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为视角,解析《月亮与六便士》主人翁行为

 潘海露 2021-09-20

01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在他将近60岁的时候,以潜意识理论为基础,完善了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 提出了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被称为人格的“ 结构观”。

“本我”,与生俱来,最初来源于尼采,是潜意识欲望的深部, 也是心灵中最原始又最神秘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以追求快乐为原则,随心所欲是常态。

“自我”, 由“ 本我” 分化而来的,连接着“ 本我” 与外部世界, 是社会道德化的本能,用来控制和压抑非理性冲动。以现实世界为遵循,考虑常规、理性和逻辑。

“超我”,从“自我”发展起来,分为通常的良心和自我理想,是高级的、超自我的心理部分。以自我思想为考量,超越了“道德化的自我”,达到人性的至善和最终的理想。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主人翁斯特里克兰从一个普通的证券经纪人,到成为万人推崇的艺术大师,展现了生活与艺术、理想与现实纠缠搏杀的生命历程。

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去解析斯特里克兰的行为动因,也可以从更高的层次,更深的视角,理解毛姆作品背后的意义。

主人翁思特里克兰一生经历了自我抑制、本我放纵、到超我达成,对高更名画“你是谁? 你从哪里来? 你到哪里去?” 的哲学终极问题,也给出了回答,是对生命的另类探寻与终极关怀。

文章图片1

02 面对死气沉沉的伦敦现实生活——证券经纪人义无反顾地逃离“自我”

弗洛伊德曾说,“自我首要地是一种躯体自我。”由于在知觉系统的作用下,部分本我发展而形成自我。

人的躯体是一种现实存在,人在外部世界中的行动以及人类的心理活动都离不开躯体而单独存在,部分本我向社会现实妥协,形成了遵循现实原则的自我。

但是自我也并非一成不变,很多人都想逃离,也缺乏勇气。《月亮与六便士》主人翁斯特里克兰却拥有这样的力量。

他生活在伦敦,是一个40岁的证劵经纪人,五官端正,相貌堂堂,看上去就是一个忠厚老实、索然无味的普通人,他每天为了这个家,辛苦工作,生活平淡无奇。

在世俗的眼中,妻子端庄,贤惠,一对儿女聪明、可爱和健康,斯特里克兰的生活幸福美满,让人羡慕。

“他可能是一个令人起敬的社会成员,一个诚实的经纪人,一个恪尽职责的丈夫和父亲,但是在他身上你没有任何必要浪费时间,去挖掘出大新闻。

可是,不久后,却有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斯特里克兰突然扔下老婆孩子,只留了一封信,说自己去了巴黎,从此不再回来。

几十年来,他身在尘世人间,心却如一潭死水,一直在寻找突破牢笼的时机。终于有一天,他再也无法抑制本我,疯狂逃离自我。

他这样描述自己, “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也看到了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我的血液里却有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

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准备踏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03 只身赴巴黎追寻理想世界———出走后通过画画无限接近“本我”

弗洛伊德曾说,“在无法抑制本我强大影响的情况下,一个男人通常会将他的本能欲望转向一个更为崇高的领域来释放,比如艺术。”

所有人都在揣测斯特里克兰有外遇了,去巴黎过锦衣玉食的日子。实际上,他去巴黎是为了画画。小时候就想做个画家,可父亲却让他做生意。

他现在已经决定了,以后都要画画。虽然别人觉得他的画是在胡闹,但他一点都不灰心丧气。

他租了最便宜的房子,房间很小,里面没有一件东西不是肮脏、破旧的。后来,当被问道,你想过没有,你妻子痛苦极了。

“事情会过去的。”他冷漠地答道,随后并坦承,这全是他的错,但他已经不爱她了。

他已经养活她17年了,现在需要她养活自己了,至于孩子的话,小时候还有感情,但现在已经长大了,没什么特殊的感情。

当问起和他私奔的情妇,他却哈哈大笑了起来,脸上露出了鄙夷不屑的神情:“女人的脑子太可怜了!爱情,她们就知道爱情。”

在他心理,有完全超越爱情和其他一切的东西存在着。他的灵魂深处,深深地埋着某种创作的欲望。这种欲望尽管被生活环境所掩盖,但却一直不断地膨胀。他离“本我”越来越近。

文章图片3

斯特里克兰靠借钱和打点零工填饱肚子,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所有的时间都在绘画,一个人独自慢慢摸索,却从不对自己的选择后悔。

