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古籍中关于茶的书

 放羊路上的彦绫 2021-09-2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的古籍收藏夹里有十二本关于茶的书,当然,我知道关于茶的古籍非常多,但这十二本至少是我能收集到的读完的。

得益于互联网与数字媒体的巨大发展,所以,我现在能通过手机读到这些古籍,实属三生有幸。

前些年,在阅读的时候,看到网络小说里某某大家族里有藏书楼,我就感到非常好奇,非常想知道除了我们常知道的那些传统古书外,其他的书还有些什么。

现在我知道了。

现在列举一下我所阅读过的关于茶的十二本古籍吧。

《茶经》,作者:陆羽(唐),字数:7767(微信读书)。不用说,《茶经》在中国茶文化中,绝对的顶级经典。

《东溪试茶录》作者:宋子安(宋),字数4161(微信读书)。宋子安是宋朝学者,《东溪试茶录》主要内容讲的是建安茶的焙名、产地、茶名、采茶、茶病。

本书字数不多,除在产地着墨多一点外,其他的不过百字左右,只能作对建安茶的基本了解用。

《茶录》,作者:冯时可(明),字数:713(微信读书)

《茶具图赞》,作者:审安老人(南宋),字数:608(微信读书)

这两本书非常小,小到千字不到了也可成书。可想在古代,其实要写一本书,只要有内容,其实也挺容易的。不过,在这几百字的书中,冯时可的《茶录》我就当成古文阅读训练来用了,但是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就写了十二种茶具。不过,在书里只有文字没有图,很是遗憾,虽然有了文字描写,但通过文字了解古代茶具的样子还是抽象了点。不过,这一点可以在度娘上查询解决。

《茶录》,作者:蔡襄(宋),字数:1812字(微信读书),据介绍,蔡襄的《茶录》是继陆羽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在微信读书里,这本小书共分为23章,每章字数不多,相对来说,阅读起来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如果有人感兴趣,不妨去看看。两千字不到,读完也是一本书的量,就这一点来说,还是有成就感的。不过,我觉得对我来说,一是了解了古代的茶文化,二是训练古文阅读能力,还是一举多得的。

《品茶要录》,作者:黄儒(宋),字数:2693(微信读书)。我读这本书时,感觉宋朝的茶文化,似乎都以建安茶为主,聊的内容都差不多,无论是采茶还是用水等,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宣和北苑贡茶录》,作者:熊蕃(宋),字数:2521(微信读书)

《大观茶论》,作者:赵佶(宋),字数:3422(微信读书)

《品茶要录》、《宣和北苑贡茶录》、《大观茶论》,这三本书被誉为宋朝经典茶书。不过,看看赵佶的《大观茶论》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毕竟赵佶还是一个非常出名的皇帝,是比较有文化修养的上位者之一。

《煎茶水记》,作者:张又新(唐),字数:1762(微信读书)。好茶配好水,这基本上是一个常识,对于喜欢茶的人来说,对水质的要求就特别高,也有特别的研究。

唐朝的张又新是在我看到的茶书中对煎茶用水研究比较早的人,他不迷信前人对水质的研究,于是自己亲自走了很多地方,研究过很多水源地,最后根据水质及茶汤的口感给二十个地方的水作了一个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

《茶笺》,作者:闻龙(明),字数:1248(微信读书)。这本书我同样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只作古文阅读训练用。

《茶谱》,作者:朱权(明,朱元璋之第十七子,宁王),字数:2696(微信读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古代,能流传下来的皇帝或者王爷的作品不是很多,在更多人的印象里,这些人,能有文化的人肯定有,但不多,更多的都是享尽人间富贵、欺压百姓的形象。所以,看这本《茶谱》时,我也比较用心了。

不得不说,朱权的文笔真的不错,尽管这本《茶谱》的内容与其他人的也相差不大,但是如果在读了赵佶和朱权的茶书后,我对这个层次人物的理解不是那么刻板了。

《茶疏》,作者:许次纾(明),字数:5350(微信读书)。相对来说,我觉得《茶疏》还是不错的,因为他在饮茶之时,列出了一系列宜或者不宜的事,尽显饮茶时的雅致需求。在这一点上,是我看过的这几本古籍中是没有的。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茶的爱好者,喝茶基本是为了提神。自从发现咱云南的熟普与几块陈皮在一起冲泡,治好我苦夏的毛病后,现在我每天都要喝上几杯。

只是,在喝茶时,在我这里谈不上风雅,只如牛饮。看了十二本茶书,也没见我学会鉴别茶,更别说是分辨口感什么的。可见,我可以读书上还有可取之处,但在饮食方面,吃饱不渴就满足的人。

风雅之事,还是与我沾不上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