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石说》(栾世萍) ‖ 《济源文学》2021(124)

 大河文学 2021-09-17



我读《石说》
栾世萍

一册装祯优雅、大方,图案別致的散文集,摆在我的面前。淡绿色封面上,有半月半日、亦或是半山半石的图案,书的名字叫《石说》,刘克庆著。为什么叫“石说”呢?这不禁引起我极大的兴致。查询目录,终在第292页找到《石说》一文,才得以解惑。文中写到:在济源,黄楝树林场的东阳河、黑龙沟里,有着大大小小的石头,于是就有了镌刻在巨石上的文字“石说”……噢,原来石说竟是来自一块巨石上的刻字!
《石说》见证了黑龙沟里的悬崖峭壁,莺啼草长,层峦叠嶂,绿水成潭等美妙绝伦的景色,向人们介绍了黑龙沟的“潭园”,“啸吟沟”“猕猴谷”“聚仙滩”等多个景区的各自特点,尤其是“根之峪”一节,向你详细推出黑龙沟中的“奔蟒根”“孔雀根”“凌空根”“网石根”……那千奇百怪,包罗万象的树根,举不胜举。石头看似不语,但它的自然天成、亘古存在和矢志不渝的岗位坚守,却向人们诉说了东阳河、黑龙沟的流金岁月和沧桑故事……大大小小的标志性、寓意性的巨石无不展示着林业工人的人心、人气、团结与汗水,更彰显了党的坚强领导。见证了几十年来,黄棟树林场的巨大变化和林业工人爱岗敬业,无坚不摧的决心与干劲。
听石“说”完,作者推崇的“人生需坚定而不夸狂,稳重而不轻浮,真诚而不虚伪,包容而不刻薄,坦荡而不诡诈”的做人、做事理念便显易而见,难怪作者用《石说》冠以书名。
书中的两篇回忆录《遥远的记忆》和《我的邵州岁月》,很有分量。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充满激情的青春岁月和血与火的历炼过程,同时也真实再现了那个轰轰烈烈抓革命、促生产的年代,作者所经历的、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题裁庞大,选材准确;记述详尽,引人入胜。那确凿的数字无不包含着作者的用心收藏,饱含激情的语言无不表现了那段艰苦的日子中,自己与年轻的工友们,结下的生死情谊与深厚情感,让人读之感动不已。
在第三辑《走读》中,作者写了一篇采风记实散文《移来了一条金河》,给我的印象很深。一开头作者即向大家交待:在济源的轵城镇,在名叫庚张、绮里的两村之间,有一条小河叫金线河。当下冶西岭村的部分移民到这里后,镇政府与村民一拍即合,定村名叫“金河村”。从此,“金河”名不虚传。由于济源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扶助,金河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无污染的蔬菜大棚到花园式的养猪场,再到生意兴隆的农贸市场,体现的是金河村人的智慧和胆略,更体现了党的领导,国家的移民政策给村民带来的机遇。“移民,移来了一条金河。这条河不是地理意义的金线河,而是一条愿望河,一条企盼河,更是一条幸福河。”至此,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在第五辑《他山》中,作者首选写了自己德高望重的书法老师孙伯翔,也刻画了自己最早结识的文友李发祥,墨友高秀清、郑永峰等多个人物形象。这里,作者出奇制胜,不仅把每个人的名字恰如其分地嵌入了题名,更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写字作文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比如写孙伯翔的工作认真和性格率真:说话间下联已经写完,内容是 “敦煌窟系月牙泉”,众人不由赞叹“写得真好”!可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孙老随即抽回,连说“不好、不好”!已将该联折成方块,收了起来。湿漉漉的墨迹也粘连在一起,实在可惜!随即孙老又写出第二副 “晨起唯乐纸与墨,夜卧未眠旧梦多”。写完,手指着卧字和眠字,孩子似的自鸣得意:“你看看,这俩字写得多好!”当作者对孙老说:“孙老师,你能活到120岁没问题,那时候,我来沾沾佛气,多好呀!“孙伯翔却说:”120岁太少,我要活到250岁,二百五嘛!”一个让人敬重又可爱,弥勒佛似的老先生活脱脱出现在众人面前。
在写郑永峰的书法特点时,作者有意突出一个静字。先告诉郑永峰的号是“静思轩”,说他“静若处子,心无旁骛,行笔不急不躁,不漂不浮,笔笔有来由,字字不虚动。在沉稳中把控笔法结构,在静逸中书写性情”。这里我已看到,一个凝神聚目,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伏案写字的一个老书法家的背影了。
还有,作者用流水写法记述了孙子刘畅和小学生海涛的点滴成长故事,语言质朴、淡笔浓情、妙趣横生。尤如一幅素雅的风景画上,故意点缀了几朵红花,给人一种亲切和新鲜之感,又如山涧泉水,叮咚之声不绝于耳之美妙。
很久以来,我只知道刘克庆老师是我市有名气的书法家,今读《石说》,才知道他更深的造诣与成就还是文学。从他《我的邵州岁月》中,即可知道那个时候,青春年少的他,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已经喜爱并痴迷上了文学,并在工作和实践中得以运用和提高。之后的几十年,刘老师始终循着文墨双修之路,以写作与书法互补,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他在文学与书法领域均已取得可喜的成果。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济源市刻字专业委员会委员。
事业因执着而成功,人生因坚韧而出彩。亊实证明,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才能在自己熟悉的工作和经历中,把准方向,掌握规律,激发热情,勤垦耕耘,才能在平凡的人生中,书写出不平凡的业绩。
刘克庆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END


作者:栾世萍,济源市老干部大学学员,济钢退休员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