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37期】《文学中国》杂志网海拾贝专栏征稿‖木斧发于2021.9.17.18:39

 昵称76506597 2021-09-17



2021年尊敬师长弘扬传统美德诗文大赛获奖作品

2021年尊敬师长弘扬传统美德诗文大赛作品辑

责任编辑:苏平

明天·我就成了你

诗/苏子美(重庆)

茫茫人海中

闪烁着一枚璀璨的明珠

你用彩练

拽着雏燕飞向自由天空

用心雨浇灌文化贫瘠的土地

用红色烛光

点燃姑娘们上大学的梦萦

教育扶贫的诗卷里

你站在三尺讲台

用神奇的教鞭开启智慧的帘

栉风沐雨长途跋涉

换来一双双眼睛的文字飘香

你用月华锃亮笔尖

书写博大精深的胸怀

温暖孩子们向往的明天

你甘为人梯

一千八百位山里娃

攀爬在你瘦弱多病的躯体上

步步拾级 捧月摘星

光耀故里

你的序章里

岁月让你两鬓染霜

时光溢出新蕾的足音

你是时代楷模

燃灯校长张桂梅

你的博爱 仁慈

燃起火种

明天 我就成了你

【作者简介】苏子美,女,69岁,中师 ,退休职工,重庆诗词学会会员;重庆二月文学社会员、常务副秘书长;重庆二月诗刊社副社长、重庆《二月文学》副主编;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会员。作品散见《文学中国》《快乐老年报》,《重庆诗词》《二月文学》《金沙文化》《永宁潮》《玉龙吟》等纸刊网刊。

今又重阳 

文/涅槃(天津)

像日子的古篆体,九九——

重合,在秋叶背面

在一片茱萸的馨香上

菊花黄了又黄

一些豪言壮语,扶着阳光越登越高

脚下沾染的泥土连同一枚枯叶

独自在风中留白

又迅速被一把鸟鸣填充

天空高过任何一座山

蓝色雾霭横挎山腰,似雾,又非雾

而卧佛寺,端坐山巅的样子

像极了我的母亲

手执茱萸,虔诚下跪

把一盏菊花酒举过头顶

匍匐在人间的生命,倏然

就有了强壮的骨骼

【作者简介】涅槃,原名王士勋,六零后。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在《辽河》《江河文学》《天津日报》《满洲里日报》《天津诗人》《新泰日报》《焦作日报》《山东诗歌》《速读》等报刊和平台发表,多有参赛获奖。诗观:诗是浓缩的生活。

七律·教师颂

(中华新韵)

文/吴宗权(重庆)

数载人师一老牛,寒来暑往竞风流。

雪霜染鬓织星宿,粉笔无言著夏秋。

书画琴棋歌浪漫,讲读写算化绸缪。

清香桃李芳天下,坚守初心占榜头。

【作者简介】吴宗权,男,1962年2月生,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校副校长,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忠县作家协会会员。工作之余,喜欢诗词写作。《石头赋》《蝶恋花·秋殇》《三月,放飞心思》等近80首诗词先后发表在《画稿溪文学》《文学中国》《忠州日报》《清江诗刊》《三峡诗刊》《诗城文艺》等报刊上。

王忠耀老师仙逝

诗/谢勋烈(四川宜宾)

恩师瑶殿赴,惜谊痛由衷。

山泽燃春梦,荧窗课史风。

怀慈心若水,抱璧意如鸿。

噩耗惊无寐,流星殒夜空。

【作者简介】谢勋烈,叙永县退休职工。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泸州诗词学会会员,县政协永宁诗书画院创研员,县作协会员,老年诗书画会员。宜宾翠屏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华诗词》《星星诗刊》《星星诗词》《诗词百家》《诗词月刊》《中国诗词》《画稿溪文学》《泸州诗词》《泸州作家》《丹山》《永宁潮》《千家诗词》等国家省市县级纸质期刊。曾多次获县市奖。获建党百年安徽全国诗词大赛《恒基杯》优秀奖。

祝教师节

诗/马文俊(正式会员)

春天育李遍原垓,夏日收科选俊才。

白发苍苍嗟岁月,银灰粉笔写将来。

【作者简介】马文俊,壮族、中共党员、《文学中国》杂志社会员、诗词天地会员、涵社诗词研究会会员、师宗县书画诗联协会会员,五龙书画诗联协会会长,诗词爱好者,作品在《中国诗歌网》、《滇南诗词》《特别推荐·河南滨州头条》《百度》《诗词选刊》《长江诗社总社》刊载、《师宗诗联》等刊载发表作品。

