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西七大奇异民俗,你知道多少?

 小天使_ag 2021-09-20
/  住在河坎上的人
今年五月,一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巫师简史》火热上市,人们再一次把目光聚集到湘西这块神奇、神秘的土地。这部描写湘西五十年变迁史的长篇小说,除讲述了一位巫师悲苦一生的命运,书中还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湘西几大著名的奇异民俗。
那么,问题来了。
不管你是湘西土著,还是正穿行在湘西的游客,或是准备去湘西的驴友,神秘湘西的奇异民俗,除了赶尸和放蛊,你还知道多少?
赶尸——让死者走回故乡                                
奇异度★★★★★
这是湘西最著名,也是最骇人听闻的奇异民俗,排在湘西七大奇异民俗之首,想来微友们不会提出异议。湘西赶尸的源起、细节,我这里就不赘述,大家度娘一下就知道了。
笔者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湘西赶尸绝对不是虚构出来的,绝对有这么回事。笔者小时就认识一个赶尸匠,但从未见过真正的赶尸过程。前些年香港僵尸电影和这几年火起来的玄幻、玄疑小说,也多涉及到赶尸,给外面人造成很大一个误区,似乎湘西的赶尸匠法力无边,无所不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把死者赶回故乡。
错!湘西赶尸有一个很严格的区域范围,它只能在五溪蛮区域之内,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湘西范围之内(沅水和澧水流域),北到现在的常德,南至现在的怀化(雪峰山以西),超过这个区域,对不起,人家赶尸匠不会接这个活的。《巫师简史》在这个上面做了很好的诠释:一二八师警卫营长龙占标抗日殉国于浙江嘉善,只能带个骨灰盒回湘西,而匪首赵长春战死于慈利,则可以请雷老二赶尸回猫庄。尤为令人惊奇的是,据《巫师简史》透露,赶尸匠的口决是文天祥的《正气歌》,这点笔者也曾有所耳闻,建议有兴趣的民俗学家可以深入考察一下。
放蛊——从此苗家少了负心郎                                
奇异度★★★★★
笔者把放蛊排在湘西第二大奇异民俗,是因为放蛊虽然在湘西地区盛行,但却不惟独是湘西特产,它在湘西、广西、云南等边地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传布,但尤以湘西苗区放蛊最为著名。   
湘西的蛊毒名称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情蛊。苗家女子为得到自己喜欢而又难以得到的男人所下的一种蛊,中了情蛊的男人,往往会身不由己地被情所惑,一辈子跟这个女人相依相守,不会再花心另寻所爱。
湘西主要是两个少数民族聚集地,苗族和土家族,这个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名称就一目了然,其实土家族人也是会放蛊的,但土家族人刚好跟苗族人相反,放情蛊的都是男子。这种盅本地人叫做粘(nia)粘药,一旦男人给女人下了药,这个女人就会跟着这个男人,直到药效消失才会醒悟。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苗族女人专情、独占,而土家族男人则浪漫、多情(天地良心,我没有民族岐视啊!)。
落洞——苗家女子的爱情绝唱                           
奇异度★★★★☆
沈从文在《蛊婆、女巫和落洞女子 》一文说:湘西女性在三种阶段的年龄中,产生蛊婆、女巫和落洞女子——穷而年老的,易成为蛊婆,三十岁左右的,易成为巫,十六岁到二十二三岁,美丽爱好性情内向而婚姻不遂的,易落洞致死——三种女性的歇斯底里,就形成了湘西的神秘之一部分。这神秘背后隐藏了动人的悲剧,同时也隐藏了动人的诗。
若从诗性来考察,笔者认为落洞无疑是最优美,也是最悲凄的诗篇。凡落洞的女子,必是年轻、漂亮的;必眼睛光亮,性情纯和,聪明而美丽;必未婚女子,年龄在十六到二十四五左右;必爱美,善修饰。平时镇静自处,情感热烈不外露,转多幻想。间或出门,即自以为某一时无意中从某处洞穴旁经过,为洞神一瞥见,欢喜了她。因此更加爱独处,爱静坐,爱清洁,有时且会自言自语,女子落洞后,则需要尽快结婚同房,一旦结婚,则会好转,否则此女子会一天天枯萎,直至死去。死时状若婴儿。
笔者有必要梳理一下,在湘西传说中,有落洞这一奇异病况的只会是苗家女子,不可能是土家族或汉族女子。若有人著文和谈天,提到非苗族女子落洞而死,那就讲外行话了。《巫师简史》里写到彭武芬因落洞而死,初看让我觉得很惊讶,(湘西彭姓几乎全是土家族)后来细读,才发现彭武芬是苗人龙大榜的私生女,这才释然。
      
哭嫁——土家妹子以哭代歌的特殊表达方式                  
奇异度★★★☆☆
