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第一炉香》

 清扬往事 2021-09-17

张爱玲的《第一炉香》和香炉并无关系。不过,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去看香炉的。谁知道,直到结尾也没有看到香炉的魂。自此,我的心里留片阴影,不再看张爱玲的小说。

这次,我在《成为作家》里读到,葛红兵讲张爱玲的《色戒》是个好故事。而我只读过《第一炉香》,于是,我再在微信读书里读一遍《第一炉香》。

再读之后,我确定小说里没有香炉。

有的只有张爱玲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第一炉香》是她的处女作,是她23岁的时候写的。张爱玲信的是茨威格的这句话:“那时候她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暗中标注了价格”。与其说张爱玲写的是情爱,不如说她写的就是现实生活。她想写一个女孩子想获得点什么,要付出什么?在她身上要发生些什么?

我特别想说的是,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及其精明的,尤其是葛薇龙。她来到香港两年,贫困所致,求助给别人做情人的姑妈。她想留下来继续学业,然后,她被物欲所控,情愿做姑妈的棋子。后来,她为爱而步姑妈后尘,成为遭世人唾弃的人,却和爱的人厮守一起。故事到这里结束。当她迈出找寻姑妈的第一步,她的命运就已经确定,准确地说,她就自己明白自己的结局,就像投掷出去的骰子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注定。对于一个自愿步入虚荣中的女子,当不以爱情的名义同情。她不是贪爱,而是贪婪。她明白自身的本钱是什么,要想获得那个最大的宝物,当然只有押上最重的筹码。

生活哪里是暗中标注价格,他其实为每个成功都明码标价的。

葛薇龙,她获得爱,她的姑妈维持她自己奢侈的生活。张爱玲对于她的主人公太仁慈了,她以为付出青春就是最大的代价,给她的笔下人物最好的归宿。其实,主人公们付出的代价不足以震慑读者的心灵。是不是《第一炉香》里的所有人的结局都反过来会不会更好?所有的人,在付出代价的同时,却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礼物,会更直击人心。就像你入深山而空手而归,然后,你再转身向山里走去。

葛薇龙的姑妈就是那个明码标价的人,她就像童话世界的看门人,知道你一定会来。她只要轻轻勾一下手指,你就屁颠屁颠的,一路小跑到她身前。那是欲望的尽头。

如何满足内心的欲望?这是《第一炉香》留给我们的思考题。然而,所有的故事都以人物的内心欲望为驱动,没有这些欲望,就没有故事。《第一炉香》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故事,就是那里面有女孩子的梦,找到爱的梦。只是这个梦一直难以醒来。

《第一炉香》里的爱情故事是阴冷的,但是不够残酷。


图片摄影:糯米


菩提树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