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本书,是民国的“豆瓣”,记录了中国电影批评的先驱

 星河岁月 2021-09-18
今日得好书一本,书里详细记录了民国时期的各种影评,或可称之为民国豆瓣,得以窥见民国电影业的种种细节。

民国时人也喜欢看爱情片,比如这一则:

昨于共和影戏园中见一片,曰《残碎之阳春玫瑰》A BrokenSpring Rose,凡三卷,为一哀情之作。观赏之余,得数种感慨,一曰伤贫,二曰斥富,三曰胜会不常,四曰多情无益,五曰红颜命薄,六曰芳华易逝。此片闲闲差笔,能于浅淡中描写人生之苦痛,凡有身世之感者,观之必将雪涕……(By周瘦鹃)


周瘦鹃是民国时期重要的作家,早年撰写才子佳人的小说,和张恨水同属“鸳鸯蝴蝶派”,搁在今天,江湖地位类似于匪我思存。

《残碎之阳春玫瑰》拍摄于1912年,是部瑞典电影,在中国上映却到了1919年。据说是因为这部片子因为映射社会问题,在瑞典遭到了禁播。这是一部爱情悲剧,影片结尾是沦为妓女的女主角,在往日同男友约会的花园里,愤恨死去。

民国开始提倡恋爱自由,爱情片在当时颇有市场,很受一些时髦的青年男女喜爱,相约观看此类电影的同时也顺便亲身践行了自由恋爱的号召。但周瘦鹃是个写爱情小说的作家,比较在意影片的文学性。周瘦鹃观此片,还挺喜欢的。这部片子让他想到了《牡丹亭》和莫泊桑的小说,抒情流畅,是部佳作。周瘦鹃为此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影评,登在《申报》上。周的眼光很不错,《残碎之阳春玫瑰》出自瑞典电影之父维克多之手,这位电影之父还在片子客串了个角色。


图片

周瘦鹃看过很多爱情电影,因为职业的缘故,他一大部分时间是在琢磨电影里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情感。经典爱情片《茶花女》,周瘦鹃自然也是也看过的,也写了观影感:

影戏中之《茶花女》,予见之于浩灵配克影戏园,为一意大利片。……名女优某夫人饰茶花女,能于一举一动间,将芳心中哀怨之情,曲曲传出,自非庸手。……惟体态如杨玉环,似嫌太肥。此等哀情之剧,窃谓宜以飞燕身材者为之,庶瘦影伶伶,愈显善病工愁之态,即如演《红楼梦》中之林黛玉,亦非瘦人不可,若以腰大十围者演葬花焚稿诸剧,人不将望而却走耶。


图片

左:1910年版《茶花女》剧照
右:1912年版《残碎之阳春玫瑰》剧照

周瘦鹃后来改造了许多才子佳人的传统故事,据说灵感就来自这些欧美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的爱情片。周瘦鹃还但任过大陆影片公司编剧主任,亲自为《水火鸳鸯》《真爱》《还金记》等电影写了剧本。一听戏名就知道,都是爱情片。

周瘦鹃对文学史有个特殊的贡献,他发掘了张爱玲,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便发表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后来张爱玲又写了《小团圆》,里面有个汤孤鹜,原型便是周瘦鹃。

欧美爱情片正火之时,也有观众不买账:

余每逢观剧归,家人必询余所观之片,结果如何。余辄以滑稽口吻答之曰,“一接吻耳”。盖欧美影片,无论其为爱情为哀情,结果之最后一幕,大都如是也。(By周世勋)


周世勋先生,早年在影院工作,夏令配克、爱普庐,都上海滩有名的电影院,副业是写影评。


周世勋擅写批评类影评,上面这条就是在讲爱情片“套路化”的问题。

后来周世勋创办了一封小报——《罗宾汉》,专门进行电影批评,批评国制影片之每况愈下,批评男女明星堕落日众,辄加笔诛,言辞犀利,由此引发轩然大波,遭致电影工会的集体声讨,成为当时影界备受关注的争议人物。

除了爱情片,侦探片也是当时颇受观众喜爱的类型。

周瘦鹃和程小青就翻译过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探案集》。这个版本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于今天并不流行,因为它是用文言文翻译的。

程小青更为人熟知的是他独自创作的侦探小说,东方福尔摩斯——霍桑,他自己也被人评为东方的柯南道尔。霍桑探案的故事曾经多次被搬上荧幕,在当年也是家喻户晓的侦探,对于有些年纪的人来说,应该不算陌生。

