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生菌、乳酸菌、益生元,你了解多少?

 便秘的邓邓 2021-09-17

依赖益生菌不如合理饮食

益生菌近年来受到营养界的热捧。但益生菌是否有益健康,如何科学选择益生菌产品,消费者依然存在很多疑惑。近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2020)》。调查显示,公众对益生菌的认知误区较多。


益生菌、乳酸菌、益生元功能各异

调查显示仅有16%的消费者能识别几种常见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等。超过60%的消费者不知道乳酸菌和益生菌的区别,甚至34%的消费者认为乳酸菌就是益生菌。此外,仅有4%的消费者能准确区分益生菌和益生元。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益生菌的分类很复杂,国内的就分了20多种,每种菌群还分为不同的菌株,产品还分为药品、保健品、固体饮料等。

那么,乳酸菌与益生菌是一回事吗?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介绍,市面上我们常会看到乳酸菌饮品,能分解乳糖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乳酸菌不能在肠道中定植,只是在通过胃肠的时候发挥点作用,不能起到调整肠道菌群的作用。

大家常在酸奶等食品的宣传语中看到“富含益生元”“富含益生菌”,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们的真正“身份”。益生元是指能促进益生菌生长繁殖的物质,它们不能被人体吸收,也不能直接对机体起作用,而是通过益生菌发挥生理功能。也就是说,益生元是益生菌的养料和温床。

目前,市场上公认的益生元有低聚果糖、抗性糊精、乳果糖、菊粉、低聚半乳糖等。但是日常饮食中,并不建议盲目补充上述几种益生元,更推荐从食物中获取。一日三餐中如果能有充足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也能获取益生元。

益生菌要“量”更要“活”

调查显示,74%的消费者认可益生菌的健康益处,仅有4%的消费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在购买产品时,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产品功效。

那么,益生菌到底有没有健康益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益生菌是一种当使用量充足时能给宿主(人体)带来健康效益的活的微生物。“根据定义,在服用时或者在肠道中,这些益生菌必须是活的才可能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副教授任尧表示。

此前发布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要求:活菌类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保存期内的活菌数目不得少于106cfu/g,即100万以上的活菌数量是最低要求。所以,益生菌产品中的活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保证效果的最为关键的指标。

上述调查显示,在益生菌众多健康作用中,消费者最认可四种,包括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便秘腹泻、助消化和促进营养吸收、缓解腹痛腹胀。那么,益生菌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呢?

国家食药监总局认证执业药师梅贰康在其文章中指出,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吃益生菌用来治疗便秘,一般宣传上对便秘有效果的是乳双歧杆菌,但在儿童便秘的临床应用上缺乏循证医学依据。但益生元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结肠内常驻菌的生长和活性,来有效改善便秘。

基于目前国际上证据水平相对较高(被验证有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罗伊氏乳杆菌可以缓解某些肠绞痛,但效果不明显。另外,很多孩子在使用抗生素后都会出现腹泻,益生菌可以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但也不是所有益生菌都有用。

并不是所有人用益生菌都能获益

调查显示,32%的消费者认为益生菌可能有副作用,近半消费者对益生菌安全性存在一定疑虑。此外,18%的消费者认为益生菌可能使人产生依赖性,还有近4成消费者对此存在疑虑。76%的消费者期望在宣传益生菌时可以基于科学证据,不要夸大功效。

梅贰康在其文章中指出,益生菌类制剂还是相对安全的一类药物,至今,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服用益生菌导致严重毒副反应的报道。

根据《新科学家》文章,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免疫学家艾伦和他的同事给15名志愿者吃了在商场里就可以买到的益生菌补充制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益生菌在某些人的胃肠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在另一些人的肠道中益生菌却被其他菌群“赶”出去了。

范志红则认为,公众对益生菌应当客观看待,不应期望过高。之前有很多研究和案例都证明,有些菌种确实是对人体起作用的,但是也要看个体。益生菌不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人们还是应当依靠合理饮食补充营养。益生菌只是一种调节手段,而不应当当做一种主要的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