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公公半夜出门,妇人跟在后面,得知真相后羞愧不已

 数字人生6688 2021-09-19

故事发生在孟庄村。

妇人秦氏发现公公孟富最近很反常,经常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偶尔一次早起整个人又无精打采,不停地打呵欠。

秦氏心里很纳闷,公公以前一直早睡早起,整个人精神抖擞、红光满面的,近日怎么如此奇怪?

秦氏以为公公生病了,就劝他去看郎中,孟富不愿意,只说自己太累了,好好休息就可以了。

“太累了?”秦氏不明白公公的意思。

婆婆去世得早,公公一人把丈夫孟成抚养长大,其中经历的艰辛不言而喻。好在孟成争气,考中秀才,后来在县衙里当师爷,每个月有十两的俸禄。

孟成本来打算接父亲和妻子一起到县城里居住,可孟富在乡下呆习惯了,不愿意住县城,秦氏只好留在家里照顾公公。

孟成当上师爷后,公公就不再做工了,每天吃饱喝足后,就到村口和村民聊天、下棋,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怎么还会累呢?

秦氏百思不解,打算暗中观察公公,看看他到底在忙些什么。

到了晚上,孟富吃完晚饭,在院子里坐了一会儿,就回房间休息了。秦氏也赶紧洗漱,然后熄灭蜡烛,躺在床上假装睡觉。

二更时分,孟富悄悄走出房间,看到秦氏房间的灯已经熄了,他打开大门,又轻轻关上,朝着村尾走去。

而秦氏早就听到公公房间里有动静,她立刻起身,站在门口向外望去,刚好看到公公打开大门,离开了家。

她偷偷地跟在公公后面,一路跟着公公来到村尾的张婆家里。

只见公公走到张婆门前,学了三声猫叫,不一会儿张婆打开大门,说道:“你来啦?快进来,外面风大。”

孟富回道:“我担心被儿媳妇发现,所以来晚了。”

张婆说道:“没事儿,你能来就好。”

说完,孟富就跟着张婆进屋了。

秦氏不敢久留,急匆匆地回家了。

秦氏回到家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夜无眠,满脑子竟是公公和张婆二人的那番对话。

张婆家是卖豆腐的,两年前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家有一儿一女。女儿年初已经出嫁了,听说夫家家道中落,日子过得很苦,而儿子还不满10岁。

公公为什么半夜三更偷偷摸摸去张婆家里呢,莫非两人有奸情?

秦氏越想越害怕,不行,她一定要阻止公公,让他迷途知返,否则二人的事情一旦被外人得知,丈夫的前程就没了。

四更时分,秦氏听到院子里的大门打开了,她站在窗户前,看到公公弯着腰蹑手蹑脚地回到房间。

第二天,孟富睡到中午才起床,两只眼睛红通通的,一脸疲惫。

秦氏漫不经心地问道:“公公,你昨晚没睡好吗,怎么看起来这么疲倦?”

孟富眼神躲闪,不敢正面看秦氏,说道:“是,是呀,这几日不知怎么回事,一到晚上就睡不着觉,可能年纪大了。”

孟富随便吃了几口饭,说道:“我吃饱了,我去找老李头下棋了哈。”

说着,孟富张皇失措地出门了,唯恐秦氏看出破绽。

秦氏不好意思质问公公,决定去张婆家里,警告张婆一番,最好张婆能主动和公公划清界限。

秦氏收拾好碗筷,挎着一个竹篮走到张婆家,假装要买豆腐。

张婆看到秦氏来家里,先是大吃一惊,接着殷勤地邀秦氏到大厅坐坐。

张婆为秦氏端来一杯热茶,秦氏没有喝,直截了当地说:“我也不拐弯抹角了,你和我公公的事情我都清楚了。

我这次来,希望你和公公可以一刀两断,你们二人一个是寡妇,一个是鳏夫,事情如果败露,对谁都没有好处,到时我相公的前途受影响不说,你儿子也会被人笑话,恐怕将来没人愿意嫁给你儿子了。”

张婆羞得满脸通红,解释道:“我和你公公之间的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你误会了。”

秦氏毫不客气:“我哪里误会了?昨夜我都亲耳听到你们的对话了,你以后不要再缠着他了,不然我对你不客气。”

张婆急得流眼泪,不知要如何和秦氏解释她和孟富二人的关系。

这时,孟富突然闯进来,厉声道:“秦氏,你在胡说八道什么。赶紧回家去,别丢人现眼了。”

秦氏辩解道:“公公,我是为你的名声着想,为我们这个家着想,你别被这个狐狸精给骗了。”

孟富越听越来气,骂道:“滚回家去,我的事不用你操心。”

秦氏看到公公动怒,不敢吭声,讪讪地回去了。

孟富安慰了张婆一会儿,让她不要多想,自己会处理好一切的。

傍晚,孟富回到家,对秦氏说道:“儿媳妇,下午我说的话有点重,你不要放在心上,不过我和张婆之间,真不是你想的那样……”

接着,孟富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秦氏。

原来,孟富和张婆的丈夫豆腐张关系十分要好。早年孟富家里困难,豆腐张屡次接济孟富,孟富这才把儿子抚养成人,供儿子念书。

豆腐张去世前,放心不下妻子和儿女,就交代孟富照顾他们。

起初,孟富觉得张家女儿还未出嫁,不便去张家,就暗中送些银子给张婆。

张婆女儿出嫁后,张婆少了一个帮手,磨豆子忙不过来。孟富知道后,就想帮张婆,可他担心村民说闲话,于是晚上悄悄去张婆家帮忙磨豆子。

秦氏听了,恍然大悟,说道:“难怪您白天总是没精神,您早点向我坦白,就没这么多误会了。”

孟富挠挠头,呵呵笑道:“我就是担心引起误会,谁知多此一举了。”

秦氏自从知道真相后,隔三差五就去张婆家帮忙磨豆子、卖豆腐。后来,秦氏又认张婆的儿子为义弟,两家人像亲人一样来往,相处得十分融洽。

声明:本故事取材于民间故事,并非宣扬封建迷信。欢迎各位看官点赞关注,为您带来更多精彩的民间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