在巴黎,有一位叫施特略夫的画家,性格善良到近乎懦弱,艺术水平虽然不高,但很能赚钱,对画画很有热情,一直非常欣赏斯特里克兰的艺术天赋。

施特略夫的妻子是一个身段很美的英国女人,施特略夫很爱妻子,并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弗洛伊德认为在理想的状态中,本我、自我与超我理应统一协调,达到理想和谐状态,但是事实上常常达不到。思特里克兰德被本我支配,不在意道德,内心被画画欲望支配,最终导致躯体自我的不满,疾病来势汹汹。

斯特里克兰德生病后,施特略夫将他接到自己家里,自己和太太任劳任怨的护理。 后来,斯特里克兰病好了,非但没有感激,反而占用了施特略夫的画室,把施特略夫给轰了出来。

更荒谬的是,施特略夫妻子竟然爱上了斯特里克兰,甚至要和斯特里克兰德私奔。然而,这一切都是施特略夫妻子的一厢情愿,斯特里克兰根本对她就没有感觉,他说:“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搞恋爱。这是人性的一个弱点。”

后来,斯特里克兰的妻子经受不住打击,就自杀了。斯特里克兰虽然无心破坏了别人的家庭,却无任何内疚之情。

心理学家荣格称这种被天性本能驱使的创作是“自主情结”,他们创作欲望非常热烈,完全不考虑外界,只是沉浸在艺术中,哪怕违背人性,破坏他人幸福也无妨

他杀死了过去的自己,释放出了真实的、原始的本来面目,不属于任何人,不被外界定义,只为寻求内心的信仰。

文章图片4

04 塔希提岛上寻找到生命里的月亮———美丽的伊甸园里完满达成“超我”

弗洛伊德说过,“通过理想形成,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理生活的最低级部分的东西发生改变,根据我们的价值尺度变为人类心理的最高级部分的东西。”思特里克兰德从最初纯粹的画画,借助没有世俗规则的作品,实现了超我的理想状态。

因为各种机缘巧合,他漂泊到塔希提岛,在那个民风淳朴、风景优美的地方,找到了灵魂的栖息地。

在英国或法国,斯特里克兰无疑是个不合时宜的人,“圆孔里插了个方塞子”,而在这个南太平洋这个海岛上,有各式各样的孔,什么样的塞子都能各得其所。

他和土著女子爱塔结婚,终于找到了一个完全不打扰他,还能给他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照顾他饮食起居的人。这之后的几年,是斯特里克兰一生中最恬淡、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房子四周被繁茂的芭蕉树、椰子树、芒果树等植物包围。头顶是蔚蓝的天空,四周一片葱绿,有观赏不尽的色彩,没有任何生活负担,不用担心任何世事的烦扰。

在这样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斯特里克兰白天看书、画画,天黑了以后,就同爱塔一起坐在凉台上,一边抽烟一边望着天空。

他说,“我愿意待在这里,一直到我死。”后来,斯特里克兰染上麻风病。生命最后的时光,他的眼睛看不见了,可他仍不停的画画。

不懂得画的医生在看到墙上的巨幅画作时,不由惊呼,“上帝啊,这是天才!” 从地板到天花板,还有四面墙上,一幅精心绘制的奇特巨画展现出来,美妙而神秘。

在斯特里克兰死后不久,遵照他的遗愿,爱塔点燃了房子,一幅伟大的杰作就这样化为了灰烬。最终,他的绘画作品也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每幅作品都价值连城。就这样,在经过几十年的折腾后,斯特里克兰终于从一个经纪人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画家。

文章图片6

05

毛姆一生热爱推崇自由,认为只有摆脱世俗的枷锁,抛却他人的眼光,才可以找到真正的自己。透过主人翁斯特里克兰的一生,也彰显了毛姆的终极理想。

思特里克兰德历经欲望抑制的自我、欲望放纵的本我、最后达到超我状态,也是逃离现实、释放本性、自我救赎的过程。

在逃离与追寻之中,最终触摸到最美的月亮。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幸运,能有这样的机会,去创造壮丽辉煌的人生。

有学者分析到:“他吩咐爱塔在他死后,把他的房子连同那些壁画付之一炬。忠实的爱塔照办了。这倒不是因为他害怕后人会对他的作品妄加评议,而是因为他的一个顽固的信念:在他死后,一切都将归于无物。

从逻辑上说,一切从无产生,一切又复归到无,这也是合理的。人在此生赋予了这个世界以意义,这种意义只是对他来说才存在。随着他的消失,这种意义也消失了。人家对他的议论算什么?死又算什么?”

这也和毛姆思考想映衬: “那么我必须问自己,我到这个世界来干什么, 既来了, 应该如何为人?这个问题也值得所有人深思。

参考资料:

1. 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吉林: 长春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