结婚是大喜事,出嫁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哭得昏天黑地呢?但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哭,不仅结婚当天哭,有的甚至从婚礼前一个月就开始哭;不仅自己哭,而且姐妹、姑嫂、伙伴们帮着哭。哭父母养育之恩,哭姐妹相处之情,哭天哭地,哭世上万物,只要触景生情,什么都能哭。出嫁时,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娘,才会被认为是聪明伶俐的好媳妇。另外,土家族人认为,姑娘出嫁,婚前如果不哭,婚后就会不幸福,哭的日子会更多。
笔者曾在湘西北生活很久,有些地方的土家族迎亲也很有意思,像办丧事一样,唢呐竟然吹的是哀乐。有一年,笔者在某小城,凌晨五点去车站,突闻前面哀乐大作,以为是出殡,等走近,竟然是迎亲队伍。这也为一奇。
飘魂——把将逝者的灵魂重新安放                     
奇异度★★★☆☆
湘西奇异民俗里,飘魂不太为人所知。笔者也是读了《巫师简史》一书后咨询了一些老年人才略知一二。所谓飘魂,就是一个人的魂魄离开了自己的躯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肉分离。具体表现,就是某某在山上或路上看到飘魂者,跟他打招呼,他不应不理,自顾走开。之后不久,若在另一处又碰到此人,跟此人有问有答。如若问起之前遇见之事,他却浑然不知,那么此人就是飘魂。之前看到的那个人不是他的肉身,而是他的灵魂。他的灵魂已经离开了他的身体。飘魂者如若在三日内不请法师收回灵魂,则必死无疑。法师收回魂魄后,此人多则还可活三五载,少则一年半载就会亡故。
寄胎——摇摆在树尖上的小生命                        
奇异度★★★☆☆
寄胎比飘魂更冷僻了。在湘西乡下的一些土家寨子里有的女人怀不稳孩子(即习惯性滑胎),便会找人寄胎,也就是把肚子里才四五十天的胎儿寄托在附近一个比较稳固的物体上,如石柱或房屋、大树上,每二至三个月安一次胎,直到胎儿在腹中长到8个月的时候,再去找寄胎人把寄胎主体解除(叫取胎),不然胎儿足月后也不会生下来。去找寄胎人之时,必须要买点香纸带上,这是种礼信。如若不带礼,寄胎人便会认为你心不诚,会故意使手脚,如把胎儿寄在树尖上,风吹动树枝时,孕妇肚子里的胎儿就会随之晃动,使得孕妇肚子疼痛。究竟怎样寄胎,一般不外传,大多数都是娘传媳妇或女儿,传女不传男。外人只在寄胎时看寄胎人烧一炷香,再用纸剪一个桃符,然后与一根麻线一并烧成灰,放在碗中冲一碗水,让孕妇喝下后,用红线套一个布袋,里面装些桃叶之类的戴在身上,寄胎就算完成了。寄胎看似简单,到关键步骤时,寄胎人是不会让外人看见的。寄胎这种民间小法术,在湘西张家界的一些土家寨子里至少流传几百年了,即使在三大湘西古谜已经失传的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知道是如何寄胎的。
辰州符——鬼画桃符的符               
奇异度★★★☆☆
笔者把辰州符排在最后,并不说明它的知名度不高,而是恰恰相反,这才是削弱了它的奇异度的原因。有一个使用度很高的成语:鬼画桃符。这里的桃符,就是辰州符。据考证:距今五万多年前,五溪地区的巫傩文化,要比中原地区发达,其中心地区便是辰州(今湖南沅陵)。辰州,原为獠人,濮人祖居地,后为夜郎国治地。这里的巫师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巫术和法术,使巫文化产生了质的变化。为使威力无边的巫术和法术在巫师离开后仍具法力,巫师们便通过“符”,使其产生长期效力。使用“符”的同时,一般都要念动“咒语”,“咒语”和“辰州符”一样,也是远古时代巫师们发明的一种法术。但“符”与“咒语”一般用途有别。“符”被道教采用后,便成了道教的一大法宝。有的巫师有专用的“符”,世代相袭,秘不外传。一般简单的“符”,民间年长者,大多会画会用。在辰州,关于“符”的神奇妙用的故事流传很多。节日祭祖,兴修桥梁贴“符”,能确保过往行人安全;生产场地贴“符”,妖魔鬼怪不敢作乱等。贴在门口,辟邪保平安。典型的是祭事中“上刀山,下火海”就要这种符 民间平常使用的人和事很多,如在家禽,家畜的饲养场地贴符,能确保六畜兴旺;在作水稻秧田和蔬菜苗地贴“符”,能确保种子不烂,出苗粗壮,虫鸟不侵,五谷丰登;狩猎场地贴符,能确保野兽不乱跑,满载而归;生产工地贴“符”,能确保妖魔鬼怪不作乱,生产安全等等。
结束语
湘西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祟山峻岭,遍地巫风,神秘的奇风异俗多的是,像取骇、挡箭碑、搭渡桥等等,一一罗列出来足可写一本大书。笔者在这里选取七个介绍给大家,只是管中窥豹,沧海一粟。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正在加速度地衰败,甚至消失,很多古老的奇风异俗正离我们渐行渐远,终将不复存在。朋友,若你再不来湘西,湘西就不是原来的湘西了,湘西总有一天也会跟你住的大城市的社区一样,那时的湘西还能叫做湘西么?那时的你,还会来湘西么?
趁你还年轻,趁湘西还有湘西味,朋友们,赶快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