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待月光

 新用户0312kbMj 2021-09-18
上周同事在南宁出差,去了我推荐的夜市,发视频说人真多好热闹。我看着视频长长叹息,两年前那里才是人多热闹,街上铺满排挡摊位,桌椅从店里延伸到路上。人潮汹涌,接踵摩肩,挥汗如雨。我爱极了那里的芋头甜品,也被老友粉的味道折服。现在回看那时,太过岁月静好。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本以为这场灾难几个月就会终结,没想到已伴随我们近两年。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被迫改变。疫情成了时代的分水岭,我们在进行叙事时,开始使用“新冠疫情前”和“新冠疫情后”来区别过去与现在。
2021年,无论南北,夏日的每一次降雨预报都让人心惊,暴雨洪水,城市内涝,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大雨在十年内频繁出现,传统的生产生活经验几乎无法应对不断发生的气象灾难。
逐渐接受了与病毒长期共存,适应了随时随地都戴口罩,接着开始学习掌握在洪水中求生的各种技能。
由夏到秋,暑假戛然而止,天气转凉,暴雨初歇,可疫情还如打地鼠般此起彼伏。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历史是由灾难塑造的,可这届人类也太难了。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尼采说:痛苦总是刨根问底,快乐却常常停止不前,也不回首来路。
置身于宏大的动荡中,不断思考自省,人类不知道是该重整旧山河寻找旧时光,还是适应新环境开创新时代。审视再三依然无法得到答案,在不确定中痛苦挣扎摇摆。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无常即恒常,世事如月圆月缺。
中秋节假期大范围降雨,天气亦无常。远隔千里的亲人,不知能否共赏一轮月;家乡的秋色,不知是否一如往常;时令的水果,在故乡与异乡是不是同一个味道?嘱咐你添衣的人,身体可还健康?那么多的语言和情绪,都化成了离人心上秋。
这两年来,我们无法说走就走,也不能想见就见。万水千山,彼此守望,依然保持对生活的温柔和期待。露从九月白,月在思念时最明亮。

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结果会怎样。也许疫情很快就会结束,我们又可以随时见面四处漫游;也许历史会在这里拐一个弯,奔向不可知的方向。因为不确定,才有努力和拼搏的动力,坦然直面,积极应对,寻找希望。有时候,人类不知道自己渺小;有时候,人类也不知道自己伟大。
再长的夜也会天亮,再远的路也终会抵达,即使乌云骤雨阻挡看不到今夜的月亮,月亮它一直都在那里。不惧阴晴,无谓圆缺,轮转就是团圆与开始。
深情与共,静待月光。
读一首歌德的诗给我们,给日光,和月光:

世界不是还在那里吗?那峭壁的山岩

不是还在早晨的阳光下黝黑地挺立在那边吗?

庄稼不是已经成熟了吗?

河畔那里成片的树林和辽阔的牧场

不就是我心目中的那片碧绿的原野吗?

那笼罩大地的不就是云烟过眼,

变幻无穷的无际的天穹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