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佳方】30多年的咳嗽二剂而愈【咳嗽根原】咳嗽者,肺胃之病也。胃土右转,肺金顺下,雾气降洒,津液流通,是以无痰,呼吸安静,上下无阻,是以 不嗽。胃土上逆,肺无降路,雾气堙塞,故痰涎淫生,呼吸壅碍,则咳嗽发作。其多作于秋冬者,风寒外闭,里气愈郁故也。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缘 阳明之阳虚。太阴以己土而生湿,阳明从庚金而化燥,燥敌其湿,则胃降而脾升,湿夺其燥,则脾陷而胃逆。以燥为阳而湿为阴,阳性运而阴性滞, 理自然也。《素问.咳论》【注:内经咳论第三十八】: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咳嗽。是咳嗽之 证,因于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其燥热为嗽者,金燥而火炎也。手阳明以燥金主令,燥气旺则手太阴化气于庚金而不化气于湿 土,一当胃逆胆升,刑以相火,则壅嗽生焉。然上虽燥热,而下则依旧湿寒也。盖肺胃顺降,则相火蛰藏而下温,肺胃逆升,则相火浮动而上热,上 热则下寒,以其火升而不降也。缘足太阴之湿盛,则辛金从令而化湿,是生湿嗽,手阳明之燥盛,则戊土从令而化燥,是生燥咳。燥则上热,湿则下 寒。究之湿为本而燥为标,寒为原而热为委。悟先圣咳嗽之义,自得之矣。注:黄元御非常自豪的认为,只有他悟出了先圣咳嗽之义!黄元御创立了 治疗咳嗽的姜苓五味细辛汤。姜苓五味细辛汤:茯苓三钱,甘草二钱,干姜三钱,半夏三钱,细辛三钱,五味一钱。咳证缘土湿胃逆,肺金不降,气 滞痰生,窍隧阻碍,呼吸不得顺布。稍感风寒,闭其皮毛,肺气愈郁,咳嗽必作。其肺家或有上热,而非脾胃湿寒,不成此病【注:就是肺有上热, 如果脾胃没有湿寒,也不会患咳嗽之证】。岐伯之论,仲景之法,不可易也【注:岐伯之论,咳嗽是由于肺寒,仲景之法,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 辛,这是不能改变之法。】其甚者,则为齁喘,可加橘皮、杏仁,以利肺气。若肺郁生热,加麦冬、石膏,清其心肺。若胆火刑金,加芍药、贝母, 以清胆肺。劳嗽吐血,加柏叶,以敛肺气。若感冒风寒,嚏喷流涕,头痛恶寒,加生姜、苏叶,以解表邪。黄元御的伟大,当将一个疾病的根源研究 清楚后,可以创立一个方,隨证加减,可以治疗所有的咳嗽。病案:这是一个长沙学习《四圣心源》学术研讨会的海口庄孟霖学员的病案,患者,女 ,60岁,患者自述,最难受的是心紧,眼睛流泪,畏寒,咳嗽,一咳即喘。用此方痊愈。年轻时生孩子因感冒咳嗽,用西药止咳,30多年了,一 直靠西药止咳,中医看过无数,均无效。已经对中医感到失望。西医检查,患肺气肿、心脏肥大。庄同学开始为西医检测报告所迷惑,肺气肿,心紧 ,不舒服从黄师下气汤,处方:茯苓、甘草、法半夏、北杏仁、北五味、橘皮、浙贝母,白芍药、干姜。服用二剂无效,患者只是感觉恶寒症状减轻 ,咳嗽照旧,原方加细辛15g,请问加细辛后是不是就是姜苓五味细辛汤加减?二剂,一剂服后,咳嗽减轻大半,二剂服后,不再咳嗽,30多年 的旧疾,二剂而愈。为什么一加细辛即生奇效?仲景《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仲景告诉大家,气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黄 元御总结:风木冲逆,则用桂枝,寒水冲逆,则用细辛。患者临床有眼流泪水,细辛主治:收眼泪。用细辛,是对症之药,也是遵《内经》,遵仲景 之旨!也遵黄师之学!该患者30多年的咳嗽,原始于生产时感受风寒,是不是:“下有陈寒者”?加了细辛,奇迹出现了,临床证明:岐伯之论, 仲景之法,不可易也!也证明了黄元御是真正悟出了《伤寒论》的真谛! |
|