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识别天然香与化学香?

 昵称74814974 2021-09-17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分辨:

(《神农本草经》把药分成 “上药、中药、下药” ,

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

01

看外观

由于原料在制作过程中

要经过粉碎、搅拌处理,

在成品中已看不出材质的特点,

因此人们很难从香品的外观上判断品质好坏。

一般来说,

天然香颜色大多偏灰(哑光色,绝不艳丽),

相对份量偏重,表面略糙;

而化学香常用染色剂调出漂亮的颜色,

用化学添加剂使表面光滑洁净,

或过于艳丽或完美。

看烟气,

天然香燃出的烟气基本为青白色为主,

而化学香品烟气多为蓝青色。

02

闻香品

化学香中调有人工合成的香精,

常温下即有一股化学香精(卫生香)的味道,

或像香水,或像化工厂有时候释放的味道,

即使还没点燃,没开包装,就能闻到味道,

那就是化学香,不会错。

以沉香为例:

三个产区:中国产区,惠安系,印尼系。

(公认最好的是中国海南,越南沉水)

无论是哪个产区的,都是天然的味道。

如海南的沉香,那是沁人心脾,

醒脑安神,令人流连忘返。

弱一点的也是那种自然的清香味。

再高级的化学香精也无法模仿出来。

纯正的檀香有一种略感油腻的清甜味;

纯正的草香有明显的天然草药香味。

由于草香价格通常比较便宜,

造假者一般也不屑于仿制。

03

闻香烟

品味香烟是最直接也是较为可靠的鉴别方法。

不过,这对鉴赏者的经验有较高要求。

有些人长期使用化学香,

不知不觉中形成了错误的嗅觉习惯,

误以为化学香好闻。

因此,必须有一个学习、体验天然香的过程,

积累经验,重新培养正确的的香品鉴别能力。

由于不同的香品其风格各异,

没有统一的鉴别方法,比较而言:

1、天然香香气清新,

香味醇和,有油脂感,

无干涩、刺激等不良感觉,

久用不会出现锁喉、气闷、头晕等现象;

化学香则浓烈、刺鼻、单一,

有一股或浓或淡的卫生香味道,

或有舌苔发麻、喉咙干燥等不适体感,

久用必致锁喉、气闷、头晕。

2、天然香香气能醒脑提神,

滋养身心,多用也无厌倦之感;

化学香香气浓烈、恶俗、刺激,

易致人心气浮升、心烦意乱。

3、天然香燃烧时香气富于变化,

有一种独特的自然品质;

化学香燃烧时香气刻板单一,

有明显人工调制的痕迹。

4、天然香香气留香较为持久

(沉香老油可留香2-3天),

而化学香香气衰减十分迅速。

5、看烟色:

天然香燃出的烟气基本为青白色为主,

而化学香品烟气多为蓝青色。

04

摸香灰

天然香品燃烧后,

香灰基本为灰色、灰白色,

香灰不易散落,闻之有细细的燃烧过的草灰味。

而化学香品则在灰色里含有黑色的物质,

那是掺杂了助燃剂的原因。

香灰容易散落,闻之则还含有香料的味道。

但这些要点不是绝对的,

主要还要是结合其它的方法进行判别。

多闻天然香,再对比化学香,

可以提高香品鉴别水平,熟能生巧。

05

问价格

化学香成本低廉,因此售价相对较低,

往往几元、十几元就可购得,

并且数量可观。

而采用天然香料制成的单一香品或合香,

相对化学香品来说售价会高一些。

因其原料的采集、香品的制作等等环节

都需遵循相应的配比与原则。

而且天然香特别是沉香,

原材料价格就是很贵的。

06

用水检

天然香品泡于热水中(一般饮水机的热水即可),

不会有特别的香气;

而合成化学香泡于热水内,

会蒸出呛鼻的味道,

有些闻起来还会觉得刺刺麻麻的。

放置一段时间后,

合成化学香的人工色素会溶于水中,

让清水变色。

化学香的危害:

化学香和劣质香释放的

致癌物质的毒性是常态挥发毒性的5-7倍。

烟烛不断的寺庙内致癌物质含量

比寺外空气高19倍,

比家庭中吸烟房间内含量高45倍,

是厨房含量的118倍。

长期在家中烧化学香和劣质香的人

患上肺癌的几率要比抽烟的人高出3.49倍。

也就是你点一根化学香或劣质香等于抽了三只烟。

庐山东林寺做过一次环评,

寺内的致癌物质是寺外的20倍。

北京雍和宫、杭州灵隐寺都拒绝外香进入

减少化学香和劣质香的污染。

化学香精为何能广泛流行开来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

化学香精的原料容易取得。

二是价格低廉,香味浓郁。

三是我们大多数人只把烧香作为

祭祀礼佛的形式,

不闻香不品香,

只关心香品的美观和香味的浓艳,

忽视了香的用料、配方与品质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