     毕业歌

  文/李建梅(重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送走背起行囊,一程程继续前行的丫头,
我回头再望了望眼前这所令人敬畏的学校。心潮起伏。
昨晚这里人声鼎沸,孩子们凌晨了还舍不得离开。毕业晚会从下午6点进行到晚上10点。送别的舞台就搭在夜幕下。我的记忆里好像都是学生表演老师在台下观看;还有职工表演给领导看。
昨天晚上我们是观众席上的嘉宾,演员就是平时拿着课本为孩子呕心沥血的老师们。他们在为辛苦陪伴教育了三年的孩子们送行:纵使千般不舍,可是又不得不狠心把孩子推出去,让他们放心去飞。
台上哭台下哭,大屏幕上哭,爸爸妈妈们哭。不是煽情,这是真情的控制不住。三年时光如白驹过隙,人生路漫漫,初中教师只能送到这里。前方的路是未知的,有位班主任哽咽着说“孩子们,希望你们以后的路会顺一点,波折少一点。”听到这里我再也忍不住眼泪突突突往外流,这分明就是母亲的心疼啊!"愿你们打拼未来,能被世界温柔以待"。一位腆着大肚子的班主任艰难地把自己放在椅子上,话未出口竟已凝咽。何老师美丽的笑靥早已成了一个泪人:“孩子们,猴儿们...”还是无语先哽咽。还有大老爷们儿的班主任,哭得让我们有点儿想笑,于是我们又哭又笑。也有钢铁侠般的硬汉子,豪迈地祝福,潇洒地挥挥手,似乎要不带走一片云彩。可是他让我想起含蓄的父爱,那位一个人把离别的痛苦单方面扛,把舍不得的柔情藏在凶巴巴硬邦邦逼你成钢的伟大的父爱里。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丫头扑在老师肩上已起不开身;家俊妈妈抱着老师泣不成声,也顾不得自己的露肩袖垮得不能再垮。我默默递上自己精心蓄红的西红柿,丫爹教我的感恩感谢的话也不知道怎么说了。我们原说带丫头一定要给每一位老师鞠上一躬,再把自己种的西红柿送一个给老师。我们也知道这拿不出手,更谈不上敬意。可是我们天天浇水盼它们红就等的这一天,只想表达对老师们的感谢,表达对老师们生活红红火火的祝福。但是后来人太多我们不得不先退场了。老师们排队目送孩子们走出校门。
送别,没在长亭。是在2019年6月14日的夜色里。这一天曲终人散,这一天女儿的初中生活嘎然而止。这一天新的起点刚刚画好。
三年前走进校园的时候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我和丫头背着书包在一张张硕大的表格里寻找她的名字和班级。她说妈我有点儿怕。我说不怕,其实我自己也是忐忑不安的。今天再看丫头从容的步伐。我心底千百遍的祈祷:感恩!感谢!可爱的窦老师,被丫头气得哭笑不得的张老师,对丫头专宠三年的幸老师,最好说话的唐老师,漂亮的黄老师,美丽的何老师,对丫头殷殷关怀的廖老师,陪伴监督孩子日日体锻的曹老师。祝福你们: 生活美满!工作愉快!
天空又下雨了。如果时光可以倒回,我想再回到2016年9月1日。一切又刚刚开始。

【作者简介】李建梅,女,1972年生于重庆垫江一个叫芭蕉湾的小山村。1991年高中毕业于垫江一中。喜欢读书,偏爱文学作品阅读和静听古典音乐。我是一名陪读妈妈。怀揣文学创作梦想,经常用文笔记录一些生活点滴。遥想童年,怀念故乡芭蕉湾。

