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横街,一个宣武孩子的记忆!

 卡卡2FM4 2021-09-17

中信城,陶然北岸...

在现如今的北京,

谁要是说在这里有套房子,

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富贵人家。

图片

不过在这些楼盘还没有拔地而起之前,

这里并不怎么出名,

虽然与鼎鼎有名的牛街,菜市口遥遥相对,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南横街

图片

可您要和南城人聊这里,

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了...

而生在这里的人,

也永远记得这些胡同的名字:

烂漫胡同,米市胡同,贾家胡同,

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

南半截胡同,盆儿胡同.....

图片

作为米市胡同长起来的我

最为这个胡同自豪就两个。

一个是这里的康有为故居,

另一个就是胡同里的云风理发店。

理发店的门脸虽然看起来比较简陋,

但是胡同里的男女老少理发都来这儿,

尤其是二月二龙抬头,

胡同里来这里理发刮脸的

您瞅着吧,

那队伍排起来壮观的,绝对堪称一景。

图片

图片

贾家胡同我是太熟悉了,

因为太多的瓷器都住在那里。

记得胡同南口路南有家药铺,

药铺对面有个杂货铺,各种针头线脑,

女孩子爱不释手的蛤蜊油、雪花膏,

在这里也能淘换到。

小时候更是没少在这里买过东西给家里;

还有杂货铺隔壁那家小吃店,永远不记得名字,

只知道他家豆包咬在嘴里一股子桂花香,

当然,吃完豆包还要就口子杏仁茶,才算是完美。

图片

烂漫胡同里的同仁堂制药厂

当时胡同里的人亲切的称它为第五制药厂

后来《大宅门》播出的时候,

看见白家老号百草厅的招牌,

我姥姥就感慨的说:

“以前的第五制药厂,不比这个强?”

图片

生活在这里的人,

谁还没在这几个地方上过学啊?

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所以姆们南横街的长起来的每一代上幼儿园,

必须提到的就是米市胡同幼儿园了。

我二哥以前住铁门胡同,和米市隔着一条街,

他就是这个幼儿园毕业的。

在他的印象里,

南横街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这个幼儿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图片

小学,

住在盆儿胡同附近的瓷器一般都在半步桥小学上学,

再远点就去陶然亭小学

其他胡同的,

不是在中横街小学上学,就是在南横街二小

反正小学的时候放学回家往胡同一钻,

总能奇怪地看见不少同班同学。

图片

中学,

以前有个58中学,后来改为了北京印刷学校;

58中学东边有个76中学

因为这两所学校离牛街比较近

所以放学了没事儿还能去牛街买点驴打滚,螺丝转解解馋。

图片

胡同里上中学之后

就出现了别人家孩子与自己家孩子之分了,

那些胡同里的别人家孩子,

学习特别好就附近师大附,十五中和十四中

再差点人家好歹还能上个区重点育才中学

自己家孩子也就是140中学的命了,

如果咱中学也没那个命,

没关系,卫校还可以选择。

不过胡同里的孩子毕竟都是从小撒尿混着泥长起来的,

所以从来不以中学论出身。

图片

生活在这里的人,有着享不尽的口福:

图片

虽然离牛街只隔着一条马路,

但是真没骗您,那个时候我们要是馋嘴了,

想吃口正儿八经的小吃垫补了,

直接奔着街巷里面的曙光回民小吃店就去了,

什么糖耳朵,糖火烧,炸糕,麻花,螺丝转儿,

小店做的哪一样也不比现在的牛街差啊。

图片

小肠陈卤煮百年老店,

味道有多正宗就不浪费吐沫星子形容了,

这还得您自己尝去,

反正南横街附近胡同住着的,

一个星期不吃,就都想的不行。

您别看现在小肠陈门脸修的这么气派,

胡同里的老人说,

过去小肠陈卤煮店就开在迎新街口,

在那个门脸的高台阶上,

您经常可以看到小肠陈拿个破铝饭盒喊一声:

一份卤煮加一个火烧二毛钱菜~!”

图片

还有胡同口的那怎么也吃不够的烧饼夹肉

南横街大下坡的飘香的葱油饼

橡胶厂对面的天意餐厅......

不说了不说了,想想哈喇子就流了一地。

图片

生活在这里的人,关于那里的记忆,

都在这些地方了。

图片

整条街上开着这么几家国营的小饭馆

但是不知道是价格太贵还是味道不好吃,

饭馆的生意都不是很好,

平时大家生活在胡同里都想不起这几家小饭馆,

除了谁家要是来客人了,

家大人才会嘱咐自己家孩子,

“去街上的小饭馆打点酒去,钱别丢了”

图片

小时候最糟心的经历莫过于

家里没醋了,没酱油了....

因为这个街的副食店有好几个,

实在分不清哪个去买哪样东西,

后来终于弄明白了。

您要是买粮,就到南一粮店

买芝麻酱,香油,火柴日杂用品就去

四平园胡同的南二副食店

买油盐酱醋到米市胡同出南口的南四副食店;

家里想吃牛羊肉了,

就到潘家河沿南口对面的羊肉床子

图片

家里小小不言的百货坏了,着急买,

街上两个非常小的百货店算是帮上大忙了,

那两个百货店的名字很有意思,叫做--黑猴

图片

小肠陈卤煮对面的革制品厂宿舍,有个鞋摊,

鞋的质量没的说,

用物美价廉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在这条街上住的人家,

谁家没有这家鞋摊的几双鞋?

别人我是不知道,

我家我妈我我哥我姥姥,

据不完全统计,每人两双。

图片

还有整条街上的新生纸店,绒线铺,药店,

粮食局,玩具厂,橡胶厂...

对了,每次发烧打针都去的陶然亭医院

我和我的小伙伴儿反正长大之后才戒掉对它的恐惧?

图片

南横街,

现在一点过去痕迹也找不到了.....

只剩下公交车报站的那句“南横街”。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