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只读一本书 · 用教育战胜原生家庭,走上自我救赎之路

 正午文化 2021-09-19

教育不是狭义的职业培训,而在于自我创造

最近几年,原生家庭的话题不时掀起一阵讨论热潮。在某种程度上,原生家庭定义了我们的认知、思维和感受世界的方式,富人家的孩子和穷人家的孩子,显然就生活在两个世界,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像启蒙思想家所言是自由的,具有塑造自我的能力,可以摆脱前者的强大影响。

不妨设想这样一种情景:你生来是个女生,父亲患有躁狂症和被迫害妄想症,母亲则习惯了顺从父亲,与此同时,你有个爱用拳头说话的哥哥,你的人生可能会是怎样的情形?生活在这种场景里的塔拉·韦斯特弗,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最后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毕业。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之后获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最后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塔拉不仅成功地离开了这个分裂的家庭,最后还拿到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可对塔拉来说,这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她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深爱她的父母,以及部分兄弟姐妹,还有她的世界的完整性。为了记录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得与失,塔拉写下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书,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塔拉出生于犹他州一个普通的摩门教教徒家庭,父亲坚信末日论,整天为世界末日做准备,母亲则是一名助产士,家中兄弟姐妹甚多。由于认为公立学校存在阴谋,父亲坚持让自己的子女待在家中,同时参与工作,减轻家庭的负担。

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之后,塔拉明白她所需要的,这个家庭并不能给予她,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召唤下,塔拉选择为进入大学进行了备考,并顺利进入了杨百翰大学,而后又凭自身的实力走进了剑桥大学,成为精英俱乐部的一员。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她也不时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属于那里。如果进展到这里,故事即便算不上圆满,至少也是皆大欢喜。

可没想到的是,塔拉的父母亲拒绝接受这个被人“洗脑”的女儿,尤其是在家中占据主导权的父亲,他们非但不以她为傲,反而百般刁难,甚至最后还编造了女儿发疯的消息,将塔拉的心理防线彻底击溃。幸运的是,一度濒临抑郁边缘的塔拉最终走出了这段人生低谷期,并很快获得了博士学位。

正如塔拉所言,“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受教育就是走向这种未来的途径之一。可难得的是,塔拉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成功人士,相反,她知道成长的过程中自己失去了很多东西,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她未必不会选择另一条道路,而成长的意义兴许就在于可能性的逐渐消失,以及最终的难以回头,那时,你能问心无愧地说声,我不后悔吗?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诚然塔拉只是千千万万不幸的孩子中的一个缩影,但是她是个不可多得的榜样。愿所有人,无论处在人生中的任何境遇中,都能像她一样插上翅膀,飞往自己的山峰。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者:塔拉 · 韦斯特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