及入官荒废埔地八千八百余甲,每甲准民田十一亩零。”(《清史稿·食货志一》)

其十二用作指代虚无的代词。指代失传、虚构或不欲明言的人名。例如:“某里士五(伍)甲告曰:'甲亲子同里士五(伍)丙不孝,谒杀,敢告。’”(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告子》)再如:“奋(石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张守节正义引颜师古曰:“史失其名,故云甲、乙耳,非其名也。”又如:“某甲私其仆妇,因杀仆纳妇,生二子一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某甲》)

根据上面对“甲”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甲”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图片

图片

四、含有“甲”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甲”字在常用成语中的含义大致有如下五种情形:

其一是指将士的铠甲。例如:“裹粮坐甲”意谓携带干粮,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装,准备迎战。语本出自《左传·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坚甲利兵”意思是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容精锐的部队。语本出自《墨子·非攻下》:“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罪之国。”

其二是指动物的壳甲。例如:“败鳞残甲”意谓残败零碎的鳞甲,借以比喻满空飞舞的雪花。语见宋·张元《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其三是指天干的首位。例如:“花甲之年”,“花甲”的含义是: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辛壬癸甲”是说依十位天干的顺序,“甲”为第一位,“辛壬癸”为倒数三位,“癸”之后又该从头轮到“甲”,以至循环无穷,用以指一心为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的精神。

其四是指位居第一之义。例如:“甲冠天下”,“甲冠”是第一的意思,意谓称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甲第连云”,“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贵显的宅第;“连云”形容高耸入云。形容权势显贵人家的宅第气势宏伟。源自唐·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其五是代指其他含义。例如:“身怀六甲”。“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借指妇女怀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