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夫人撵走晴雯后,谎称她有女儿痨,贾母的回复堪称教科书

 liuhuirong 2021-09-17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将晴雯撵走几天后,王夫人才来跟贾母汇报。

按理说,贾母至尊至贵,不大会关心一个丫环,王夫人作为一个管家太太,如何打发一个丫环,她是没必要跟她报告的。由此我们该知道,晴雯不同于一般的丫环。


晴雯的特殊之处在于:她是贾母放在宝玉屋里的人。按贾府的规矩,将来贾宝玉成家,她是要作为宝玉姨娘的,古人讲究“妻贤妾美”,作为贾府最俏的丫头,晴雯被贾母看中,没毛病。

另一方面,在贾府,服侍过长辈的丫头,较其他奴才要尊贵,林之孝说过:“就连老太太屋里出来的猫儿狗儿,也轻易伤它不得。”

所以贾琏夫妇要赶着鸳鸯喊鸳鸯姐姐,而从贾母屋里出来的袭人、晴雯,贾宝玉要“更该尊重些才是”,免得人家说眼里没有长辈。

所以,正常情况下,就算迫不得已要处置晴雯,王夫人都该先和贾母说明情况。可如今她一声不响先把晴雯撵走,再来说明情况,那就是先斩后奏,目无尊长。

那么,王夫人该如何汇报这件事,才不会让两人剑拔弩张?贾母又该如何面对来自儿媳妇的冒犯?说来这真是一出绝妙的战争,而这种没有金鼓杀伐之音的战争,非贾家这样的资深贵族不可有。


按规矩,王夫人每天要来贾母屋里晨昏定省的,可是将晴雯撵出府后,挨了几天她才说,是因为要等贾母心情比较好的时候。这一天,她因“见贾母喜欢”,便趁机回道:

“宝玉屋里有个晴雯,那个丫头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间病不离身。我常见他比别人分外淘气,也懒。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若养好了,也不用叫他进来,就赏他家配人去也罢了……”

一开口,就妄捏晴雯有恶疾,这不仅是打诳语,更是诅咒,这真是一个吃斋念佛的人能说出来的话吗?完后就是汇报遣散那些学戏的女孩子。

王夫人这汇报,是有章法的,她先将晴雯的事淡淡说出,后面再用其他事情压着,这样听着的人就很容易只注意后面的事,前面的就略过了。


可对于贾母来说,这件事哪里那么容易略过?

贾母先对打发戏子这件事点头,马上就说到晴雯这上面来:

“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对于王夫人说的女儿痨,贾母没接话,而是一句一句发出了质疑:你说晴雯懒,可我一直觉得她很好,做事麻利,快言快语,针线上更是一骑绝尘。怎么这么快就变了?贾母就差没脱口而出:“你在说谎呢吧?”

听到贾母说晴雯是她看中的宝玉姨娘人选,王夫人也不好直接否认贾母的眼光,只好打哈哈呀,您看中的当然没错,可是人是会变的呀,而且“有本事的人未免有些歪调”,随后开始撒谎:

“三年前我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他。我便留心,冷眼看去,他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

看到这里,真是佩服作者揶揄人的手段,一面说王夫人“天真烂漫”,“喜怒出于心臆”,一面又让王夫人撒出弥天大谎。


记性不差的朋友都记得,就在前不久,人家来状告怡红院的晴雯妖乔泼辣时,王夫人连晴雯都不知道是谁,脑海中搜寻一会才跟王熙凤确认,晴雯就是那个削肩膀、水蛇腰、眉眼像林黛玉的丫头。连名字都没弄明白,怎么就说三年前就留意了?算起来,三年前她王夫人不正口口声声称呼袭人为“我的儿”,暗中提拔她做宝玉姨娘的吗?

很快,她就将袭人推了出来:

“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是一二等的了。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因此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我就悄悄的把他丫头的月分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擘出二两银子来给他。不过使他自己知道,越发小心学好之意。且不明说……”

王夫人这番话,可不是单纯的认同袭人那么简单。


一直以来,在贾宝玉的婚事上,“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就处在对峙的状态。而林黛玉和薛宝钗,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林黛玉聪敏,言语爽利,直来直去,是性灵派代表;薛宝钗守拙,沉默寡言,沉稳知礼,是贤良派代表。

按贾母,她自始至终都想要林黛玉做宝玉的妻子,在林黛玉刚进府时,她就开始安排两人同屋睡觉同桌吃饭。

而王夫人呢,一直对林黛玉多有疏离,反而多次称赞薛宝钗,在第二十八回元春赐下的端午礼物上,薛宝钗和贾宝玉独独一样,暴露了王夫人的选择,她倾向的是薛宝钗。

贾母和王夫人的选择,除了个人喜好自然还有多方面的考虑,显然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互相妥协的,因此此事一直悬而不决,除了偶尔各自用点小动作强调自己的力量,谁也不敢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毕竟是百年贵族,婆媳撕逼实在不体面。


而巧合的是,晴雯和袭人,分别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相似。

如今王夫人直言晴雯“女大十八变”,行事“歪调”,而点明要袭人这种做事沉稳的,这就等于在说,你贾母看人也会走眼,林黛玉并非你想得那么好,她会逢迎我儿子淘气,不读书,这样的姑娘我不喜欢,我就喜欢薛宝钗那种行事稳重的,宝玉只要不读书,她只有劝谏的份,这才是好儿媳。

都是狐狸,百年狐狸王夫人的潜在之音,千年之狐贾母何尝体会不到?她就笑了:

“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

葫芦,古人将人比作葫芦,多因为其满腹计算,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贾母将袭人比作葫芦,正是此意。

早在第五十四回,贾母就因为对袭人深度不满,当众批了她一顿。那次元宵节,贾母因没看到袭人跟着贾宝玉服侍,便当众指责袭人“拿大”。以贾母这等身份,去指责一个丫环,就如同现在的总经理当众批评一个基层打字员一样,是很让人不可思议的,唯一的可能是,中间夹杂着个人喜恶。

而袭人让贾母厌恶的地方,就是她背叛旧主,投奔了王夫人。


贾母将袭人称为满腹算计的葫芦后,又意味深长地说了句:“既然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这话说的,没有大错误,那小错误总跑不了了吧?

其后,贾母又给王夫人泼了一盆凉水:

“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

你以为袭人和薛宝钗就能让贾宝玉读书?可拉倒吧,贾宝玉根本不听人劝,他天性如此。

不得不说,贾母真的很懂贾宝玉,因此她也才知道只有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才能让贾宝玉真正的快乐。可惜王夫人一味颟顸固执,害了自己的儿子。

婆媳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以一笑结束。贾母年岁已老,王夫人才敢捅破窗户纸,此时的贾母,即便心中深知王夫人满嘴的谎言,晴雯根本没有什么女儿痨,可是她不可能为了一个丫头,公然跟王夫人撕破脸,一是不体面,二是为了保留力量保护林黛玉。她只能用清醒的言语告诉王夫人,我知道你在说谎,而且你的想法很愚蠢,你将为了自己的行为承担苦果。


事实证明,贾母看人一点不错。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后,终日念念不忘林黛玉,至于薛宝钗的劝谏,不仅于他没有任何作用,反而加速了他逃离的步伐,不知后来的王夫人,想到一去不复返的儿子,看着独守空闺的薛宝钗,会不会后悔当初没听老太太一言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