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安书法直播实录|行书第5课:《圣教序》基础小结(2)

 石安说 2021-09-17

《圣教序》基础小结(2)

前言:本文根据石安书法在线直播的内容整理而成,根据行文需要有删减增补和修改。

第二部分: 用笔

其中笔法是用笔的基础功夫。如中侧锋、藏露锋,提按使转等等。其中提按至关重要,这是毛笔书法的根本笔法,东汉大书家蔡邕有言“笔软则奇怪生焉”。这是毛笔书法最重要的特征。

毛笔笔毫软,对毛笔的控笔能力非常重要,要让毛笔听我们使唤,提按在我们第二课笔法和线条练习中重点提到,提按应该是主动的,是我们想写多粗写多粗写多细写多细,而不是下笔前不知道能写成啥样的。我们下笔前要心中有数。

第一步要练习控笔能力,其中提按非常重要。行书的笔法更加变化多样,对用笔的熟练程度要求更高。楷书笔法严谨,行书笔法灵便。行书有提按使转,或者叫提按转折。也就是提笔起来笔画细,按笔笔画粗,转笔笔画圆,折笔笔画方。大概这个意思。大家可以先看看老师的课纲,每次上课前会做些备课工作,大家可以截一下屏,方便大家边看课件PPT边听,这样会更有条理一些。

行书笔法除了中侧锋、藏露锋、提按转折等等以外,对于王羲之行书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笔法是笔力,笔力要遒劲。王羲之的字写得是很有力度的。尤其是圣教序本身是刻碑,因为刀刻效果呈现的原因,使得圣教序的笔力遒劲的感觉更加明显。

其实不单王羲之,唐代之前的书家都讲究笔力劲健。我们看王羲之书法,非常讲究骨力。书法所谓筋骨肉血气,王羲之在骨的方面表现得很多,那种力量感。他不胖,显得很瘦劲,很有力量。这种感觉要求我们写字时要懂得用腕力,力送笔尖,上节课我们讲的提升笔力有几种方法,大家如果不清楚可回看上节直播。简单来说就是运腕方法,握笔力度,注意于投射于笔端等等。笔力的把握是练好王羲之行书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王羲之虽然是中侧锋结合,但仍然是以中锋为主的。这种用笔思想一直被后世采用,基本近当代追求传统的不少书家以其为主流和正宗。比如当代书家沈尹默就强调书法宜笔笔中锋,当然这个笔笔中锋并不是死的,这个我们不延展开来讲。大家可以课后查找更多资料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但总体都是强调写字要有笔力。后世无论用笔还是结体后世绝大多数书家都或多或少受到王羲之的影响,这也是由王羲之书圣地位决定的。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王羲之已经确定了书法的规范,当然这种规范和唐代书家的法度不太一样。唐代尚法,更多是在有形的法度上加以规范,而王羲之则更多是在如何呈现书法高妙之美上,往高处讲,主要在书法美学和书法哲学思想上形成了规范。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以楷书和行书为最高,其中行书更是高手中之高手。以兰亭序和圣教序为一创作一集字的最高范本。圣教序在唐以后被各朝代视为书法基础教材的通行范本。

王羲之的用笔是非常精致或者说精妙的。我们讲虽然圣教序的用笔没有兰亭序那样精致,比如灵动、牵丝映带或者笔断意连没有表现那么清晰可见,但如果我们透过刀锋看笔锋,我们仍然可以很清楚看到圣教序的用笔是非常精致的,虽然它去掉了一些非常细节如牵丝映带、露锋等等,它毕竟是碑刻。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用笔精妙部分。

所以人家说怀仁集王羲之的字是非常下功夫的,刻得也非常精工,叫做“几近原形”,就是几乎接近于王羲之的原来的形态和神采。这是康有为所说的东西。圣教序最大的好处是非常规范,全文2904个字,五个部分,三大部分加两上答谢,几乎涵盖了王羲之所能见到的各种行书的字,包括里面还涵盖了一些王羲之楷书和草书的字,以及还有些怀仁集字创造的字,很全的集字作品。这也是圣教序之所以会成为学习王氏行书最广泛被使用的原因之一。

