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部散文学会】王仁菊|行走在春天里

  清泉 2021-09-17

主  办

西部散文学会


2021年第192期  总第1413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6年春,偶然的契机被做了助学志愿者。好友余霞老师是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安康达德书院副院长,负责组织安康区域留守儿童助学工作,被她拉着帮忙走访了几次学生、送了几次助学款,不排斥也没多少热情,算是磨不开面子帮着跑跑腿。每次,她都热情的把我介绍给孩子和工作人员们,说这是王老师,大家也总热情的叫着王老师,大概是这声王老师极大的愉悦了我,此后的时间里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陪着她们各处走访。一直以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老师,文字里面蕴藏着的那些美妙的东西总令我迷醉!中考时,班主任老师善意的帮我修改了志愿,莫名就与喜欢的职业失之交臂,至今,仍是小遗憾。

2017年初夏,一次工作入户中遇到一个懂事得让人心痛的女孩儿!女孩儿叫晨希,11岁,读四年级,寄居在外婆家,住在一个叫小富沟的村子里。我们因核实一名19岁男孩的医保申报诉求入户调查,患者是女孩儿的舅舅,先天聋哑,为能开口说话,16岁去广东皮鞋厂打工,立志要攒钱做个人工耳窝。这是一个被幸运女神暂时遗忘的家庭,一家五口,外婆、外爷、妈妈、舅舅和小晨希。外爷高位截瘫多年,妈妈和舅舅都是先天聋哑,父母离异后妈妈带着晨希一起搬回了娘家,外婆是个被生活重担压弯了腰的妇人,言辞间充满了抱怨。镇村干部把能够争取的救助政策都给争取了,于这个家庭而言仍是杯水车薪。那时候,扶贫工作才刚刚开始,一家人挤在低矮的屋子里,一个土灶、一个火炉占去了一小半地方,几把椅子、一张小饭桌、两张床是家里仅有的家具,衣物散乱的堆放在床上和墙角的纸箱里,窗户钉着彩条布。了解情况的过程中,晨希一直充满期待的看着我们,同事开玩笑说,这个阿姨可以帮你舅舅写材料,指导舅舅报销手术费用,你叫她王妈妈吧……女孩儿羞涩的笑,然后一直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我,眼睛亮的像星星一样,看的人心里难过!返回后,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指导晨希的舅舅申报了医疗费用,我也用心的填报了第一份助学申请资料,那一刻,我才成了一名真正的助学志愿者。

接下来的无数次走访、送款活动中,我走进了更多孩子的生活,也走近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很多人不理解,政策这么好的当下,一学期资助几百元钱有多大意义?其实,物资资助是表达形式,而因资助行为给孩子们带来的精神抚慰才是更可贵的。受助的孩子大多来自单亲或变故家庭,爱的缺位比贫困和闭塞带来的伤害更堪!他们或冷漠或偏执或怯懦或敏感,走访中的每一次交流,都可能是一次破冰。对那些没有妈妈的孩子来说,每一次温情的对话,都是对母爱的触摸和体味!把温暖、多彩的外面世界像画轴一样在他们眼前展开,努力在他们心里播下向阳的种子,看着小小的人儿紧蹙的眉头舒展了,淡漠的眼神儿里有了笑意,好像真的能够听到种子在他们心里发芽的声音,哪怕距离开花结果还早,仍感觉希望满满、信心满满!这是助学的初衷,也是志愿者们最幸福的时刻。

很多人都问过同一个问题——那些资助者是什么人?我总不知如何一言概之。问的人多了,我也常自问,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了解到更多捐助人的故事后,我找到了答案——他们是平凡而有爱的人。他们的情况千差万别,年龄不一、性别不一、职业不一、收入不一……个人初衷和资助意愿也不尽相同,但目标却又出奇的一致,都是捐助者和带动者。许多资助人的故事梳理起来都令人听之动容!袁卫星老师,是我接触贫困助学听说的第一人,也是近几年听闻最多的捐助人,至今素未谋面,只知是个江苏籍教育工作者,在深圳任教多年,是很多教育名师奖项获得者,有自己的工作室。他一个人资助了十几个学生,带动身边人不断加入助学队伍,几年间,因他带动而加入的有几十人,他还多次来安康组织捐赠活动,是架起南北助学帮扶的中坚桥梁。陈军,一名在新疆服役,退伍后留疆自主择业的复退军人。事业刚刚起步,很多方面仍处在瓶颈期,回乡探亲期间,偶尔听说了我们为山里贫困孩子组织助学活动,坚持要为孩子们献点爱心,半年时间里一人资助了3名贫困学生。雨洁,一名江苏籍青年教师,一个7岁孩子的母亲。她是我接触过的最像

妈妈的资助人,每个寒暑假、重要节日,都会额外寄来衣物或钱款,委托我们给孩子送去她的问候和礼物,这些礼物带给孩子们的小幸福可能是温暖他们一生的记忆。

也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想起做助学志愿者?我说是因为共情,被打动、被感染后渐渐融入且渐行渐远。有人信,有人可能并不全信。这些年,因为某些个人或团体打着公益的晃子践踏了善意,让人们对公益既想支持又很质疑。达德书院的助学活动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方式,捐助人和受助人直接建立帮扶关系,捐助人的每一分钱都会如数转达受助人,每一次送款都有资料、有反馈,所有的走访都是无偿志愿活动,算是一种纯粹的公益模式。志愿者只是一个媒介,带着各自的温度传递温暖。我喜欢这种纯粹的公益,也喜欢这种零距离触摸爱、传递爱带来的幸福体验,因而,在这条路上走的越久反倒越不敢懈怠。

爱是具有治愈力的,阴霾的日子里、心情黯淡的时候,助学活动中那些令人动容的时刻总会涌上心头,便会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突然就释然了。向善而行,是渡人也是自渡。我常想,当给予、传递、悦纳把每一份善缘串连起来,春风化雨,每一个沐浴其间者都会有一种行走在春天里的感觉吧。


作者简介

王仁菊,陕西平利人,贫困助学志愿者,爱好文学、朗诵和户外运动。

   本期责编:王   韬

   配图:网   络
   编审:黄建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