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王羲之行书刻碑之风的盛行

 mengk4fz0yyf5h 2021-09-18

初、盛唐时期集王羲之字刻碑之风在寺院里盛行。集王羲之字入碑,肇端于《圣教序》。

《圣教序》系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刻石,唐怀仁集王羲之行书,原石今存于西安碑林。

所谓“圣教”,在此即专指唐玄奘从西域归来所带回来的那一大批佛经。玄奘将其翻译出来后,请唐太宗为之作序,唐太宗出于宣扬佛教以安定天下的需要,为之撰写了这篇《圣教序》。

这对于当时京城的僧侣来说,无疑是天降隆恩。

文章图片1

(唐)怀仁集王羲之行书《圣教序》

这是由当朝帝王所作的《圣教序》,自然是神圣之极。谁有资格书写此序?无人能当此任。于是,有僧人灵光乍现,想到既然是皇上推崇王羲之书法,干脆就集王羲之书刻碑。

于是,京城僧侣公推对书法艺术颇有造诣的僧人怀仁搜集王羲之行书,逐一拼贴,勒石镌刻。据史料记载,僧怀仁耗时19年,才最终完成《圣教序》的刻写任务。

实际上,所谓的《圣教序》,并非全由唐太宗所写,实由当时的几个文臣联手为皇帝代笔写成,不过在文末仅用了“润饰”二字说明之。

这块碑,也并非仅《圣教序》一篇文字,当时在太宗写序之后,玄奘和尚又上表感激皇恩浩荡,太宗皇帝又有回复书札;后来,唐高宗李治又为此盛事作记,赐予玄奘,玄奘和尚再上表感恩,高宗皇帝又有回书。

故此刻石实际上包括了唐太宗的《圣教序》和《书》以及唐高宗的《记》和《书》四篇文字。四篇之外,还有《心经》一篇,共五个部分。

唐太宗的书法创作亦有可观成就。张怀瓘《书断》云:“太宗书受之史陵,工隶书飞白,行草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宋人朱长文《续书断》说太宗“翰墨所挥,遒劲妍媚,鸾凤飞翔,虬龙腾空,妙之最也”。

其书法作品传至今日的刻本遗迹有《晋祠之铭并序》《屏风书》《温泉铭》以及行书《两度帖》和楷书《五言秋日效庾信体诗帖》等。

文章图片2

(唐)太宗行书《晋祠之铭并序》

《晋祠之铭并序》在山西太原晋祠内,是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用行书书写,碑额也是他用飞白书书写,可谓完全的独立创作。

此碑的创新之处在于,唐太宗最早用行书来写碑,而在此以前,我们见过篆书碑、隶书碑、楷书碑或楷书尚未形成时期的过渡性书体,但没有使用行书刻碑的。

为什么?

大概是认为行书书写率意而不够庄重。至于碑额,自汉代既有,惯例形成,多用篆书。这些不成文的规矩,到唐太宗这里都被打破了,他用行书写碑文,用飞白书写碑额。

这在他以前的历史上都是不曾有过的。以行书刻碑始自唐太宗,后来,武则天又用他写的草书刻碑,行书和草书刻碑才逐渐在后世流行起来。

▫以上文字来自《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侵即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