用笔精妙非常重要,需要同学们读帖时要读仔细,这个读仔细,包括笔画的形态和笔法的运用,要心里有数。

(示范“无”字,这写边讲解)

行书对楷书的笔画简省,笔顺的改变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书写更加便利,更快捷。

用笔第二个是笔画。笔画是我们基础要素。无非最重要三个方向,一是长短,二是粗细,三是方向。

行书的笔画长短相对没那么规矩,主要因字随形,圣教序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特点,比如“穷”字,笔画多而写小,笔画写短。上面那个“而”则笔画少而写大,笔画写长。

那么怀仁集字时怎么考虑的呢,这点我们在前面的直播里有讲到,同学们欣赏圣教序可以从自然万物或者古诗歌中产生联想,比如老师之前类把过的,圣教序对字的大小安排和章法布局就象白居易《琵琶行》中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如果从音乐来讲,圣教序又好象是一首钢琴曲,每个琴键就象每个字,每个字独立成字,大大小小,楷行草相间,楷静行草动,富有节奏感和韵律之美。

王義之的书法就象打通任督二脉的武林高手,无招胜有招,啥功夫都可以融在一起化为己用了,所以在书写时就很自由,仿佛功力绵绵不绝,变化无穷,而且穿插着用。当然这种处理一方面是和它集字有关系,另一方面也本来就是王羲之的特色。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怀仁具有对王羲之书风非常专精的把握和理解能力,在集字上下了非常深的功夫。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充分考虑到章法应该怎样协调,怎样灵动,怎样丰富多变,怎样具有书法之美。

所以《圣教序》虽然在笔势和字势受碑刻和集字原因有所影响,但当我们读《圣教序》比较深入时,就仍然可以感受到他的用笔的精妙和字势上的连带和变化之美。怀仁尽他最大可能去忠实呈现王羲之那种妍丽流美的书风,而且呈现书圣应有的高妙的技巧。

象“穷”字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笔画多而字小,但放在里面有很好的节奏感。这部分我们到后面作品赏析的阶段给大家延展来讲解。笔画的长短导致了字的大小,这在圣教序里是非常丰富的。

第二个,粗细变化非常重要。对于圣教序来说,行书来说,粗细变化的把握是明显的,在行笔速度稍快的基础上同时要注意把握好笔画的粗细变化,这是写好行书的重要能力。当然这点对初学者要做到精准临摹可能有些难度。

老师在第一课讲到,我们练行书,开始可以慢一点,把用笔和结体先把握好,掌握它的规律后,把基本功过关后,到后面,不一定非要写得很像,你能写得又像又好,也就是形神兼备自然很好,但如果做不到,不妨可以侧重于结体和气息的精进。

一种学习是奔精临去的,就是努力写像,通过写像来精进自己的功夫;还一种是练行书,奔意临去的,在掌握了基础的用笔和结体技法和规律后,融进自己的理解或者行笔感觉,这类学员未必会临得形上很象,也许用笔和原帖比不那么严谨和精到,但没有关系,在把行书写得用笔自如,行笔流畅,对字形结构的把握比如重心匀稳或者在平正欹侧中能体现丰富多变的书法之美,把行书该有的东西掌握好后,写出自己的感觉,有自己的特点,写出自在流美的行书自然也是可以的。所以练行书,练到后面会各人各面是非常正常的。

第三个是笔画方向。起行收分别在哪,行笔路径是怎样的,结合原帖去精细阅读和把握。对于方向,有个很重要的点是曲直。对于行书来讲,行书大量化直为曲,对王羲之来说,他的曲线是有力度的,有弹性的,流美的,这个特点需要在学习时把握到。

(未完待续)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