    闪烁在心灵里的烛光

      文/钟婧瑶 (四川)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古人云:“不畏义死,不荣幸生”。我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中,很荣幸,接受过一位对党的教育事业非常敬业的冯老师的教导。我成长起来了。
三年来,同学们如玉如钗,虚心接受“教书匠”们的精心打磨,尽皆期待能在开闸之日“大放异彩”,我也一样。
几年来,冯老师为每个学生不辞辛苦,蜜蜂般紧张有序的工作。每晚晚自习下课,同学们都回寝室去了,教学楼A栋402的灯光,在晚上12点前是不会熄灭的。
这只蜜蜂一边享受着夜月的静谧,一边在办公室辛勤酿造着学生们需要的文化食粮。
孔颖达老先生认为:“先生,师也”。时至今日,冯老师仍是我发自内心尊称为先生的师长,一位对教书育人工作完美诠释的长者。
感受最深的是上网课,时间紧任务重,同学们迫切需要网课内容生动形象,学习资料简洁,重点明确条理清晰画面整洁。而这一切是冯老师认真备课的风格,顺理成章地成为教师中的佼佼者而受到众文科生的喜爱。
“刀子嘴豆腐心”,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她再恰当不过。见过不少老师对差生或难以管教的很社会的学生不闻不问,任其野生野长或管教很少的老师大有存在。
“在水上,鹰能叼鱼,在水底,鱼可食鹰”。诚然,她对那样的学生多次讲过:“XX同学,你再这样,我不会管你了。”恰恰相反,冯老师管得最多的就是这样的学生。循序渐进,苦口婆心,直至他们变样为止。
“寻找千里马,甘当伯乐”是她言传身教的核心理念。也是她在优等生中,寻找可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化苗子的动力。她要让这些学生懂得“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
正所谓“痛苦是成长的土壤。”正值高考分秒必争的关键时期,我经历了一场劫难,从没生重病的我,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发高烧不退,病情很严重,我病倒了。
那天正值周末,本想自己到医院就诊,可我在外地读书,父母不在我身边,人生地不熟,我不知道医院在哪,怎样找到医院,到了医院我怎样去挂号……。我只好向老师求救。可周末,哪来的老师,老师都离校回家了。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给冯老师打去电话,哪知老师知道后,没有埋怨我,相反连饭也没吃,急匆匆地赶到学校,把病倒在病床上的我立马背出学校,再打120送往医院。
抵达医院后,老师一点没迟疑,把我安顿在医院走廊里的座椅上,然后用她为我挂号,刷卡缴费,送我做各种必要的检查,整整忙碌到天黑。
半躺在座椅上的我,看着眼前这位羸弱而高大的身影,我的鼻头一酸,眼泪刷刷流下来。老师与我非亲非故,却在我举目无亲孤苦无援之时,为我送来及时雨,激动得我无以言说。
老师看我哭泣,以为我病得不轻。于是一边轻轻拍着我的后背,一边安慰我道:“别怕,有老师在,你会没事的。” 
此时无声似有声,我不知道该对老师说什么?只觉得老师感人肺腑的话语对我来说是最好的治病良药,身体的不适好像一下减轻了不少,精神也很快振作了起来。
在接受医院治疗期间,老师只要有时间会到医院来,为我捎来好吃的水果,询问我的病情,有时还会为我补习功课。
三月以后,我在老师的鼓励下,到学校坚持学习,坚持参加考。尽管我的病情仍没有痊愈,尽管我的功课一时半会儿也弥补不上来,可我仍在继续刻苦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前几天,我收到了翘首以朌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把通知书给老师送去。老师看了,很高兴的对我说:“好孩子,原以为你生病耽误了时间,高考没有希望了,没想到通过你的努力,你竟然考上了,不错,不错,祝贺你!”
“不过,以后你到了学校,还要再努力地学习,实现你的人生价值,你会成功的!”
多么感人肺腑的一番话。这番话,犹如一股清泉,缓缓流入我的心田,涌遍我的全身。
看着老师慈祥的面容,我尽然禁不住内心的激动真想问:亲爱的冯老师,我只是一个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学生,我有何德何能,让您这样持之以恒的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您的学生受之有愧啊!
眼泪,又不管不顾的流下来了。我不知道该怎样来感谢我最尊敬的师长和老师。但是我知道,冯老师是我一生中最受我尊敬最慈祥最可爱的人,她像我的妈妈。
教师这个行业,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可以是再生父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蚕,是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的蜡烛。
我庆幸岁月仍轻,时光未老。不等杜娟早啼,百花凋零,荃蕙化茅,待树木成才之时,我再踏微雨寻恩师。
亲爱的老师,您放心吧:明天,我会成了您!

注释:冯老师,化名。

【作者简介】钟婧瑶,女,18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本人喜欢诗歌、散文、游记,初学写作者。

       秦王之川散文一篇

          我与村校的缘

      文/林科(泸州龙马潭)

