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老苏州”拍下了1976-1986年的苏州,每一帧都是一幅画

 明日大雪飘 2021-09-18
1976年到1986年间,苏州沧浪区少年宫的一位“斜杠青年”开始了他的“不务正业”,用一台相机记录下了这十年的苏州,其中大多数照片是当时在沧浪区少年宫的孩子们。

想要了解父母辈或者小时候都在干什么,那时的苏州是什么样的吗?

现在跟着慢师傅一起搭乘时光机去看看吧。

图片

1976年4月 沧浪实小三年级学生谢鸽在平衡木上表演(谢鸽同学1992年前往日本留学,2013年回苏后,担任某日企副总经理)

图片

1977年 沧浪实小高年级同学为低年级同学缝补衣服(左侧缝补者王彤文现为建筑设计师)

图片
1977年,沧浪区少年宫船模组温小平老师指导学员做帆船模型。

图片
1977年 4月29日 / 沧浪实小  我是一个小木匠

图片
1977年5月,苏州市实验小学无线电兴趣小组正在学习发报。
图片
1978年7月14日 沧浪实小英语老师贡欣红老师和她的学生庄越红在毕业前合影
图片
1978年 著名书法家谭以文为儿童演示书法创作(谭以文,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师、南京博物院特聘画师)

图片

1979年8月,翩翩起舞的孩子们。

图片
1982 年10月1日 沧浪区少年宫国庆活动

图片
1982年10月9日,儿童文学作家叶君健在苏州市图书馆儿童文学作家见面会上。(叶君健,1914-1999年,著名小说家、翻译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主要译作有《安徒生故事全集》《南斯拉夫当代童话选》,创作长篇英文小说《山村》)
图片
1988年3月  沧浪区少年宫摄影小组在苏州孔庙采风合影
影集中记录的是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生活,也是沈鹰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

其实在此之前,沈鹰并不是专业的摄影师,之前也没有学过任何相关摄影知识,这一切的举动,据他所说,就是“纯粹的爱好”,而后来在摄影路上,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才逐渐入门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师。

1974年,刚从苏州教育学院毕业的沈鹰,那个年代,是包分配的,所以一毕业,他便被分配到沧浪实小任数学老师。

年仅18岁的沈鹰,善于绘画、爱好自然,有着这个年纪的热情与活力,他不太喜欢这样一板一眼的教学,而更喜欢劳逸结合的课程,于是校长便安排他去教美术和自然课。

和朝气勃勃的孩子们接触,总是会获得无数快乐,于是他想记录下这些场景。在物资匮乏、经济贫困的那个年代,沈鹰一开始拿着向学生家长借的折叠式相机拍照。

1975年,沧浪区少年宫开始组建,当时就看中了“多面手”的沈鹰,多次邀请他来任课,参与少年宫工作。这正好和沈鹰的追求一致,于是他便进入少年宫教学。

那时少年宫初创时设施简陋,很多场地都是老师们群策群力,一起因地制宜搭建的——攀援铁架、荡秋千、红军之路、模拟雪山、铁锁链桥……“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后来又造了水池,还请人做喷水雕塑,俨然是个轻松愉悦的儿童王国。

图片
1986年7月,沧浪区少年宫摄影小组在沈鹰老师的带领下,在吴门桥上采风。

第一代主任林同斌的理念很简单,少年宫就是要丰富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培养好的兴趣爱好,要轻松快乐地边玩边学。那时课程相当丰富,美术、舞蹈、航模、气象、生物、书法、摄影……

已经颇有些摄影知识的沈鹰,也担任了摄影指导,边学边教,那时少年宫给了他一部珠江牌双镜头反光相机,有了设备就有了成为摄影师的心,他也因此结交了很多摄影爱好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这就开启了他的摄影人生了。

他先是在沧浪区文化馆学会照片冲洗和放大,接着就搭建了自己的暗室,这样就可以独立完成全套摄影工作了。

沈鹰回忆说:那时最难的就是教构图,如何舍取、如何用光,每一步都要在现场做示范——三脚架架好相机,选取一个镜头,让学员看后,再让他们用相机进行模仿训练。学员拍好照片,要帮他们冲洗,选出好的照片进行裁剪,通过对比原片,让学员慢慢理结构图的规则和技巧。

那时电脑还不普及,很多照片处理技术也没人会用,所有的照片处理都是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去操作。

回首往事,沈鹰笑称自己是“苏东坡性格”,好日子过得,苦日子也过得。他说,那时虽然条件艰难,但是也不觉得苦。每次想起一路上遇到的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他总是洋溢着笑容。

图片
1978年7月,苏州博物馆一行人在井冈山。
从左至右:沈鹰、姚世英、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夏顺军、杨在侯。

1978年,沈鹰跟随苏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去江西、湖南收集革命历史图片,一路上与前辈老师朝夕相处,从井冈山到韶山,边看边拍,沈鹰说,这两周是他摄影进阶课堂。特别是看完了老一辈的摄影家的优秀作品,如吴印咸的《白求恩大夫》、石少华的《毛泽东和小八路》、齐观山的《斗地主》等,他的视觉受到很大冲击。
图片

1979年8月6日,石月美德和沈鹰于苏州狮子林合影。


1979年,沈鹰遇到日本东宝映画摄影师石月美德,因爱好摄影和集邮两人迅速成为朋友,并被赠予了两卷彩色胶卷(当时一卷彩色胶卷的价格相当于沈鹰一个月的工资)。

……

最近,有古吴轩出版社计划要将这些纪念照片出版,于是沈鹰便开始整理这些20世纪的旧物,处理起来特别费劲,需要先用底片翻拍机翻拍,而后请朋友使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差不多花了四个月的功夫,终于出版了沈鹰的影集《小辰光——沈鹰摄影作品集(1976-1986)》(“小辰光”为苏州方言,意为“小时候”)。

对于沈鹰而言,让这些照片中的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童年更有意义。

生活在苏州的我们对此特别有感触,于是邀请了沈鹰老师在本周六(9月18日)晚7点,做客慢书房,分享“小辰光——苏州1976-1986年的故事”,敬请期待。

本次为线下沙龙
在慢书房店内举办
分享嘉宾

The honored guests

沈鹰1956年出生于吉林。1974年苏州教育学院毕业。1988年毕业于江苏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78—1988年,担任苏州市沧浪区少年宫生物、摄影教师。1988年留学日本。1994年入职索尼凯美高电子(苏州)有限公司。2019年从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退休。现为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苏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注册汉语教师、国家注册企业培训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