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熟的人》:诺奖后莫言沉默8年,写出了他“最正经”的小说

 燕山茶社 2021-09-17
文章图片1

2005年,莫言的小说《檀香刑》全票入围矛盾文学奖初选,六年后,他矛盾文学奖的看客,他斩获了那一年的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蛙》。

获得矛盾文学奖后一年,莫言获得了文学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评价说:“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获得诺奖之后,莫言八年都没什么动静,有人说他江郎才尽,有人说他进入“疲劳期”,直到2020年,一本《晚熟的人》,莫言回答了别人的疑问,他说自己也是一个晚熟的人,一个作家的成熟,意味着固化,莫言不愿过早“成熟”,他要探索新的可能。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从生活中吸收成长的营养,都在积累成长的力量,当这些力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就像成熟的果子一样,迸发出清香。

从这种程度上来说,早熟或者晚熟,只不过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而然。

文章图片2

01

《晚熟的人》中,作者在书中放了一个叫“莫言”的人,这个莫言在获奖后成为了乡里乡外的名人,故乡因为他而发展出一种“莫言经济”。

“莫言”的故居被挂牌成经典,文学作品里面的一些地方被改成经典,参观的人一批又一批。

作家以“莫言”的视角去看“高密东北乡”里的一些人和事,过去的事和现在的事交织在一起,人性和时代交织在一起,早熟的人和晚熟的人交织在一起,好的和坏的交织在一起,时代的辛酸和苦辣交织在一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土地还没有联产承包,电视还是稀罕物,知青下乡改造“思想”,倒是给村里带来一些活力,也带来一些新鲜事。

比如他们带来了电影,每周星期六,知青们会在篮球场上放一次电影,对村里的小年轻们来说,电影是个新鲜事,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星期六,放工之后,不吃饭也要往跑七八公里去看电影。

可是干完活还长途奔袭七八公里,让这群年轻人身上,散发出不好闻的气味,而且他们言语比较粗俗,看电影时还胡乱评价,让知青们较为反感。

常林是村里的一个小青年,爷爷是早年贫农协会主任,领着斗地主分田地,后来被乡团杀害,这就让常林有了一个好背景,成为那个时代的宠儿。

常林偷过知青们的两个秤砣,偷剪了知青马场一匹苏联马的尾巴,还偷了拖拉机上的零件。

要不是因为出生好,他早就被送到公安局去了。

文章图片3

常林有一个本事:能驱动意念,制造出又臭又响的臭屁,让村里人都不敢惹他,生怕中了毒招。

平时也只有常林打人的份儿,从来不见他被人打。

在看到电影中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时,一群乡下小青年嗷嗷乱叫,常林还大声评论:“奶奶的,脚尖走路,屁股上打伞,这是什么玩意儿?”

如此吵闹,严重影响了别人看电影,遭到知青的呵斥,常林不甘,制造了一个又臭又响的大屁,臭得前面的知青一下子就蹦起来,对着常林就是一拳,打得常林鼻子流血。

在一群知青的包围下,人高马大的常林,毫无还手之力,最后知青干部对常林说:“我宣布,你为不受欢迎的人,今后,不准你出现在我们农场。”

还是半大孩子的常林,在地上哭了起来。嘴里嚷着:“一群人欺负我一个,算什么本事,你们算什么好汉?”

文章图片4

02

第二个星期六,得到消息说要放电影《地下游击队》,小青年们激动坏了。

到了星期六,队长说干不完活儿不准放工,这几个年轻人就拼命地干,化身为牛,拼命往前拉。

终于干完了活儿,饭是等不及吃了,于是就急行军七八公里,跑着到篮球场,路过溪水边的时候,常林说:“洗把脸,喝点水,拾掇得干净利索一点,别让那些'鸡屎青年’(知识青年)笑话我们。”

为了看电影,常林也打算改变改变自己。

他们在空无一物饿得肠子绞痛的肚子里,喝满了水。

可是当他们到篮球场的时候,发现没有电影,场上一片黑暗,没有一个人,只有从粮仓里传出来的电影的声音。

原来,知青们将电影换到粮仓里去放,为了防止这些乡村青年蹭看。

门边有站岗的人,人高马大,用枪托子对着他们,根本就不让他们进去。

常林大怒,“你们竟敢用枪托捣我贫农子弟,你们的阶级立场哪里去了?”

