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狱苏20 轼不能为

 无犀之谈 2021-09-20
苏辙在为老哥求情的上书最后一段中,先引了汉文帝时期缇萦救父的典故。
西汉名医淳于意拒绝权贵求医而遭到陷害,押至长安城将受肉刑,小女儿淳于缇萦为救父亲,冒死上书文帝,文帝深受感动,不仅免除了淳于意的刑罚,还废除了肉刑制度。
苏辙用此典之意,是将宋神宗比作汉文帝。他说,臣命如蝼蚁,陛下英明神武却远胜汉文帝。
(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

山水图(风雨泊舟)  明 佚名

然后,苏辙说,我知道老哥一定会承认自己犯下的文字之罪,并很可能因此获重罪,我不奢求为老哥减刑,只希望以自己的官位为兄赎罪,愿陛下能免其死罪,让他活着离开台狱。
后来,苏轼被贬谪黄州时,苏辙果然也被贬至江西监酒,做哥哥的还把这事写在了自己出狱时的第一首诗中:
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余投檄向江西。
可以说,苏轼可以死里逃生,真的是靠三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下,才能达成。
首先,起决定作用的是太皇太后重疾,皇帝大赦,这是影响整个判决结果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是苏轼本人的朋友圈也实在给力,很多人替他说情;
第三,苏辙的犯险上书,对于后来苏轼的判决结果也是有直接影响的。可以说,苏轼能够毫发无损的逃出汴京城,苏辙在其中的奔走与上书,是起了极大作用的。
这就是苏辙的魄力与情商。
单讲才华与诗意,大苏当然胜过小苏很多,但讲到在官场为人处世,在面对危局时的应对处置,小苏却比大苏高明太多。
这次诗案之后,苏轼还会有很多人生挫折,在面对那个比神宗还要刚愎自用、还要自以为是的哲宗皇帝时,在面对王安石、吕惠卿之后的第三代新党集团时,他的耿直,他的骄傲,每一次都将他几乎打入不复之地,遍体鳞伤,简直是一副无药可救的好性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