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9年,11个城市入选首都,北京为何能够脱颖而出?

 旧时楼台月 2021-09-18

自古以来,都城都是一个国家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建立和发展一个国家,最要紧的便是确定好其都城的最佳位置。

在秦朝建立以前,古人对都城其实没有非常明确的概念,国家中心城市变迁算是常态。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对国家各个地区的统摄力不够,同时国家的文化难以融合,政治和经济等方面也在极大程度上被限制发展。

自秦朝以后,中国各个朝代开始重视首都的选址,将定都视为稳定统治、保证国家未来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每个朝代的国都被赋予了重要责任。

1949年初,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被解放,定都成为当时新中国成立前的头等大事。定都的结果自然不必多说,北京确实是首都的最佳选择。

但在选定北京前,被列在首都考虑范围内的其实有北京、哈尔滨、南京、上海、洛阳、延安、开封、西安、重庆、成都、广州这十一个城市,其中哈尔滨还一度是首都的首选城市。那么北京到底是凭什么在这十一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中国首都的呢?

上面说到,同时与北京竞争首都的还有十个城市,但实际上,真正有竞争力的只有哈尔滨、南京、洛阳、西安等几个具有重要文化或者政治意义,又或是战略地理位置优越的几个城市。

大家都知道,北京、南京、洛阳、西安等几个城市都曾为古代一国之都,但最初被选中做新中国首都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后起之秀”哈尔滨。

1945年,哈尔滨被我国东北抗日联军和苏联红军携手解放,成为中国最早被解放的大城市,同时它还被作为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此外,哈尔滨临近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将有很大帮助。如此看来,哈尔滨似乎的确是设为首都的不二之选,中共中央一度也有过正式迁往哈尔滨的打算。为此,河北承德还被任为党中央的临时所在地,且在1945年底,中央就已经有一批人开始迁往哈尔滨。

这看上去已经板上钉钉的事情后来为什么会被改变了呢?这就要说到东北局势的变化了。就在中央准备开始往哈尔滨转移的时候,国民党突然开始疯狂进军东北,导致东北多地被抢占,于是中央只能马上停止向哈尔滨方向转移,定都计划暂时搁浅。

直到后来国内战局已定,定都事宜才被重新提起,这时的中央经过几年的考察,对定都又有了新的考量。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九月会议”,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准备将北平作为首都,并这样说道:“从党和人们的利益出发,应尽力将这个文化古都保全下来。”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起,中央就已经有定都北京的打算。

1949年初,就确认首都选址问题毛泽东又与王稼祥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经过王稼祥的分析,毛泽东彻底认同将北平作为新中国首都。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次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北平被更名为“北京”,同时也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纵观中国历史上各朝选择都城的标准,我们会发现古人最看重的便是所选城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比如我们常说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中,长安位于关中地区,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地理位置极佳;再说洛阳,更是古代社会中的“天下之中”,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它水资源丰富,具有极强的经济优势和文化底蕴。

当然,除去军事和经济、文化因素会影响国家择都之外,政治矛盾也是都城必须要考量的一大问题。公元493年,考虑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大大促进了国家汉化、民族融合,北魏的国力也得以迅速增强。到了隋唐时期,统治者又因为“关陇贵族”的势力多聚集在长安附近,便将都城定在了长安。

北京的建都史虽说不如长安、洛阳那样久远,但作为燕、辽、金、元、明、清六朝古都,其历史底蕴也并不差。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节省经费,又考虑到自己的根基所在,便将国都定在了应天府,也就是南京。

之后为了更好地控制南北政权,朱元璋一度想要迁都到偏北一些的地方,但还没撑到那时候便去世了。明成祖朱棣夺位成功后,因自己的帝位是从侄子手中抢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干脆迁都到了自己原本掌管的北京。

北京作为元朝旧都有一定的政治基础,百姓的接受度也比较高。而且北京的地理位置极佳,能够承接南北,奠定东西,同时还是北部边防的中心,之后的清朝也是考虑到这些问题才再次将国都定为北京的。此后,直至清朝倒台为止,中国的首都一直都是北京。

在备选首都的十一个市中,首先成都、重庆当时尚未被解放,且地理位置较偏,更适合建立地方政权。延安和西安虽说一个是中共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据点,一个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沉淀,但经济和资源上的限制注定它们无法成为首都。

哈尔滨临近苏联且重工业水平高,不过前面已经提到过中央放弃选其为首都的原因了,而且它的位置太北,其实也不利于统筹全国。同时东北在抗战中长期被日本人占据,文化上还需要一定时间来恢复。

广州经济发展的速度快、上限高,但地理位置太南,和哈尔滨一样不利于统筹全国。上海经济发达可政治底蕴不足,比起同时承担国家的经济和政治重担,它更适合单独作为新中国重点关注的经济大市,所以领导人没怎么想过让它做首都。

位于河南省的开封和洛阳虽然粮食充足,且地处四方要道,但受限于河南较为落后的经济只得落选。南京原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国民党在此的根基较深,新中国定都于此的话首先就要面临这里的反动势力威胁。

而最终被选为首都的北京,首先它是明清故都,人们对它本身就有很强的认同感。其次北京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既靠近“老大哥”苏联,又能扼守连接东北和关中的咽喉地带,旁边还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位置非常安全,可以作为调配国家资源的枢纽。

虽然北京的位置使其在经济发展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对于新中国来说,首都最重要的是行使政治职能。考虑到蒋介石作为资本主义拥护者曾将首都定在南京并获得江浙地区资本家的支持,而北京作为过去工人运动的重要据点,正好可以代表新中国的建国基础也就是工人阶级。综上所述,北京成为首都就是众望所归。

而自1949年新中国决定将北京作为首都到今天,中国的发展也在向我们证明当时的选择没有错,如果那时候选择了另外十个候选市当中的任意一个,中国如今的命运可能大不一样了。北京成为中国首都,不仅是领导人的选择,更是人民与历史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