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二)

 攸州刀郎 2021-09-18

本文作者为李川田,转自公众号临池,特此鸣谢

图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年纪的增长,记忆力逐渐下降,总是丢三落四。既然记不住那就拿起笔记下来。自学书以来也积累了一些零零碎碎的笔记,包括听课笔记、教学课件、平时的思考。总觉得有点散乱,理不出头绪。遂萌发了重新整理的念头,方便查阅和反思。因学识有限,诸多不足,请方家多批评指正。

图片

《董解元西厢记》抄本残片

     此图是1989年且末县发现的《董解元西厢记》金元杂剧抄本残片,很能说明宋元时期中原文化在新疆的影响。从书法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件残片,窃以为深受唐代大书法家怀素的影响,其面貌接近《怀素小草千字文》。

图片

怀素小草千字文

  《小草千字文》的用笔:更强化了圆笔,逆笔藏锋,几乎每一个字、每一个点画的起笔都做到了圆起圆收。《董解元西厢记》抄本残片的用笔也是注重圆笔。以下做些二者的对比图以说明(注:左图为《董解元西厢记》,右为《怀素小草千字文》)

图片


图片

“门”字和“开”字,起笔处皆以逆锋顶纸书写,转折处轻提,顺势圆转。线条圆劲,通畅。

  《小草千字文》的总体书写速度比较从容、舒缓,运用短笔画,简洁干净,有一种『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从容。同时也有笔势连贯,跌宕的洒脱。

图片

图片

“的”字运用短线,笔段意连,耐人寻味。“多”字笔势连绵,一气呵成。

   《怀素小草千字文》结字简约,一些字的点画很简洁 ,更有一些笔画只是用笔时停留所留下的“意到”,没有具体的笔画,只是一种意象上的感觉。《董解元西厢记》抄本残片亦如此。

图片

图片

“传”和“不”字,运用短笔画、断的处理手法,营造出大空间。

   《怀素小草千字文》的章法,最大的一个特征是空灵舒朗,字字断开,拉开字距和行距。杨凝式的《韭花帖》与之相近。《董解元西厢记》上下字咬合紧密,行轴自然摇曳,可见书写的轻松和宁静。

图片

行轴都有微微的摇摆,自然生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图为张超济文书,右为王羲之《十七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