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夜美境(冯小青) ‖ 《济源文学》2021(123)

 大河文学 2021-09-17



月夜美境
冯小青

处暑过后,天气渐凉。今夜正是良宵,月朗,星稀,风凉,夜色怡人,带孩子到河边散步。

出小区走三四十步,有棵枝叶浓密的法国梧桐,庞大的枝桠下,放置一张红木椅,上面坐着三两个人闲谈。夜色如水,蝉鸣不止,虫声唧唧,不时有水滴透过头顶的树叶,落在脸上。

再向前行,伫立于河边,月光,河灯照着河面,清光溶溶,浸透天地。月光如流水,和着湨河一起流淌。沿岸的柳树在月下轻轻舞动,树下,月光青碧,如雨滴下漏。星光微薄,灯火闪烁,河对面的树木,此时看过去淡如轻烟。

当白天刺眼的光芒被夜幕渐次收拢,我们也卸下种种疲惫,在月光下自在行走、生活……

河岸栏杆上伏着几个垂钓老者,专心致志地盯着水面,隐约闪过的灯光中,钓线在水面上微微颤动。鱼儿何时上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的等待和希望。迎面跑来几个中年女人,

夜凉有人在唱。

“抬头的一片天,是男儿的一片天,曾经在满天的星光下做梦的少年,不知道天多高,不知道海多远……”一年前湨河上新建网红桥造型美观,方便两岸人们来往,网红桥横跨河面,变幻不定的彩灯,浮于上空的音乐,让沿岸景物更添一份朦胧多情。站在网红桥上,看着桥下面有两个年轻男孩在开直播。个性的嗓音,洒脱的唱法,吸引了来往的人群。有人唱,有人叫好,各得其乐。这是我青春岁月的记忆,曾在学生时代追唱的热门歌曲。

月亮渐渐升高,越来越亮,我高声招呼着身边的两个孩子,小心别乱跑。孩子们丝毫没有听到我的呼唤,仍然前前后后嬉闹奔跑,一人踩滑板车飞奔,一人向前追赶。周围到处是出来散步的人,男男女女,浮世人生,望过去全是怡然自得之情。一位年轻的妻子,穿着宽松自由的衣服,把孩子交给丈夫抱着,全神贯注地仰望着天空。她稍胖浑圆的脸上承受着月光的爱抚,微笑不语,美丽又恬静。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年一问,曾问倒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这样的疑问,萦绕在张若虚的心头,也回荡在我的心上。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行遍千山和万水,一路走来不能回,蓦然回首情已远,身不由已在天边。”此时歌声又换了,还是刚才的男声,颇有华仔的韵味。网红桥上,有许多人拿手机拍照,网红桥下,有人跃跃试试,想一展歌喉。

抬头看向夜空,月光灿灿,月色怡人,温柔又亲切。“就是它!”我想,这就是我少年时代的那轮月亮,还是那般温暖,那般柔情。也许我心中一切最美好纯洁的东西,应该归功于它。

就是这轮明月,多年前曾照亮过乡村的夜晚,我们在村边南场上捉迷藏疯玩的场景;就是这轮明月,多年前曾陪伴我在收割过的皎洁的玉米地里,等待爸爸来运玉米的情景;就是这轮明月,多年前曾陪我行走泛白的山间小路上,和小伙伴们一起跑路上学的情景;就是这轮明月,多年前曾陪我一起在月夜里思索感慨,独自徘徊。而今还是这轮明月,和我一起翻山越岭,来到这里。也许因了它的陪伴,一颗心历经岁月的磨洗,愈发坚定和沉着。虽然遇挫折和艰难,向往美好简单纯净的心境没有变,月还是当初的月,我还是原来的我。此时在朗润的月光下,秋夜的清晰也使人顿然沉静,仿佛周边的一切都包容着你。

“今夜微风轻送,把我的心吹动,多少尘封的往日情,重回到我心中……总是要走遍千山和万水,才知何去何从,为何等到错过多年以后,才明白自己最真的梦。”一个略显沧桑的女声穿过河面飘过来,尽管她唱的粤语,我也能循着熟悉的旋律轻声唱。最早听到这首歌还是十五六岁少年时,如今再唱别有一番感触。仿佛谁在身后狠狠推了一掌,我没来得及准备就跌入四十岁,身边的一切都在逼着我成长,成熟,直到完全适应。我慢慢开始自渡,变得不悲不喜,接受世间的所有不公平,热爱生活,热爱自己,于善良中带着锋芒。

夜近十一点,人迹渐少,月上小区的建筑物顶。回到楼下,满地月影,美如梦境。远远地,一颗闪耀的星星,像夏夜一般温情,它从深奥莫测的苍穹,从遥远的银河深处,友爱地向我眨着眼睛。送走一个潦草的春天,繁忙的夏天,而今一个平静且美好的秋日已经到来,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有人说: 夜空,月亮,星星与书都是永恒之物。我像旅途中的过客,停在这里歇息,然后上路。人生海海,我们总在经历。无论得到还是失去,都是生活的馈赠,磨难一路相随,生活总要向前看。于是我开始接受一切,继续上路。

END

作者简介:冯小青,市作协会员,高级中学教师。爱好阅读,享受写作,多年来在《河南工人日报》《教育时报》等媒体杂志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一百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