于是,在常林的鼓动下,一群小青年不要命似的往前冲,可是还是无功,最后,常林撅着屁股,打算放毒,可是被一脚揣在屁股上,摔了一个“狗吃屎”。

那天,常林和知青里的单雄飞打了一架。

也是那天,常林妙语连珠,说话口才大好,满口豪言壮语,连那些度过初中高中的知识青年都大为不如。

单雄飞问他:“想不到你还满口豪言壮语,从哪学来的?”

常林说:“这还用学,老子早熟,天生就会!”

文章图片5

03

最终,吃了树叶,又偷学了两招“滚地龙拳”的常林,打败了单雄飞。

在旁边看着的少年里,有一个叫蒋二,常林的“滚地龙拳”正是向蒋二的爷爷“滚地神龙”偷学的。

蒋二原名蒋天下,这个名字在那个时代很不吉利,改为蒋天不行,改为蒋大也不行,索性改为蒋二。

这个时候的蒋二,不说呆呆傻傻,反正是毫不聪明。

后来,有人看到四个人坐在河边,将脚放在河里,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说钓鱼。

这四个人里,一个是因为妻子跟人跑疯了的,一个是常年神志不清的,一个也是神志不清疯疯癫癫的,还有一个就是蒋二。

村里的人,都将蒋二当成傻子。

由于蒋二傻,所以在未免除农业税和各种税之前,他一分钱没有交过。

文章图片6

很多年后,“莫言”功成名就,蒋二买了“莫言”旧居旁的一个烂泥塘,别人还是说他傻,可是他把这个烂泥塘填起来,在上面盖了房子,由于是在莫言故居旁,每年收房租就有好几万的收入。

这个时候的蒋二,不傻了,以前上学五年勉强上到三年级,可是年老的蒋二,不仅改回原来的名字蒋天下,而且开口闭口引经据典,仿佛饱读诗书的人。

而那个自称早熟的常林,却已经埋骨地下。

而服毒自尽的原因,也是因为胆子变小了,蒋二说:“这屌人,他是早熟的品种,上了岁数就傻了,连服毒的勇气都有,还怕什么呢?”

蒋二还说:

“有的人,小时胆小,后来胆子越来越大,有的人,少时胆大,后来胆子越来越小,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区别。”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他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成最孤独的一个人。”

“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的。”

“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呆又傻;当别人用尽心机,渐入佳境时, 我们恰好灵魂开悟。”

“晚熟”的蒋二,确实“渐入佳境”,他开公司,成为老板,处事变得圆滑无比,利用“莫言”的文化效应,大发利市,赚了不少钱,连单雄飞都在他的公司里做事。

他还大大咧咧抒发自己的见解:“对于那些早熟的傻x,不能含蓄啊,越直接越狗血他们越疯狂。”

故事到了这里,早熟的人不是真的熟透了,晚熟的人还需要继续熟。

文章图片7

04

一个早晨,蒋二哭哭啼啼地给莫言打电话说:“大事不好了,两台推土机正在推毁我们的房子。”

莫言问:“为什么?”

蒋二答:“说是非法用地,可是我建设的时候他们·····”

莫言打断蒋二的话,继续问:“是不是真的非法用地?”

