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随笔】——打灯笼

 新新文学 2021-09-19


【作者简介】

薛军虎,男,1963年7月16日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副主任医师职称,现任武功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站长,省《生殖与健康》杂志编委,县八届政协委员,县作协会员,先后在《中国人口报》《陕西日报》《咸阳日报》《陕西卫生报》《健康导报》《陕西中医药》《陕西中医学院学报》《中国中西医结合》《生殖与健康》等杂志发表论文、散文五十多篇,在全省生殖健康研讨会交流论文十多篇,并被省生殖健康论文集收编。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传统的元宵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个节日,吃元宵、逛庙会、猜灯谜、打灯笼是最有意思的活动。

儿时流传歌谣:打灯笼,碰灯笼,你外家(舅家)门上送灯笼。意思是正月初一年过后,各家都在走亲戚,在外家(舅家)看望外爷、外婆、舅舅、妗子等亲人,在初五、六后由外家(舅家)给外甥送灯笼, 外甥每天晚上就开始打灯笼,一直打到十五晚,十六晚就要碰灯笼,直到碰到灯笼燃烧,火烧财命开,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要发大财。

记得小时候,初一过后,有钱人家的孩子没等得外家(舅家)送灯笼就买下灯笼打,以宫灯、莲花灯笼、火乐罐灯笼等灯样,我回家就找父母要,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母亲经不住我的哭闹和唠叨,答应了我,又因经济拮据,她灵机一动,用高粱杆和红、绿、黄等彩色纸给我做了一个兔子灯笼,白色的兔子,一对红红的眼睛,两只长长的耳朵,真是活灵活现,因为灯笼特殊,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欢,我的灯笼常常围观了不少的大人和小孩,我也因有这样心灵手巧的母亲而自豪。我长到十三岁时,村里有一家远方亲戚自己做灯笼,我就和姐姐去他们家学习,以我为主,学习制作莲花灯笼的技术,用高粱杆花的外皮,折成六角形的外圈4个,4个外圈套在一起,在用一个八角形的大圈把周围连接起来,用麻纸缠好,这样一个莲花灯笼的框架就成形了。在用报纸染成绿色为灯笼的叶子,白纸糊灯笼的周围,最主要用红纸裁成大小适合框架的正方形,用湿毛巾压住小正方形纸保持湿润,在自制的推捅上用细线一圈一圈的扎好,用力挤压,做成纹理均匀,一头用细线扎紧的红色鲜艳的莲花瓣,一瓣一瓣地糊在上边,外边将绿色的叶子粘上,一个红、白、绿色相间,色彩鲜艳的莲花灯笼就制作成了,父亲用背篓盛好后走村串户,集市上叫卖,每个灯笼卖不到一角钱,少的时候一个灯笼两分钱,为我们攒够了学费,为家里增加了收入,全家都非常高兴。

做灯笼,打灯笼,碰灯笼,我永远不能忘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