童年时代我们到染房小学就读,道路两旁有许许多多的菊花绽放在山岗上,大家一起兴高采烈地去上学。第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胥老师教学孩子们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尊敬长辈,尊敬兄长的灵魂从此埋藏在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发芽,不断成长,不断地学习和发扬。他是开启我们学习知识的启蒙老师,他每天早上坚持走路到学校,在教学中,他认真负责、教学严谨、爱岗敬业、……他求真务实的精神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这种力量让我在十五年的教学生涯里一直努力坚持着。
胥老师教学过我们一年就离开了校园,许多小伙伴就去其它的村子就读,大约五十个孩子的班级就解散了。我听从了父亲的意见,在村子里继续读三年级,刚学习的时候,还是比较吃力,每天放学回家,父亲坚持给自己的孩子补习功课,两个月时间就赶上了学习的进度。虽然代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但是他最大的特点是让孩子们去劳动教育。比如:让孩子们去山下抬水到枯井里,去学校的花园里面锄草,去地里面收获庄稼……自己干活吃力,一直被同学们笑话,对老师教育学生劳动的思想有所抱怨。后来才明白,代老师是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有艰苦奋斗的品质。他教学的方式语气平和,循序渐进,注重知识积累,注重培养孩子们积极学习的乐趣,与父亲的教学方式迥然不同,几年学习让自己受益匪浅,为自己坚持书写的乐趣打下了基础。人生很多时候面临绝境,就会回忆起就读小学的情景,每次遇到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读完小学,去镇上读初中,班主任周老师也是原本村小的老师,他是一名幽默的数学教师。那个时候自己每天和不同的孩子一起玩耍,落下了很多功课,成绩也下降的很快,经常喊我去办公室单独问话,他也没有严重的批评学生,他仁爱的风格一直值得我学习。后来,家里出现许多矛盾,自己经常没有到学校上课,每天在家里自学的时间多,去学校学习的时间短,周老师仍然对我非常的关心,并没有过多的批评教育。在他身上学习到了儒家仁爱的思想,是值得尊重的老师。去邻镇补习初中,班级的老师大部分都是老将军,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教学工作多注重实效,退休了的赵老师继续教学数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还注重我们几个数学尖子生的培养。在老将军身上学习到了“天道酬勤”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奋斗思想。
2000年去了泸县九中就读,在这里体验了高中学习的生涯。一班就读时候,语文老师杨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记忆犹新的是她为人处事态度真诚。后来去了五班,数学老师乔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每次都是以浅显的题目分析教学方式,让学生们都能理解和领悟出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在他的引导下,自己学会分析题目的深度,广度,层次等诸多的数学思维模式。感受到了数学老师做事的把握性和紧密性的特点,在自己人生的处世哲学中深有感悟。毕业后乔老师的留言:“人生要有自信,人有了自信,就无往而不胜!”在现实生活中,你最缺少的是一种自信心。回首往事,古人云知生莫如师真是一语中的。
内江师院学习期间,才感受到大学教授对待学生的教学态度,漠不关心的思想早就是同学们茶余饭后聊天的课题。自己终于找到了黎明的曙光,,坚持看书,努力自学学习知识,经常沉浸在文字的思想中,感悟出每个时代的英雄都必然要经历一个曲折而艰辛的过程。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经历大浪淘沙的磨练,金子才能闪烁光芒。印象最深的最后一节课,王新民教授讲述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当过八年兵,村小教学三年,镇上小学教学一年,中学教学五年,个人选择去进修本科和研究生的文化,历经几番苦难才到师院当老师的感人故事!他告诉同学们:“为什么中国人小时候聪明的人很多,长大后成功的人不多,他们缺少的是一种坚持,人的一辈子一直坚持地做一件事情,他就有可能成功。学习数学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习,机械性的学习,毫无感情可言,很少人能成为牛顿和高斯他们那种伟大的数学家,不是每个人都能抛开七情六欲来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回忆这十五年的教学生涯,在村校教学工作的环境里,坚持认真负责的原则,务实真实的原则,做人和蔼可亲的态度,处事有条不紊的进行,做事诚实守信的原则,做活勤快能干的品质,深深影响了一大批孩子们的学习和行为。在村子里,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的乡土气息,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与可爱,感受到了学生对家长的尊敬之情……

【作者简介】林科,男,八七年生,数学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从事教师职业。画稿溪文学社会员,喜欢国学,爱好阅读,爱听民族歌曲,闲暇之余书写诗歌。


画稿溪文学社-《文学中国》杂志社团队简介

出      品:《文学中国》杂志社、《画稿溪文学》杂志社

出版单位: 中国文明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业务指导: 叙永作家协会

编辑策划:《文学中国》编辑部、《画稿溪文学》编辑部

名誉总编: 刘   勇(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四川省现代物流促进会荣誉会长,泸州市企业联会副会长,叙永县文联民间文艺协会主席,叙永县创业商会会长,川滇黔现代公路物流港董事长。)

名誉主编: 苏朝云(古典文学专家、老资格编辑)、万中华(叙永县政协秘书长,叙永县政协永宁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靳泰戈(博士)

顾      问: 欧阳锡川、白  鸽、肖体高、苏朝云、万中华、汪中华、钟小平、靳泰戈、龙 平、杨  军、冯国成

总      编: 苏   平(笔名:木斧、木子,四川省著名诗人)

主      编: 靳朝忠(古诗词专家、儿童文学专家、叙永作家协会主席,四川省作协会员)、肖体高(儿童文学专家、中国作协会员、泸州市作协顾问)

副  主 编: 李登福、 雄  风

编审总监: 靳朝忠、苏朝云 

编委委员: 刘   勇、苏   平、靳朝忠、李登福、熊武彬(添加中……)

特约编辑: 姜   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