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笃行而致远,惟实而励新 ——濮阳市级教学名师培育对象培训后实践总结

 陌上桑sceg8t23 2021-09-20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

蒲公英王红玉名班主任工作室。

2021年5月18日——22日,我在河南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以往的教学名师培训都是连续的两周,但我们这次是分两期进行,每期一周,培训方的意思是让我们经过一周的培训之后,列出计划,然后回到工作岗位思考内化,躬身实践,然后再去进行第二期的考试评估。

转眼间,四个月过去了,我们也将在本周六再次奔赴河师大,进行第二期的考试评估。这次去不仅要考试和讲微型课,同时还要上交这段时间的实践总结。回想我上次列出的计划共四点,在回来之后,也确实依计划尝试实践,也略有收获和心得,现在总结如下:

01


思政教育有亮点


上次培训中王红奎老师分享了几节学科与思政融合的课,让我脑洞大开,我也把“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合思政教育” 写进了计划里的第一条。但遗憾的是,上学期学科教学中,我并没有找到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点,所以,这个计划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但今年的暑假却给予了我不少灵感。郑州特大暴雨,疫情再次反扑,东京奥运会、各路明星纷纷翻车,国家出重拳治理“饭圈”乱象等,这些事触发了我的思考,我和工作室成员合力设计了开学第一课《涝疫结合,豫挫豫勇》。这节课,我带领同学们通过回顾这个大灾与大爱同在,伤痛与感动并存的暑假,让同学们感受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大爱精神,和河南人民的愈挫愈勇、坚忍不拔的坚强品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肩负起属于他们这一代的责任担当使命。

这节课在公众号发布后,受到老师们的喜爱,纷纷留言请求索要课件。这节课还得到“河南班主任”微信公众号的转发,点击量近2万。
今年我又接了新班,开学第一天让同学们分享暑假生活,其中有一位同学分享的是《拯救大兵瑞恩》,听到这部电影,我的脑海中忽然就出现了一道辩题,为了救一名士兵,牺牲四位精兵强将,值得不值得?因为很多同学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又联系实际假设,暑假河南暴雨导致卫辉的某个村庄因泄洪被淹,村子里的人几乎都已安全转移,只剩下一位80岁的老太太还没被转移。如果前去营救,会给救援兵带来生命危险,还要不要救?
这个问题一抛出,便引发了同学们激烈的辩论。真理越辩越明,辩论中答案也一目了然,就如同同学们所说,生命是无价的,在“人民至上”的中国,国家不会放弃任何一个鲜活的生命。这场辩论何尝不是一次顺势而发的思政教育呢?我觉得这比刻意的设计更深入学生的心。由此我也想到,我们应该时时处处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而不应该拘泥于学科教学或班会课。

02


积极心理有尝试


上次培训中王卫芳老师的积极心理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在列计划时第二条写的就是“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德育工作”。这一点我觉得自己践行得还是不错的。比如我回来之后就给同学们上了一节心理疏导和调节的班会课《考试百般滋味,吾辈以笑面对》。在这节班会课中,我直接拿来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指导师,帮助学生学习和修炼积极心态。

从同学们的课堂状态上看,本节课还是很成功的,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也积极回应,尤其是那些因这次没考好而沮丧的同学,都抬起了头,眼睛里似乎也闪烁着光芒。第二天的日记中,吉晓阳写道:“这次考试,我的成绩非常糟糕的,也因为自己成绩下降太大。而不敢向家人上报,羞愧得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或是把自己关闭在一个小黑屋里。但是我的这种心理被老班有意思的班会课给治愈了,听完了老班的班会课,我又重振旗鼓。老班还为我们提供的几个学习方法,这让我在努力的路上又多了一些工具。虽然我知道拼搏的路还很长,但我已经对自己有信心了。我要向老班一样,在学习上追求福流体验。”
当然还不只是上班会,临近毕业的那段时间,我一直以积极的语言、积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文字给予学生正向评价和鼓励。我为每一位同学写藏头诗和文章,这些藏头诗和文章不仅传达师爱,还有不同的教育功效。比如为优秀的学生写的藏头诗和文章,是为了树立榜样,鼓励学生积极向学;为心理压力大的同学写的藏头诗和文章是为了疗愈心情,鼓舞士气;为学业落后、动力不足的同学写的藏头诗和文章,是为了不放弃不抛弃,走进心灵,传达温暖。

