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杰:民营企业转型再思考

 珍谋钧略 2021-09-17

珍谋钧略 | 营销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专家

专注农牧行业 | 助力企业营销价值再造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嫌弃的“脏、累、赚钱少”型低端制造业逐渐转移至国内,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目前国内的低端制造业产能远大于国内消费要求,过剩的产能主要通过出口来消耗,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国内经济严重依赖于国外市场,出口产品的定价权被欧美,出口企业的利润被欧美严重压榨,频繁的“反倾销”左右中国经济及金融策略,同时还削弱着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顺境中求稳定,逆境中求生存,这是人的天性。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欧美消费能力急剧下降,导致中国出口严重受挫,国内低端制造业普遍面临生存问题,这既是经济危机也是经济转型契机,继续挣扎于低端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只能饮鸩止渴,在危机中促使经济改革与转型才能浴火重生。当下经济不景气,大家想转,但怎么转?转向哪?可以说都是一头雾,笔者结合当前实际,仅从个人角度谈一下个人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要对转型有清晰的认知。转型可以是产业多元化,也可以是产业升级;既可以是散、乱、无序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也可以是粗加工向深加工的产业延伸;可以是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不变的情况下,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转型等所以转型对企业而言从宏观方面讲包括产业转型、产业升级和集约化;从微观方面讲包括产品转型、产品升级、市场转型、渠道转型、管理转型等。转型不是否定,更不是一种随声附和。

转型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陷阱转不转,什么时间转,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以及企业经营环境而定,切不可盲目跟风。尤其是多元化转型。纵看世界500强,大多是深耕一个行业,历经几百年才有如此辉煌。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企业大多是借助改革东风应声而起,而并非靠企业内生的产品和管理立足,从这个角度看,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的企业做强做大了为什么老板却没有尊严,企业为什么缺少尊重。因为今天的好多中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对政治和权谋依赖太重,甚至有些民企的“原罪说”,一直是他们心中抹不去的痛。对自己认知不够,盲目转型,对别人可能是机会,对你或许就是陷阱。

转型不是迫不得已,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战略选择在我们身边有好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本身在自己的细分市场做的很好,但偏偏不安分,嫌挣钱慢,挣钱辛苦,也要转型。比如有的看到前几年房地产火,闲置主业,搞地产投资,结果在2008年金融危机死一批。我觉得挺过2008年能活到2015年,估计今明两年或许就是他的元年。所以企业的发展跟人一样,你必须回答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将要去哪里?

转型要有转型的能力,切不可有钱任性。好多企业,觉得自己的资金实力还可以,进而底气比较足,高调进入,由于没有人才,外行管内行;不懂运营,效率低,成本高;掌握不了工艺,产成品率低,质量事故频发;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表面看是一团和气,其实团队离心离德,走向瓦解,成为迟早的事。

转型也要明势,切不可螳螂挡车,肆意妄为新常态下产业主导方向去产能、去库存、绿色、环保、安全、可持续,切不可要钱不要命,顶风大干快上,其结果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结局就是关、转、停。

抬头观大势,坐看云起云舒;低头接地气,步步为营谋新篇。企业是“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管理也是“实的”,来不得半点恍惚。谈实业转型,更要谈思想转型,只有思想认识清楚,行动才能不偏离轨道。衷心希望转型路上的民营企业,走出精彩,活出精彩,再创辉煌。

文章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高杰:“三个视角”谈企业经营困局如何破

高杰:定价的学问

杰:从战略的高度去看薪酬设计

高杰:一个老板的蜕变

高杰:企业缺人背后的冷逻辑

任老师  13930140893

本文由珍谋钧略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原创首发,注明来源视为授权转载。

作者 | 高杰 , 珍谋钧略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创始合伙人、首席HR咨询师;5S营销系统创始人;北京光华视野企业管理咨询中心研究员;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曾担任河北以岭医药集团 (上市公司) 人力资源总监、平安健康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秦川教育产业集团人事行政总监等多家大型上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监;擅长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建设与绩效考核模式设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