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位老兵的情怀——访惠南镇六灶湾村抗美援朝老兵黄万书先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尽管时间已过去了七十多年,但在朝鲜战场上我亲自参战和看到的那一幕幕共产党人、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壮烈画面时常浮起在我眼前,仿佛像昨天发生的一样……”黄万书老兵一面绘声绘色地说着,笔者也聚精会神的聆听着,只见黄老的手有点颤抖了,嗓子也开始哑了起来,眼眶里转起了晶莹的水珠,这就是一个老兵、一个老共产党员出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也是黄万书一生中永远铭记难忘的情怀。正是有了这种情怀,黄万书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一位老兵对党无限忠诚无限热爱、尽力报恩的一腔情怀。 ![]() 向党交特殊党费 2020年春节前夕,正是万家灯火喜庆传统佳节的欢乐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而且又不断向全国扩散的趋势!此时此刻党中央英明果断决策,中力量支援武汉,“武汉告急”“万众一心支援武汉”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传递着正能量,坐在家里的黄万书老兵此刻也心急火燎,如果自己再年轻一点也要报名参加防疫防控战斗,但现在老了,不行了,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黄万书脑海里浮现,想购买20箱水果、口罩、水杯等生活日用品通过快递托运到武汉以支持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献上了一位老兵的心愿,想到这里,第二天一清早,黄万书就来到了六灶湾村家门口服务中心,找到了党支部书记顾燕,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她,并要求尽快安排发货。顾燕书记一面热情接待了黄万书老伯伯,肯定了黄万书的支持武汉献力量的行动,一面又拨通了镇防疫指挥中心转达了黄老伯的心愿,但由于武汉实行了严格封城举措,对外来物资一律要通过专门通道方可进城。快递公司根本无法进去!如确要援助,只能收受现金。当顾书记答复黄万书老伯伯后,黄老伯先犹豫了一下,后又反应迅速从内衣口袋里取出了一个包得十分整洁的布包,小心打开:“顾书记,这是我留着备用的1000元现金,现交纳给党组织,作为特殊党费,请你们转交上级党委,用于防疫防控工作。”“哦,黄老伯,谢谢你,你年纪这么大了,身体又不好,留着自己用吧!”“不,我够用了,现在武汉在患难之中,我也尽一点心意!”话很果断有力,丝毫没有一点含糊,看得出还是保持一个军人的风格。 过了没几天,在村里的家门口服务中心大厅里,工作人员小方又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小方,我来交党费。”“哦,是黄老伯,你不是已经交过了特殊党费了吗?怎么又要交了?”“刚才我去领了退休金,心想这个病毒很凶,自己老了,已不能参与作战,就再拿一点出来支援你们防疫防控的工作,你们日夜奋战一线也太辛苦了,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战胜病毒的。”小方接过黄老伯的钱,一数足足有1250元。 这就是一个年近90多岁的耄耋老人,一个有着60多年党龄, 一个有着70多年抗美援朝老兵黄万书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 苦难的童年 黄万书,1931年5月出生在江苏省靖江镇的一个穷乡僻壤的山沟里,由于战争纷起,军阀混战,土匪猖獗,造成百姓民不聊生,时常吃不饱穿不暖住不着,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黄万书一家也不例外,再加上父亲的拼命打工干活,要生存,要养家糊口,终于积劳成疾,三十多岁就丢下了只有11岁的黄万书离开了人间,这对于一个只有11岁少年是多么残酷无情的打击。11岁正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放飞着人生的梦想,但是黄万书却无权享受,又失去了家庭的顶梁柱,失去了世上最珍贵的父爱。黄万书咬咬牙,对妈妈说:“你放心,我会挑起家里的重任。”第二年黄万书就跟着几个叔叔、哥哥只身逃荒来到了碧水蓝天、茫茫天际的长江口,登上了小船板,劈风斩浪踏上了崇明岛上的一个荒无人烟的沙岛,进行围垦筑坝种庄稼。 小小的黄万书就赤着脚挑着泥,种着田,住着用芦苇编织起来的“地笼房”,一晃就在沙岛上开垦了五年,青春勃发的黄万书心里想:也要到外面去闯一闯,看一看或学点竹编什么的手艺回来。于是在1947年秋天,黄万书在老乡的介绍下告别了崇明岛,来到了浦东的黄家路袜厂,当起了一名袜厂机修工。由于黄万书勤奋好学,又待人和气,很快掌握了摇袜机的维修、组装技术和操作的工艺流程。生活终于有了一个安稳、吃饱的日子了。 转眼到1949年解放后,黄万书工作的袜厂在公私合营的政策下转入了国营企业,成为新中国的首批工人,脸上充满了笑容,在党的阳光和雨露沐浴下,他决心好好大干一番,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
