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知道如何改造“佛系”,我们就必须先弄清楚“佛系”是如何产生的,只有知道了它的来源之后,我们才能对症下药,从而更好地指引“佛系”未来的路。“佛系”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物质条件的相对富足。俗语常说“温饱思淫欲”,其实佛系的产生基础与之类似。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的生活更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自称“佛系”的大学生们有很多还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幼便过着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这使得他们呈现出一种低欲望,进而萌生了这种“无所谓”的“佛系”心态。 二是社会压力的日益扩大。当代大学生虽处于求学阶段,但他们仍承担着社会带给他们的各种压力。在学校中不仅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激烈的学习竞争,而且还有着对个人前途的担忧,就业压力大、婚恋压力大、买房难等社会问题也是压在大学生肩膀上的重担。在这种压力之下,“佛系”成了一部分人的应对之法,从而借此来逃避现实,进而获得心灵上的一种慰藉。 三是信息时代的助力。在信息时代之下,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尤其是自媒体的产生,它使任何社会现象呈现出几何级的迅猛传播姿态,“佛系”的兴起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从一开始,“佛系”只是少数人在网络上的自嘲,但当在网上传播之后,不少青少年在其中获得了共鸣,于是它得到了更多更快地传播,并最终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四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接受的知识面广,这就不可避免的接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而这种思潮主张解构一切,崇尚自由、个性与解放,主张享受当下和现实。毫无疑问,这种思潮为“佛系”披上了合理化的外衣,“佛系”借此变成了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表现。 五是群众心理的作用。按照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的观点,群众易受暗示与轻信。上文也提到过,“佛系”一词在2017年火爆网络,而这往往会给群众造成一种感觉:火的“佛系”代表了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这其实是一种暗示,在这种暗示之下,人民会更偏向了接受“佛系”这种生活方式,大学生也不例外。 六是“佛系”对个人心理的帮助。部分人选择“佛系”仅仅是为了给自己织一个“防护网”,因为当他们自诩看淡一切之后,那么无论其遭遇任何的尴尬和挫折,他们都可以将它归咎于“佛系”,即将这种结果与他们的能力分离,于是他们就会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同时,“佛系”也有着让他们感觉自身洒脱乐观的功效,对其心理也有着较好的辅助作用。 当然,“佛系”的来源并不是只有以上几个原因,毕竟每个人都是特殊的,选择“佛系”的人必然有着其他各种各样特殊的缘由,以上只是对其中较为明显的理由做一个说明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