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古镇:宋元遗韵凤凰桥

 贝叶闲持 2021-09-16

                     凤凰桥

凤凰桥,位于相城太平镇旺巷村的荻溪上,是太平镇最古老的桥。荻溪现在叫旺巷港,不知道是不是对旺巷村的应景。

           葫芦岛         郑河拍

葫芦岛是太平镇东面有状如葫芦的半岛,底部伸进阳澄湖,顶部和陆地相连的地方,便是旺巷村。

村边的荻溪,一头通阳澄湖,一头通太平镇的济民塘,是古时的航行要道,凤凰桥,便横架在这条东西流向的河流上。

为什么叫凤凰桥呢?名称已不可考。百度搜了一下,各地都有凤凰桥,只能说,凤凰,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桥东侧宋元遗韵的武康石

凤凰桥不长,不宽,西侧被后人体贴地建了钢管扶手。桥面由三块石拱梁组成,仅有东侧为褐红色的武康石,模仿着宋之前木桥结构的弧度,当年护梁木的榫孔还清晰可见。

桥梁两端的长系石,也为武康石。桥墩由青石和花岗石交杂堆砌而成,带有历代修整的痕迹。

历史的遗迹,顺着石头的脉络,一层一层地涌现出来。历史,是一个朝代的轨迹,也是一个一个人的轨迹。

看着这些石头,仿佛有了温度。

西侧花岗石刻:太原王氏近溪策立

此处的王氏指的是南宋太尉王皋家族。

王皋,字子高,祖籍山东莘县,世居汴京开封府,曾祖父是北宋魏国公、太师、中书令王旦;祖父是工部尚书懿敏公王素;父亲王巩,官至宗正丞,由于受苏轼诗案牵连被贬广西。

   王皋槐荫堂周代宫廷外种槐树三棵,荆棘九株。百官朝见天子之时,三公面对槐树而立,九卿面对荆棘面立。后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一类官职,九棘代指九卿百官。)

 北宋,徽、钦二帝被虏后,王皋不同意金人册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请求被拘押于金营的徽、钦让太子即位,跟两个皇帝一起被金兵抓去金营后,表现得大义凛然,不屈不跪,视死如归。

金人退兵后,王皋请出哲宗皇后孟氏出面主政。南宋时期,王皋建议太后停止垂帘听政,谏议太后下诏令康王赵构即位,启驾扬州。

高宗早闻王皋大名,加上护驾有功,封他为殿帅府太尉。

建炎三年即1129年,王皋护送皇上到明州,正赶上苗传和刘正彦叛乱,劫持皇上。王皋救驾有功,被晋升为柱国太傅,准可世代承袭。

也就是在这一年王皋护送高宗驻跸平江府时,经过荻扁村即王巷村时,感觉这里河道便利,交通发达,土地肥沃,环境优美,十分适宜人居,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就将把家安置在荻扁。自己随后又继续护送高宗随行

绍兴三年(1133年),宋高宗迁都临安,苟安一隅,不肯迎回二圣,王皋见大势已去,不可挽回,悲愤交加,于是弃官归隐荻扁。高宗念其立过大功,多次召他回朝做官,他均以病推辞。在这里,他摆脱了高官的身份,披蓑带斗,往来于吴山越水之间,与乡村樵夫渔父相交甚欢。

随着王氏后人的繁衍发展,其地后称王巷、王家巷,今称旺巷。所以,太平是先有旺巷村,再有太平镇,据说凤凰桥,就是那时王皋的夫人所建。

站在凤凰桥上看西侧的风景

站在凤凰桥上看东侧的风景

从凤凰桥近溪策立的字样,可以考证出,明朝王皋十五世孙,太原王氏中,有一个名策号近溪的人在此牵头,重修了此桥。

为苏州文保单位的桥

绍兴二十六年丙子〔1156年〕九月十七日,王皋卒于苏州,终年76岁。葬于(现太平旺巷村里河潭兴隆桥西旁),墓地三亩五分,墓碑书“南渡太尉公墓”,其三个儿子(王易、王铎、王胤)卒后,也均葬于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