程小青也写影评,写过一部《电影编剧谈》,也常常和朋友交流电影业的各种问题。他的好朋友郑逸梅说:

尔来中国之电影事业,有如方茁之花,自制之片,虽不能媲美西方,然大醇小疵,已有可观者矣。但电影脚本,编撰非易,脚本不佳,则根本失败。愚意吾国旧小说,如红楼、水浒二书,一则富丽缠绵,一则生龙活虎,若取材而演之银幕上,必能号召群众,惟导演人材,一时难得耳。吾友程小青亦主是说。愿与当代从事电影事业诸君子,一商榷之。(日本人曾制水浒影片,予尝见铜版图数帧于某杂志,但扮相背景,不脱岛人气派,若吾国自为之,当胜日本万万。)


看来无论什么年代,大IP都是追捧的对象,而《红楼》《水浒》无论什么年代,都是正经的大IP。

民国人也爱吃瓜。所以民国影评中少不了各种八卦,比如下面这个小姨子系列:

小姨子1号:

顾兰君的成名是在她底姊妹嫁了导演之后,换一句话,也就是她在做了小姨之外,其名始彰的。(By范寄病)


小姨子2号:

新进女演员中,从身为小姨而大占便宜的,则有路明。路明者,徐琴芳之妹妹而陈铿然之小姨也,置身影界,虽仅数月,但因阿姊从中帮忙,姊夫提携得力,骎骎乎亦列于明星之林矣。(By范寄病)

小姨子3号:
陈绮霞是陈玉梅的妹妹,而陈玉梅的老公就是天一老板邵醉翁。邵醉翁陈玉梅是电影界著名夫妇之一,邵醉翁心肝宝贝的爱陈玉梅也是众所周知,因为爱陈玉梅的缘故,所以不管陈玉梅会不会做戏,他硬派她做影片中的主角,不管陈玉梅有没有声望,硬捧她做电影皇后。

由于爱屋及乌的缘故,邵醉翁爱了陈玉梅之外,还就兼爱她底妹妹陈绮霞,因为爱陈绮霞的缘故,于是原定给陈竞芳挂头牌的《黄浦江边》改由陈绮霞主演。……于是陈绮霞是受宠若惊,陈竞芳是一愤而走,外面人是见而眼红,邵醉翁则坐待其成……(By范寄病)

这位为大家科普了不少“八卦”的范寄病先生,曾任《新民报》主笔,为《时代电影》《电影月刊》《艺友》《小日报》《电通》《力报》等报刊撰过稿。也曾任邵氏公司主办《南国电影》杂志编辑,只是编了两期后,因在内容上与公司当局意见相左,辞职了。

现在回过头,我们说一说这本记录了民国影坛八卦的书——《现代(1912-1949)话体文学批评文献丛刊·影话卷》,一部严肃的“八卦杂谈”,一部中国电影的批评史。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上映,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辉煌时期,佳作、名角一一涌现。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也迎来了第一批写影评的先驱。他们用各自的视角,记录了中国电影的早期发展。


图片
影话卷
潘文书 编著
定价:150元
ISBN:978-7-5506-3338-4
 点击图片购买 

  扫描二维码购买  


“话体”文学批评是一种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体式,包括诗话、词话、文话、小说话等。作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史的一部分,现代(1912-1949)以来的话体文学批评空前繁荣,涌现了大量话体文学批评之作。

《现代(1912-1949)话体文学批评文献丛刊》辑录现代以来独立成篇(编)的话体文学批评文献,内容涉及诗话、词话、文话、小说话、剧话、联话、影话等七类,共十二册。

图片

相关链接:了解现代中国的话体文学批评,读这套书就够了

《影话卷》主要收录民国时期的影话,即关于电影的各类话体批评。这些资料主要来自当时的期刊、报纸等公开出版的各类文献,包括周瘦鹃、郑逸梅、欧阳予倩、阿英等近代著名影评人、导演等的影评作品五十多种,六十多万字。这些影评包括电影资讯、观后感、影星逸闻、艺术水平评价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整理者还为每种影话撰写了题解,详细介绍作者情况并对其学术价值进行评介。是了解和研究现代时期的电影和电影批评的珍贵资料。

图片
图片
图片



组稿:小孟、韩凤冉
排版:小孟
统筹:凤凰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