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迎仙客 》上海道教音乐和江南丝竹

 黄建新图书馆 2021-09-20

图片

演奏:上海白云观道乐团
笛子:金鸣皋
  掌鼓、板和钟:陈莲笙
(此版本乐曲是1979年的录音资料,由长三角江南丝竹音乐联谊会推荐,陈大霖供稿)


陈莲笙和上海道教音乐、江南丝竹

文 | 陈大霖

在上海道教音乐和江南丝竹的关系上,道士和丝竹乐手等融为一体,道教音乐和江南丝竹交叉影响的共融共存的状况。上海江南丝竹老前辈金祖礼、陆德华先生和陈莲笙道长,由于江南丝竹上的“志同道合”成为知心朋友。经常会回忆起起“十年浩劫”的岁月里,陈道长由于道教工作处于停止状态,常活跃于江南丝竹活动的地方。为继承和弘扬江南丝竹的演奏风格,培养年轻的江南丝竹爱好者,作了大量的工作和付出不少心血。

20世纪40至80年代期间上海的江南丝竹笛子精英(所谓的江南丝竹十大笛王):蔡子炜、朱少梅、金祖礼、姚守梅。李顺清。李林根、陈重、陈永年、陆春龄、陈莲笙。道教界陈莲笙的笛子风格是音色饱满,道腔别致,绮丽华彩。

在十六铺码头附近德兴馆大饭店,上海音乐学院笛子教授,上海江南丝竹专家金祖礼先生和道教界陈莲笙大师的“四合如意”俗称“双桥”吹奏,他们的精彩表演轰动了上海江南丝竹圈子。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成海华也经常回忆起曾经和陈莲笙道长切磋、操练丝竹,深切感受到老前辈的丝竹音乐不仅丝丝入扣、缠绵不断、慢中有静、紧中有慢,更显一个“道韵”入神入化,使人陶醉。

当然,道士们活跃在江南丝竹队伍中,也广泛吸纳丝竹音乐的丰富养料,所以,今天的上海道教音乐的艺术风格和音乐特色,能够具有鲜明浓郁的江南地方色彩,除了“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缘故外,也离不开地方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的联系和影响。

图片

图片


责任编辑:黄建新  南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