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是:时差【854】

 成长发源地 2021-09-17


上高中的时候,地理课上学过「时差」,它是指地球因自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位于地球的不同位置,而地球总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太阳,因此不同国家的日出、日落时间必定有所偏差。

后来了解到,人与人之间也是存在时差的。比如电影《超体》中,Lucy大脑潜能开发超过20%的时候,别人说出的话和想说还没说的话,她都知道。

再比如,你和你的同龄人,假设你们是同样的生理年龄,30岁。但如果他努力的时间比你多,思考学习的比你多,创造的成果比你多,那么他可能会有50岁甚至60岁人的思考水平和洞见。而你,不学习不思考,思维水平或许只有20岁。这就是两个人的时差。

或者,别人主动学习,你不主动,别人多年前掌握的咨询和信息,你可能还要几年后才能了解到。别人研读经典,汲取上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人的智慧,而你只有过去十多年的经验。这也叫时差。

你拿自己十几年的经验,跟别人几百年、几千年的智慧相比,快省省吧,咱别闹了,赶紧回家好好学习,先想办法缩短时差吧。

想要缩短时差,就要知道是什么造成了时差。时差主要由这三个方面造成:获取信息、思考内化、投入使用。

如果你会英语,那么你就可以提前阅读最新《纽约时报》排行榜前几的原著,早别人好几年了解新知。阅读无时差是行动无时差的第一步。

了解信息之后,也要自己思考内化投入使用,如果什么都不了解,也不行动,那即便是生活在发达国家,你充其量就是吃的好点、睡的好点,其他与山里的土著人没什么两样。

清楚了人与人之间是有时差的,也知道如何缩短时差,会让我们不再以自己为中心。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无时差获取信息,尽可能无时差思考内化,尽可能无时差地进行使用和纠正。

所以,我们要相对应培养自己获取一手信息的能力,培养随时随地发问、思考、内化的习惯,以及马上行动,做了再说的态度。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