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人亮教授与湖北苔藓植物/刘胜祥/湖北苔藓植物故事23/20210919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1-09-19
        2005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7~9年级《科学》教材主编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结束后,我到生命科学学院去拜访胡人亮教授。在实验室里,碰到了和蔼可亲的王幼芳老师和帅气逼人的朱瑞良老师,很遗憾没有遇见胡先生。直到2007年1月4日胡先生去世前,也没有见上一面。

胡人亮教授
        不过,1978年我就读过胡人亮先生编写的《植物学》。由华东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学院等单位编写的《植物学》教材是师范院校生物学专业每一位学生走进大学校门读的第一本书。那个年代,编写者多以单位出现。1982年,《植物学》第二版才出现了编者人名,《植物学》下册孢子植物部分由胡人亮先生统稿。《植物学》一直沿用至今,全国师范生物学专业的学生的苔藓植物知识都是在植物学课堂上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胡人亮先生对高等教育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即使是以后成为我国苔藓植物的一些“大咖”们,也是从植物学课堂上学习苔藓植物起步的! 
       我的导师谭景教授曾经参加了该书的审稿会议,他对教材的质量是赞不绝口,对教材的主要内容没有提出任何修改意见,仅对双名法由何人最先提出提供了一些历史资料。
       2007年,我和湖南师范大学黎维平教授受科学出版社之邀,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学》,胡人亮先生编写的《植物学》是我们编写时主要的参考书籍之一。
        1987年,胡人亮先生编著的《苔藓植物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苔藓植物学高级人才培养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吸引着更多的年青人投身于苔藓植物研究队伍。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先后有2位大学生毕业后到胡先生那里学习苔藓植物。一位是胡先生的弟子,田春元(1991~1994年攻读硕士学位),主攻藓类;一位是胡先生的徒孙,朱瑞良老师的学生郑敏(2000年~2007年硕、博连读)。
       1990年,华东师范大学开办植物学助教班,来自全国各高校17个学生中有二名是从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已经在黄冈师范学院工作的项俊和方元平老师,胡人亮先生主讲苔藓植物学,王幼芳老师、朱瑞良老师指导苔藓植物实验,并在西天目山进行了一周的实习。项俊和方元平老师回来后,一直坚持采集苔藓植物,特别是湖北大别山地区的苔藓植物资源的收集与研究。

      1997年~1998年,田春元老师负责鉴定神农架的苔藓植物,并指导我的研究生、本科生苔藓鉴定工作。结合学生教学实习,长期对湖北广水市三潭国家森林公园的苔藓植物进行采集与研究。
       郑敏博士毕业后,想回武汉工作,我非常高兴,湖北苔藓研究人才缺乏,特别是苔类。当时华师没有进人指标,我极力推荐她到地大生物系工作。因为我有点私心,郑敏回到武汉后,她和田春元老师将会形成合力,一个研究苔类、一个研究藓类,湖北苔藓就可以唱大戏了。1998年成立湖北苔藓植物研究中心时,大家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湖北苔藓植物志的编写工作,把湖北高等植物研究中的一个大洞给它补上。
       2005年,由胡人亮、王幼芳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苔藓志》第七卷、灰藓目正式出版,对全国、湖北苔藓植物的研究与编志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11月,朱瑞良教授到湖北九宫山采集苔藓植物,朱瑞良教授一直十分关注湖北苔藓资源,在郑敏老师那里了解了一些湖北苔藓植物研究的情况。经商议后,我们决定正式启动湖北苔藓植物编志的工作。


      现在,《湖北苔藓植物图志》挂帅人物几乎都是胡人亮先生的弟子与学生。主编:朱瑞良教授、第一卷主编:郑敏副教授、第二卷主编:田春元教授、项俊教授、方元平教授、第三卷主编:吴林博士、郑敏副教授。胡人亮先生对湖北苔藓植物研究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我们读读以下胡人亮先生二位学生的回忆,我们会深深地感到,胡人亮先生对湖北苔藓植物研究人才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

      当我准备写这篇文章寻找胡先生有关资料时,郑敏老师给我发来10多年前写的“永远的胡老师”一文:
      2009-1-4 11:51胡人亮先生去世 。早上收到胡老师昨晚去世的消息,真是悲痛,明知道胡老师身体状况近年来愈不好,但仍然非常痛惜。胡老师算是我第一个近距离接触的大师了,国内苔藓鼻祖的传人,我两位恩师的老师,这些都足以让我这个小丫头敬佩不已。但是胡老师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寿星爷爷,光光的脑门,有神的眼睛,高大挺直的鼻子和厚厚的耳垂,连他自己都说很有佛祖的相貌,更重要的是他永远有孩童般的心境,偶尔还来点小顽皮,这样可爱的老人,谁不愿意亲近呢。犹记得他尚能够走动时,常来生物馆,在王老师办公室喝茶,调侃,指导徒子徒孙,要抽烟了就跑到对面我们的小屋来,说不能在那边抽烟毒害妇女儿童了。我们有什么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的解释,有次解释蒴齿类型,还画图给我们,又嘱咐我们一定要做好学业。胡老师知识渊博,文采书画胜人百倍,文思敏捷,书法潇洒,也是我们敬佩的原因,从他身上我也了解我们老一辈的科学家的人生都那样精彩丰富,比起来,我们这一辈真是乏味和呆头呆脑了。胡老师更多辉煌和好玩的事迹则是通过他的两位高徒朱老师和王老师口述,让我们更加喜欢和尊敬他,如今这一切都要作为对他的思念,在心底回味了。

        胡人亮先生的弟子,田春元教授也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恩师的点点滴滴:

       胡人亮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诲人不倦的好老师。虽然毕业已有27年,胡老师去世也已10余年,但胡老师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

        胡老师对我硕士学位课题的选择亲自把关。当时自己拟定了几个地区苔藓植物的区系调查,但不确定选择哪一个为好,报告给胡老师后,胡老师结合前人做过的工作、现有条件等方面的情况,最后确定以“浙江开化县古田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调查研究”作为我的硕士学位课题。

       胡老师带病坚持指导工作。胡老师患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导致多种并发症,尤其是眼睛视力受到严重影响,但他仍然坚持指导工作。对采集回来的标本,他都亲自指导我给标本换袋编号;对本人难以鉴定的标本,他都亲自在显微镜下观察,认真细致地给我讲解观察要点和鉴定方法;对我的硕士论文初稿,他也是不顾疾病带来的困扰,在医院里仔细批阅并给出了详细的指导修改意见和建议。

       胡老师关心学生生活。读书期间,每逢节假日,胡老师都要打电话关心慰问,经常邀请我到他家里一起过节,导师和师母一起下厨做出美味丰盛的菜肴给我改善生活,使我在条件比较艰苦的那时倍感温馨。

       值得本人感激感恩的事情还有很多,由于时间较紧,不能一一详述。总之,导师胡人亮先生是一位德行高尚、学问高深、治学严谨、和蔼可亲、诲人不倦的良师,也是可亲可敬的益友!无复多言,谨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歌之纪之。

       从以上二篇满怀深情的回忆短文,我绝对相信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先生教育出来的弟子们能够高质量地承担《湖北苔藓植物图志》的编研工作。

预告:管开云先生与湖北苔藓植物/刘胜祥/湖北苔藓植物故事29/20210926

致谢:田春元教授、郑敏副教授提供珍贵回忆资料,并对本文进行修改,王幼芳教授、吴玉环教授提供照片种类,在此深表谢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