最后,我们班出色的中考成绩可以证明我的尝试有利无弊。

03


情境教学有探索


我计划的第三条是“尝试翻转课堂关注学生差异性”,实践中虽然没有真的像翻转课堂那样安排教学,但是翻转课堂的原理,在教学中我还是关注了的。比如课后作业的布置多是理解记忆型作业,而应用、创造性的作业放在了课堂上。其中我比较满意的是两节情境型课。
一节是我借《读者》中的文章《章鱼藏身处》为素材,我让学生化身出题人,为此文本设计阅读题的实践课。引人入胜的文本,新鲜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把同学深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激发出来了。同学们设计的问题丰富多彩,参考答案也很全面和多角度,超出了我的想象!
雷亚婷在日记中说:“这无疑是很成功的一堂课,我们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既享受了有趣的故事,还品味到了出题人出题时的绞尽脑汁,最后还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节课下来,余味悠长,给我们留人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生动有趣,同时还能让我们学到知识的语文课,谁能不喜欢呢?”
这节课还发表在了河南《教育时报》“课堂圆桌派”栏目的《这学期,我最满意的一节课》中。

另外一节是我借老爸错误百出的《感谢信》为素材,让同学们通过修改病文,掌握《感谢信》这种应用文的格式、要求和写法。最后,我让学生为即将毕业离开的母校写感谢信,同学们写得风格各异,或情真意满,或伤感怀旧,或夸张幽默。我觉得借次契机,既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又教给了同学们语文知识,还培育了他们的感恩之心,这应该算是一节好课!


04


专业阅读有跨越


我计划的第四条是“读书加研究自我赋能加速成长”。这一条自我感觉落实得也不错,暑假里读了大约十多本书,并写下了6篇跟读书有关的随笔,2万多字。跟这些可见的字数相比,我对读书的认知也有了质的飞跃。
读了魏智渊的《教师阅读地图》,我了解到老师的阅读分为三个阶段:浪漫期、精确期和综合期。文学——专业阅读——教育实践就对应这三个阶段,也就是说,如果你读的还仅仅是文学类的书籍的话,那你就还仅仅停留在浪漫期。而专业阅读中的案例型和经验型书籍也应划到浪漫期的范畴。我之前在公众号写的《不讲屠龙术,只谈杀猪刀——新手班主任的必读书推荐》里的书都属于案例型和经验型书籍。据此,可以判断我的阅读阶段也仅仅是初级阶段——浪漫期。
而要突破浪漫期,达到精确期,非读分析型和原理型书籍不可得。那么,哪些书籍才是分析型和原理型呢?比如《儿童的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教育的目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诗词格律》《语文科课程基础》等等,是不是看了书名就心生敬畏啊?的确,要走向专业,必须亲近理论,虽然我还没有开启阅读,但已经买了《人格心理学》和《教育原理》等大学教材类的书籍,期望我能通过阅读它们实现专业阅读的再跨越。
读写永远是互相影响的。除了读,从这次培训回来的时间算起,我一共向《班主任之友》投稿6篇,其中3篇已录用,2篇已过四审进入评委会讨论。在这6篇中,有2篇我投的是封面人物,《班主任之友》对封面人物的要求较高,封面人物的稿子应该有一定的学术高度或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从每一审的编辑给我反馈的意见看,我这两篇文章都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他们的意见是可以把它放在“治班锦囊”栏目,也就是说,我的这2篇文章的水平还仅仅是经验层面。这是由我的阅读还停留在案例型和经验型书籍的层次决定的!所以,要想让我的写作有所突破,阅读必须突破在前!

不梳理不知道,一梳理真惊喜!培训后的这四个月里,我做了这么多事!有这么多可圈可点的收获和成果!笃行才能致远,惟实才能励新,阅读、写作和实践,是我的日常,也是专业成长的全部要义。为以此文,不仅是向培训班交上的一份作业,也是向岁月交出的一份答卷!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