![]() 去当一名志愿军,狠狠打一下美国佬 正当我们的祖国处在百废待兴的时刻,美国粗暴干涉朝鲜内政,还派出军队侵入朝鲜,越过了三八线,直逼中朝边疆鸭绿江,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镇,严重地威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中国人民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党中央果断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八字方针。于1950年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人民军一道并肩作战。面对美国的疯狂暴行,血气方刚的黄万书毫不犹豫向乡里武装部报名参军,当一名志愿军狠狠打一下美国佬。 黄万书的请示很快被组织批准,不久就光荣入伍。 黄老伯一面喝了口茶,一面做着手势有声有色的说着:“记得部队从南汇入伍之后,结合到嘉定马陆正式出发,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火车的出征,在吉林省靠近朝鲜的边境镇上停了下来,经过短期的强化培训,我被分配到24军72师215团20营6连,于1953年3月5日随大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了金城大决战的前哨作战阵地。 进入作战阵地后,根据首长的要求,黄万书的第一项重大工作就是挖坑道。这对黄万书来说是拿手好戏,因在崇明岛天天围垦筑圩,想不到这个活儿今年也在战场上派上了用场。看黄万书挖的坑道坚固耐用,又是深,多次受到了团部首长的表扬。7月上旬对黄万书来说是一生中永远铭记的被安排参加'金城战役’之中,而且是发动全面进攻的连队之一。当时敌人的炮火相当猛烈,而且子弹像雨点一样向我们射来,许多战士倒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此刻的黄万书心中怒火万丈,凭借着机智和勇敢,小巧灵珑,冲锋在前,一排排子弹射向敌人,在激烈的十天十夜大决战中表现出色,英勇杀敌受到了部队首长的通报表彰,并获得二次记三等功奖章,一次全师共青团委员会嘉将表扬…… 回到地方,永葆本色 1957年7月黄万书从部队转业复员,回到了地方,被分到南汇县工业局直属企业三墩针织厂,随后又调入了南汇沈庄化工厂。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黄万书永葆本色,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严谨求实兢兢业业,做到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时处处在职工中起到了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众所周知,凡化工行业钧是有毒的行业,特别是配比、调试的生产过程中,各种化工原料会通过自身的化学反应产生更大的毒素,有时防护面具也会失去作用。记得有一次黄万书要配比生产一种高毒新品农药,用于森林灭虫,毒性比较大,其它职工都有点害怕,但黄万书就是不怕,主动挑战,带头进入实验车间。根据配方比例进行反复实验、调试,其它职工看了也很感动,敬佩黄万书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这也是长期养成的一种军人的战斗风格。 笔者在采访黄万书在二十多年化工厂工作期间,让我更感动的是一个包扎得很好的纸包里,打开来,只见排列的整齐的二十二张各种奖状,有县政府部门、有南汇县工业局、化工厂颁发的奖状和荣誉证书。有“先进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先进职工”“红旗手”等等,这些奖状、荣誉证书伴随着黄老二十多个春夏秋冬,也见证了黄万书一生勤奋耕耘,用汗水和心血播下的种子而结出的丰硕果实。 不愧为模范丈夫称号 退休,对一般的常人来说,是自由了是放飞心情的时刻,也是进入人生的第二个春天的开始,可出去旅游,可诗琴书画,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对黄万书来说这些享受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未知数,迎来的将是一场长达二十多年的对爱妻的护理,一言一行乡亲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称黄万书为新时代的“模范丈夫”。 那是在90年代初,黄万书的爱妻突然有记忆障碍、失语、失忆等症状。后经过医院治疗,诊断为得了一种叫“阿尔茨海默症”(AD)。名字也怪怪的,后经翻译中文名叫“老年性痴呆”。这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初十几年病情较轻一点,但发展后来到了重度痴病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仅片段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黄万书作为一个丈夫担起了这个千斤重担,日夜护理精心呵护妻子,“不离不弃”,特别是在后期几年里,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子女们、邻居们看了也很心痛,都劝说黄万书:“你也年纪大了,就请一个护理工吧。”“这一点算得了什么,想当初我在抗美援朝时的艰苦生活、环境,这只能是一点皮毛……” 黄万书就是这样,每每在党和国家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在家人最困难的时刻,他终能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走在时代的前列,这就是一个老兵,一个老共产党员,心中珍藏着难以抹去的烽火岁月点点滴滴情怀。 唐根华 2021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