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中的“纵横”

 四代保姆图书馆 2021-09-17

纵横--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对偶范畴。“纵”与“横”相对。指书法章法布局的横向、竖向须讲求前后相承,左右映带。强调笔法气势要奔放自如、纵横态肆。纵、为竖画;横,为横画。要求纵横结合,纵横相需,交错互织。其纵势是行笔向上下伸张,增加字体的长度;横势是行笔向左右伸张、增加字体的阔度;主纵主横,往往因时代而不同。自殷周至秦代,书体的纵势居多,殷墟的甲骨文全部采用纵势。汉、魏、晋、南北朝的书体多用横势。魏晋时、钟繇书法,无论行楷,均取横势,而羲之又每每以纵取势。唐欧、虞取纵势,褚、薛取横势,柳取纵势,颜取横势。宋米、黄取纵势,苏、蔡取横势。可见纵横本无定格,学书者拟根据性之所好和学力的演化,而自定其纵横之势。唐代孙过庭《书谱》云:“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又云:“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唐代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云:“每为一平画,皆须纵横有象。”宋代陆游《跋乐毅论》云:“《乐毅论》纵横驰骋,不似小字。”明代解缙《春雨杂述》云:“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纷纷纭纭、斗乱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昔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纵横曲折,无不中意。”明代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祝京兆季静园亭卷》云:“祝京兆书《委静园亭诗》以大令笔作颠史体,纵横变化、莫可端倪。”清代蒋衡《拙存堂题跋》云:“于法度森严中纵横奇宕、所谓端庄杂流丽也。”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云:“纵横者,无处不达之谓也。”清代孙退谷《庚子消夏记》云:“然纵横之极,却笔笔不仿古人,所谓如'屋漏痕'、“折钗脚',此其是矣。”清代李瑞清《匡喆刻经颂九跋》云:“《鹤铭》取势纵,故字形长。此则纵横兼备,无法不备也。”清代姚孟起《字学忆参》云:“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勿倾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