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说 | 混煤对NSP窑烧成能耗的影响

 柒国联军 2021-09-16

       双碳目标背景下,水泥行业如何减少能耗和合理、因地制宜的利用能源,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其中,低品位燃料的高效使用是当前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之一。虽然低品位燃料虽然目前尚无严格的定义,但是通常情况下,低品位燃料大都具有低挥发分、低发热量、高水分、高灰分或高硫分等明显特点(说人话就是:不符合水泥烧成用煤的检测要求);这些燃料在着火、稳燃、燃尽方面存在一系列技术上的难题,通常被认为是不宜采用的。今天我们暂不讨论低品位煤炭的应用,谈谈水泥企业目前应用比例较高的混煤。

      混煤燃烧在我国一定比例的水泥企业被广泛使用。很多水泥企业所使用的煤从配煤场采购,各种指标均都满足检测指标要求;虽然热值、灰分及挥发份等指标均相对稳定,但是燃烧特性波动很大、烧成煤耗高,窑工况不稳定并同时造成熟料质量波动打,给生产部门造成很大被动和困惑。

图片

(一)先说说混煤的定义

      混煤(Mixed Coal),一般粒度0mm到50mm;是人为将若干种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煤(或者是其它燃料种类)按照一定比例掺配加工而成的混合煤质燃料。它虽然具有其组分煤的某些特征,但其综合性能已有所改变,实际上是人为加工而成的一种新的“煤种”。(区别于原煤,Raw Coal)

(二)混煤符合水泥烧成用煤的检测要求,但是不一定符合熟料烧成工艺要求

  • 一种煤是否适合熟料烧成与它的可燃性有很大关系。通常影响原煤可燃性的技术指标:水分(M)、灰分(A)、挥发分(V)、固定碳(FC)、发热量(Q)、全硫(St)、胶质层最大厚度(Y)、粘结指数(G)、煤灰熔融性温度 (灰溶点)、哈氏可磨指数(HGI)、吾氏流动度(ddpm)、烟煤奥亚膨胀度(B)、焦渣特征(CRC)、干燥无灰基氢含量(H)、氧指数(OI)、着火点、燃烧速度等多项。

图片

  • 水泥企业日常进厂煤控制技术指标:一般只有水分、灰分、挥发份、固定碳、发热量、全硫St这几项。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与煤炭燃烧有关的技术指标处于失控状态。对某一种煤来讲,即使日常控制的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检测要求,它也不一定燃烧特性就好(或者换句话说,这种煤即使满足企业检测要求,也不一定符合熟料烧成要求:这是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层面的问题)。

图片

  • 不同煤炭种类的水分差异较大:煤的水分有内水和外水之分,内水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外水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水就越低,褐煤、长焰煤的内水普遍较高,贫煤、无烟煤的内水一般较低。就现有的煤粉制备工艺来讲,内水是很难被烘干出来。水分的存在对煤粉的燃烧是极其不利的,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的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还要消耗热量。理论上,对6000kcal/kg的原煤,环境温度为25℃时,煤的水分每增加1 % ,发热量降低约80kcal/kg;实际上,水分的增加势必影响到煤粉的着火点和燃烧速度,影响到火力的集中度,其综合影响力约在100~150kcal/kg左右,这与经验中的感觉相符。

(三)混煤对熟料烧成工况及能耗的影响

图片

  • 煤的使用上,最忌讳可燃性相差大的煤炭配用;在NSP窑系统中,混煤对分解炉运行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对回转窑内熟料烧成影响尤其明显(实际上,由于回转窑作为NSP窑系统的主反应器,由于窑内化学反应过程特性及需求特性:随熟料矿物不同阶段需要,窑既分阶段满足不同矿物形成对热量、反应温度要求,又需要满足反应时间要求)。这一点国内外专家已有很多试验和论文,结论一致。RHI Magnesita在替代燃料试验中发现,燃烧特性差别大的燃料混合使用,窑内会出现多段窑皮,也就是说,窑内出现几个烧成带,这虽是个极端的例子,但也证明多种煤炭混合使用的副作用。下图是混合煤与不同煤炭种类的TG曲线对比,也证实上述结论。


图片

图1 混合煤与不同煤炭种类的TG曲线对比

  • 实践表明,对于燃烧特性差别大的多种煤,无论如何在粉磨、均化工艺过程中强化混合,其燃烧特性还是各行其是、无法均一的。另外一个问题,或者也是可能的解释是:煤炭易磨性关联粉磨细度,进而与煤粉可燃性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可燃性好的煤一般都好磨,“先混后磨”工艺把需要放粗的煤给磨细了,可燃性更好;可燃性差的煤一般都难磨,“先混后磨”工艺却把需要磨细的煤给磨粗了,可燃性更差。

图片

图2 煤粉燃尽时间与细度、挥发分的关系

  • 煤是一种由复杂的有机质和多种无机矿物杂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热值的、非均相的固体可燃矿物,其化学结构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在燃烧过程中,不同煤种有着不同的燃烧特性,同煤种但产地不同的煤,其燃烧特性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别。这不仅与煤的元素组成、与成煤的原始植物种类有关,而且还与成煤的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图片

  • 实验表明,虽然煤的燃烧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挥发份的含量有关,但它并不是唯一因素,对于个别煤种,只根据挥发份来判断其燃烧特性,有时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

    图片

参考文献


1.Zhu Liu, et al. Reduced carbon emission estimates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cement production in China. Nature,2015,524, 335–338

2.谢克平.从《煅烧制度对熟料强度的影响》谈煅烧制度.水泥,2019.10.

3.贾华平.水泥生产烧成系统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2016.01

4.蔡玉良.燃煤节能技术精讲.湖南长沙,水泥生产节能减排技改升级专题研讨会,2018.05.25

5.梅书霞.分解炉煤粉燃烧的优化方法与实践.第五届中国水泥工业烧成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2019.11.06

6.张保生.低品位燃料燃烧特性及在水泥窑内应用.科学出版社,2012,P24-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