蒋二说:“说非法就非法,说合法也合法,这地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划出来的滞洪区,可河水断流已经三十多年了······”

此时的莫言,还没睡醒,说了一句:“继续晚熟吧”,说完回床继续睡觉。

对于“晚熟”这个词,莫言是这样说的:“晚熟的人,这个概念很丰富,可以有很大的阐释空间。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一个作家或者一个艺术家,为了使他的创作生命能够更长一点,应该躲避成熟。成熟了就代表固化,代表不成长、不发展、走下坡路了”

蒋二的晚熟是什么呢?是一个人能够在时代里和人们从容周旋,能够获得名利和智慧,是八面玲珑的聪明伶俐。

所以还没有“熟”的蒋二,是装傻充楞的蒋二,是少年时那个呆呆傻傻的蒋二,蒋二装傻充楞,未必不是体验到了“傻”的好处,可是后来时代变了,他不用装傻充楞了,相反,越直接越赚钱,越直接煽动人,越能吸引眼球。

所以“熟”了的蒋二,会借助“莫言”的影响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借机赚钱,懂得以政治煽动牟取利益,更懂得了周旋于世故人情之间,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蒋二的成熟,就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文章图片8

05

什么叫做成熟?

心理学家Golden Allport列出了“成熟的人”的5个标准:

1)能够积极但是客观、现实地看待自己

2)具备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3)具备常识

4)有幽默感

5)有自己的一整套生活哲学

文章图片9

但是生活里对成熟的理解就是,一个人能够积极钻营生活,比如说孩子早熟,是说一个孩子早早就懂得了生活的法则,用成年人的方式来处理事情。

相反,所谓,不成熟,则是一个人做事“不按常理,不从常规”。

生活里面的成熟,说白了,还是一个人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并且还能为之行动,懂得用一套“规则”来处理生活里遇到的事情。

但这种成熟,并不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成熟,心理学家说的成熟,是心智的完善,但是大多数人所说的成熟,是被生活规训出来的“按部就班”。

心智上的成熟,是一个人能理性地进行思考,并且思考的东西,是有所根据的。

生活上的成熟,则是一个人懂得为生活“钻营”,愿意按照某种预先规定的规则,做符合某些人期待的事情。

小说中说常林早熟,其实常林的种种表现,恰恰就是不成熟的表现。

而里面说蒋二晚熟,但蒋二的种种行为,也不过是在迎合世俗,甚至为了名利“胡作非为”地钻空子,这也不是成熟。

真正成熟的人,又怎能如此呢?

我理解的成熟,不仅仅是懂得了如何在名利场中钻营趋利,也不仅仅是懂得了如何明哲保身,而是一个人不断完善自身,知道自己一直在从生活中吸取营养,一直在自我成长,所谓成熟,不是成为了某个固定的样子,而是我们知道,自己一直在朝着某个样子变化。

文章图片10

06

如今这个社会,无疑更加欢迎早熟的人,早熟的孩子会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被拿来作为教育的榜样,早熟的男人会成为别人家的“男人”,被老婆拿来鞭笞自己家的男人。

因为他们过早地见识到了“生活的样子”,知道生活容不得任性,于是规规矩矩,这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被生活捶打过的人不得不变得成熟。

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在《规训与惩罚》里面说了这样一种观念:

在一个国家,凡是不遵守规则的人,都要接受相应的惩罚,久而久之,人们就不敢不遵守规矩。

反过来说,那些“不成熟”的人,都生活惩戒过后,不得不变得成熟,这样的成熟,如同一种规避惩罚的面具,这并非真正的成熟。

老话讲:“瓜熟蒂落”。

有些瓜早早就落下了,但不是因为熟了,而是因为已经坏了。

有些麦子,已经老了还不会饱满,这样的麦子也是坏的,给再长的时间也熟不了。

真正的成熟,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没有早一刻,也不会晚一刻,在该成熟的时候,他就成熟了,齐白石不是晚熟,摩西奶奶不是晚熟,天才仲永不是早熟,七步成诗的骆宾王也不是早熟。

一切早熟,一切晚熟,只是在恰当时间发生的最恰当的事情。

早熟,未必就是好事。

晚熟,也未必就是坏事。

但自己熟了,自己知道。

莫言说自己要尽量晚熟,是因为他知道,知识和创作永无涯,所以愿用有涯之生,行无涯之事,是无止境的追求。

熟或者不熟,应该像种子一样自行自为,熟了就熟了,不熟就慢慢等着。

文|不有趣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